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三树立”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w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党员继续教育过程中重要环节的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形式感强、可替代性强、形式单一等弊端。本文以实践活动主体——大学生党员为研究对象,从提高形势洞察力,树立先锋意识;提高服务帮扶能力,树立服务意识;提高集体协作力,树立团队意识三个方面探析了提高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实践活动 有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已成为党员继续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相比传统的学习、评议,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更贴近社会生活,更有效地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然而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仍然存在形式感强、可替代性强、形式单一、效果不显著等弊端。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继续教育过程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提高形势洞察力,树立先锋意识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整个社会中都应发挥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群体若要使得先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必不可少。作为接受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党员来说,更应该比普通的党员群体具备更高的理论素养,对时政的熟悉敏感程度,从而得以提高自我的形势洞察力,为先锋作用的发挥打好基础。
  1.提高理论素养,提高时政敏感度。
  有效的实践活动需要良好的理论指导,也需要与时代特点紧密结合,因此,提高理论素养,提高时政敏感度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尤为重要。理论素养从宏观方面讲,指的是世界观方法论,从微观上讲则包括实践活动开展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具备相应的理论素养,才能顺利并且高质地开展实践活动。高质量的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应该与普通的志愿者活动有所区别,应该在普通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发挥该群体的先进性。要与普通的志愿服务有所区别,提高实践活动质量,扎实的理论素养就更重要。比如,大学生党员开展十八大知识的宣讲,这就对宣讲者本身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学生党员开展校园文明调研,就应该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科学的问卷,如何整理数据,如何写调查报告,等等。大学生党员进社区写春联,那么遒劲有力的大字是必备的。所有这些知识的获取,抑或技能的习得,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都要求学生党员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要开阔视野,习得一技之长,提高综合素质。一方面,大学生党员需要提高理论素养,提高实践活动质量,另一方面,要提高时政敏感度,不断更新理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同时也赋予实践活动鲜明的时代特征。
  2.创新理论应用。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是理论储备是死的,实践活动却是活的。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学会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创新理论应用。所谓创新理论应用,并不是指要发明一套全新的理论,而是同样的理论换一种思维,或者结合最新社会热点,或者换一个实践对象,让旧的理论焕发出新的光彩。党员调研活动开展的数量并不在少数,不少学生党员对调研的相关知识并不陌生,但学生党员做调研,却总是基于时政或者校园文明等相对较陈旧的内容。其实大学生党员的调研内容并不应局限于此,学生党员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党员的满意度等都可以成为调研内容。同样是时政宣讲,如果在宣讲过程中照本宣科地念或者背理论,则效果不佳,不妨改变宣讲方式,比如通过竞猜,或者在内容中结合同学们所熟悉的事例。
  二、提高服务帮扶能力,树立服务意识
  陈云曾这样讲,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在于党员去做许多有益于群众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实践教育中要不断引导大学生党员认清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抓住时代主题,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实力,努力成为党的先进政治理念的“形象代言人”,成为“公共物品”。
  服务性是党员实践活动必备因素之一,在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中,志愿服务性质的活动所占的比例极大。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党员在美化校园环境,抑或是走进社区做义工。志愿服务活动必不可少,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工作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不可持续性,常常如打游击战一般,在某个节点风风火火地开展一次之后就没有下文,无法长期坚持,以致成效不明显,存在形式感,可替代性强。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锋群体,本应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所开展的实践活动相较于其他群体的志愿活动应更具示范作用,但是某些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活动却存在很强的可替代性,任何一个群体都可以实践此类活动。比如说,某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无非是扫地、捡垃圾、除牛皮癣,并非说此类活动就不可取,而是大学生党员应对自己有更高要求,实践活动应该具备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即专业性。
  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的帮扶力,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服务意识,就应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常规性、时代性和专业性。首先,志愿服务活动应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打游击战。每周一次,每月一次,将实践活动作为一项制度落到实处应该是在开展志愿服务类活动时所应秉承的态度。其次,志愿服务活动紧密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时代的急剧变化对我们的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拘泥于古板的形式,恪守陈旧的内容,此类活动都将为时代所淘汰。尽管志愿服务活动由于必须符合服务宗旨,形式相对于其他活动有局限,但是即使是老一套的形式,也应该遵循时代特点,让活动焕发新的光彩。比如:最常见的美化校园活动,可以结合当下的低碳环保主题;时政宣讲应结合社会热点;给困难人士送温暖更应结合时代所需,比如帮助老人不仅仅是帮忙打扫卫生。
  三、提高集体协作力,树立团队意识
  大学生党员志实践活动以团队形式开展较为常见,采取团队形式不仅是高校开展学生活动的客观需要,更是因为采取集体的形式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作用,使得大学生党员这个群体的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开展团队训练。
  团队训练是流行于管理学和企业界一个概念。团队训练就是通过沟通交流、分工协作,从而提高效率、克服困难、产生绩效的一个过程。
