浅谈唐诗和宋词的情景反衬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人好诗,宋人喜词,情和景穿梭于两个朝代,却仍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古代的文豪们寄托情感抱负于景物之中,巧妙地将其哀乐相反作用,鲜明强烈的反差艺术手法延续至今仍为广泛借鉴。本文旨在简单地对唐诗和宋词抒情方式的情景反衬的方面进行探索,以体会两者在情景关系间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唐诗;宋词;情景关系;反衬
  一、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
  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到“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由此可见,情和景是诗歌、词曲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而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意境,也就是指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一般是由情景关系构成,情为主,景为客,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诗词创造意境的关键。自古以来,或许是碍于时代、身份的限制,文人们都喜好借助外物来表达情思,通过万事万物酣畅淋漓地展现内心世界。“一切情语皆景语”,源自于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之中,一句看似简短的话,却包含了情和景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成相因的紧密联系。如杜甫诗《春望》中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作者的情绪波动间接地从景物中催生体现;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宋词之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则烘托出了后半段的浮生恨娱少,所谓喧嚣欢乐都是别人的,诗人独忧大抵也不过如此。情和景的交错之间,喜怒哀乐无形地融入其中了。
  二、唐诗、宋词中的乐景与哀情
  “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人们的定向思维中,美好的景物往往能带来欢愉情绪,而在古人的许多创作中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就有一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即客舍之外,天色正好,新长出的嫩柳条清新明丽,此番好景,作者应该静静安享才好,但景与情似乎是一对矛盾体,紧接着的名句便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即送别故人的惆悵和对故人日后生活着落的忧虑,均溢于言表,转变成丝丝哀愁在心头萦绕。从此诗中足以见得“乐景”更能突出诗人的伤感,与乐景写乐情的顺势思维截然不同,悲伤的情感反映在美好的事物里,于是人的情就愈显得哀与愁了。
  回看历史上的一对“琴瑟甚和”的恩爱夫妻陆游和唐婉,在作品《钗头凤》中,词的上片“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意即回忆往昔,两人的甜蜜时光仿佛在昨天,美满幸福的婚后生活和下片之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形成鲜明的对照,被迫离异后两人的凄楚心境有深切同感,在记忆中的场景“夫妻携手共赏春色之下”,陆唐夫妇在分别之后的痛苦尤为凸显,直让人倍感叹息。联想起白居易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忘年恋情又何尝不是?青山绿水一片秀丽,可在缺少了杨贵妃陪伴的唐玄宗心中,除了孤寂悲伤,即便美景如斯,他也是什么都看不见了。
  无论何时,文人寄托情感的方式总是以某种微妙的关系相联通,所写景物有时候从对立面的角度出发反衬作者的内心,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之间的矛盾,以乐写哀,往往能达到意外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诗词的境界。
  三、 唐诗、宋词中的哀景与乐情
  相比之下,以哀景写乐情的手法似乎显得更加特别,王夫之曾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反衬之中,哀乐情绪会有被夸张之后加倍放大的可能,更具有感染力。“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塞下曲》),李白在这一诗中,前面三联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塞外的艰苦环境,以及紧张的战斗生活。哀景开篇,尾联却是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满腔豪情壮志收尾,前后对比与反衬,将士顽强、勇猛、斗志昂扬的情感极富煽动性地表达出来,使整篇情与景的表现淋漓尽致。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采薇》中便开过此类表达手法的先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半句是在以乐写哀,下半句则是以哀写乐。雨雪霏霏、冰天动地之时是征夫回归到时候,天气条件虽然恶劣,但满怀期待等着归来的亲人内心却是充满了希望之情,两者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才更加隽永深远,耐人寻味。
  只可惜,宋词多为抒发愁思,哀情居多,以乐写哀的作品甚少,以哀景写乐情的就更加稀有。古时的文人,生活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怀才不遇,情场失意的大有人在,而借助于文学作品的表达,以逃离现实的反衬方式,很自然地处理好了情与景的矛盾与统一的关系。以哀景写乐情的艺术性高于以哀景写哀情的惯性表达,往往更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
  时代更迭,时空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但不管如何,情与景的关系表达总不能分离,有言之“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世间万物承载了人的情感,即景被人为地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情与景之间的反衬也因其充满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而影响至今。唐诗、宋词就其本体艺术表达而言虽有差别,但都能在情与景的反衬中迸发出灿烂的新意,景之描述深刻,情之表达浓厚,作品愈发具有魅力,让后辈们敬仰和传颂,影响到更多的领域,丰富了人们内心及精神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古观轩出版社,2012
  [2] 刘勰.文心雕龙[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 宋词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4]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 钟昌伟.浅谈唐诗情景交融的类型及艺术效果[J],发明与创新,2011(03)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 “公投” 一直被“台独” 势力视为谋求实现台湾“法理独立” 的手段.2000年,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即全力推动所谓“公投立法”.在民进党和“台独” 势力的一再炒作
期刊
基金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为革命的历史补遗——民国报刊中南昌起义资料总汇及其比较研究”,项目编号:YC2013-S098,项目主持人。  摘要:天津《大公报》的社评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是民国时期北方社会舆论的重要风向标。南昌起义发生后,《大公报》依旧保持了“一日一评”的惯例,有相当一部分的社评是专门论述南北关系的,通过这些社评可以看出它对南昌起义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关键词:南昌起义;《
从曾经的地下导演,到如今享誉世界的知名导演,贾樟柯始终坚持自己的美学风格,将镜头对准社会历史进程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变迁,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一种“存在”走入大众视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自1960年建校至今,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半个世纪以来,她见证了祖国和首都的发展与繁荣,经历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与风浪,始终以为首都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
8月29日至9月4日, 周口市经贸文化考察团赴台就周口现代农业、 工业和文创产业发展与台湾业界交流互鉴, 取得丰富成果. 赴台归来后, 结合考察成果和周口市实际情况,形成富有
期刊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短篇小说大师,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以平淡的叙事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描写了顿悟瞬间、开悟以及精妙的启示。本文主要从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叙
寒山是唐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诗僧。其诗可以分为宗教诗和世俗诗,他的世俗诗通俗明了,以近乎口语化的手法,描写了丰富实在的社会内容,且具有很浓厚的说教意味。 Hanshan is
90年代,正值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对电影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影不再只有政治教化功能,娱乐性被重新发掘。娱乐片的创作热潮成为我们对类型电影的又一次探索,类型电影的票房号召
“忆来唯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近年来, 从周、 秦、汉、 唐千年辉煌历史中一路走来的古都西安, 因历史与现代、 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成为网红城市, 也引起海峡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