  开展团队训练,旨在以团队的理念打造更有活力、更有凝聚力的学生党员群体,打破传统意义上支部活动就是开会、学习、评议的模式。将受到大学生喜爱的团队训练引入实践活动中,临时的党员团队由几个不同学院的党员组成,接到任务书短时间内的准备,让活动更有挑战性;团队建构、分工和协作,都要求党员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了解熟悉,然后进行最合理的分工协作,从而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任务设计处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活动组织能力和与陌生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如在校园内找到一个外国留学生并合影,说服三位学生在指定地点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等;最后的团队竞技活动,更充分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迅速增进了亲密感,使得组织更有凝聚力,许多小组成员在培训结束后纷纷在共同设计的海报前合影留念,并保持联系成为好朋友。这种活动形式确实受到了参与者的喜爱。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作为高校学生党员群体的基层组织,学生党支部、党员之家往往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建设程度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员实践活动质量的高低,要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首先,做好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基层党组织管理章程,对所开展的活动进行规范化处理。具体包括:活动开展前审批流程的规范、活动进行中相关事项的注意;活动开展后材料的收集、考评的展开,等等。对活动的开展进行制度化规范,并非固定活动内容、形式,增加活动实施难度,相反,良好的制度规范,可以保证活动实施的长期性和流畅性。以笔者所在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为例,学院要求学生党支部制定本支部的规章制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支部民主生活会,将支部的民主生活会进行规范化,要求各党支部书记在会前对会议内容做好规划,并找相关老师汇报,方案通过之后,再组织支部成员做好准备。民主生活会开展时,会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现场,与学生交流。会后,要求所在支部上交会议记录。比起之前松散的民主生活会形式,规范化后的民主生活更受学生党员的重视,效果更佳。会上,学生党员不仅仅就简单学习有关时政,更结合实际发表见解,而且对支部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会后总结材料,包括会议记录、现场照片的提交有利于资料的传承,同时也是支部建设成果的展示。
  其次,丰富基层党组织组建形式。基层党组织是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有效载体,然而传统的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已然不能满足如今高校专业学习小班化,大学生学习生活独立化等趋势。如果将实践活动局限于党支部,就必然会限制实践活动的开展。因而,丰富基层党组织的组建形式十分必要。以组建的地点划分,可以建立以公寓为阵地的党支部,开展贴近寝室生活的实践活动;以组建的专业划分,可以建立跨专业跨年级的党支部,更好地发挥专业间的互补作用,跨年级的合作有利于新老党员互帮互助。丰富基层党组织的组建形式,还可以通过党支部联合的形式。院内联合、校内联合、校际联合,也可以与农村基层党支部联合,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弥补大学生党员教育只有“理论课堂”没有“实验室”的不足,创新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实现由课堂型向实践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马晓芳.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长效化研究.首都教育学报,2013(5).
  [2]胡少平.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中).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培养大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及科技论文写作等综合能力,由图书馆与机械优集学院协同合作,开展了嵌入式学期论文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包括学期论文1至3篇,分布在2、4、6学期进行。本文阐述了嵌入式学期论文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及具体的实施途径、流程及特色,提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能力为本、任务驱动、分集有度、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专业信息素养
摘要:在《西游记》众多的补续之作中,明代董说所作的《西游补》体现了极强的创新性和独立性。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孙悟空荒诞奇谲的梦境,用跳跃的视角空间、流动的叙事方式和讽刺的语言艺术讲述了行者入境、历境、出境最后悟得情根之虚的历程。本文主要对《西游补》中行者梦境的内涵及其反映的作者思想意图进行解读。  关键词:《西游补》 梦境 情  一、《西游补》与《西游记》的关系  《西游补》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
摘 要:文章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与探讨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今后民办高校图书馆发展中要优化馆藏结构,实行现代化管理;稳定职工队伍,提高服务层次等改进措施,促进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图书馆发展 发展状况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一、引言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前身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始建于2000年5月,历经十三年砥砺前行与跨
摘 要: 课本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历史知识与现象做必要的补充和说明,适度延伸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的认识理解出现偏差。  关键词: 课堂延伸 历史感 历史眼光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是一件严谨、要求又非常高的工作,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确定更是如此。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依据大纲或者三维
摘 要: 作为中国传统隐逸方式之一的渔隐,剖析其内涵,既有逍遥容与的一面,又有志在功业及精神慰藉的一面。考察其发展,唐宋时期诗化于诗词等文学作品中,而明清时期则物化于园林营造与书画创作中。源于先秦,兴于六朝,承传于唐宋,延续至明清,无疑是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系统中鲜明的意象符号之一。  关键词: 隐逸文化 渔隐 诗化 物化  五代词人李珣《渔父》词云:“莫道渔人只为鱼。”作为传统隐逸方式之一的渔隐,源
摘要:本文拟通过介绍赵宋光美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结合赵宋光在“美育”领域提出的“立美”、“审美”等概念的阐释,力图对赵宋光“美育”思想做简单的析理。即通过这些概念的析理,对赵宋光“美育”思想的重要性做了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赵宋光 美学思想 立美 审美  赵宋光,浙江湖州人,我国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美学家,师从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对美学有精深的研究。其美学观点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二次美学大讨论中
摘 要: 本文以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教授所著的《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中的科研与教学的整合思想为研究对象,对科研与教学的整合思想进行概述,并选取书中提到的五个国家的大学中科研与教学的整合思想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科研与教学整合的条件,最后论述科研与教学整合所能带来的绩效,说明科研与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实现现代大学走向研究型大学。  关键词: 科研 教学 《探究的场所:现代
摘 要: 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直接的推进作用。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交流平台,直接为技能型人才服务。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应从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支撑技能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工党支部 技能型人才培养 作用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而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处于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分布在课堂、实习、实训和校
摘 要: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美已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图像已成为国际化语言,成为交流、传播的重要方式。学校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场所,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美术教育的无序或空白现状,相信依靠自身努力、校外教育的介入、社会各界的帮助,一定会走出困境,完成美术教育的使命。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学校 美术活动 美术教学 校外教育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与品位,小到个
摘 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着手,全过程、全方位地关注和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切实做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相结合、个人职业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关键词: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