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造假的悲喜剧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_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电影《捉妖记》号称以二十四亿元夺得票房冠军。但在这个票房数字里却妖雾缭绕,其中的妖怪已被中央电视台捉出来了。
  据央视4月20日报道,《捉妖记》的制片方在一则公告中称,《捉妖记》的内地票房(二十四亿两千八百五十九万元)以两百零三万元的优势超过《速度与激情7》(二十四亿两千六百五十六万元),其中公益场次放映票房总额是四千零四十二万元。
  所谓“公益场”,就是自己花钱买公司旗下二十九家影城的电影票,为特定人群免费放映。而许多票房猫腻就出在这个“公益场”里。
  有影院把《捉妖记》“公益场”放在凌晨播放。票房数据显示,凌晨场不仅场场爆满,上座率还达到108%,也就是说,有八个人在凌晨站着看完近两个小时的电影!
  《捉妖记》时长一百一十八分钟,但在青岛百老汇影城,按照2015年8月28日放映场次与时间计算,几个放映厅仅用十分钟就放完了。造假能造得如此之假,该算是一种奇迹吧?
  从《捉妖记》公布的放映时间、场次、人数、票房等情况中,我们会有一些惊人的发现:一是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发烧程度,已到了深夜也不睡觉且愿意站着看电影的地步;二是《捉妖记》果真有高超的时间延展妖术,能把十分钟时间拉长到一百一十八分钟,从而能放完这部影片;三是制片方和电影院都是玩数字魔术的高手,能把各种统计数字随意玩大。
  《捉妖记》能把票房造假造出喜剧般的效果,自然就会有人被欢乐气氛所感染,加入这种喜剧的再创作队伍中。
  有网友说:“《捉妖记》首映时确实场场爆满,我就是和几十个朋友排了三个小时的队,坐在过道上看完的……”
  另一网友附和道:“记得首映时,我和我朋友挤在电影院里,那家伙,树上和墙头上都是人,塞得满满当当的!你那还有过道,我们这里的过道票都炒到一万多……散场后平均一个影厅光挤掉的鞋就扫了五六辆卡车。不说了,我到现在还没出万达呢,人太多了,挤不出去!听说树叶都绿了。不过我不后悔,能看到这种电影,真的值得你用生命去珍惜!”
  后面的附和者以“盖楼”的方式越盖越高。有的说“我这《捉妖记》坐票站票蹲票趴票都卖光了,门口一千三百多人急得哇哇哭,最后只好把他们安排在墙上挂着看”,有的称“我从去年排队排到现在都没排上《捉妖记》的票,太火爆了”……
  然而涉嫌票房造假的不仅只有《捉妖记》,《叶问3》放映仅两天就因涉嫌票房造假被查;其它一些影片的票房,相信也不是有没有造假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被查出的问题。
  夸大票房,显然是利用从众心理吸引后面的观众。问题是我们的电影票房居然与税收没有严格挂钩,使得制片与放映方可以随意合谋欺骗观众。人们常说“吹牛不上税”,而不上税的吹牛,能把牛皮吹破。
  吃的有假,穿的有假,用的有假;说的有假,写的有假,拍的有假;学历有假,履历有假,病历有假;学术有假,调查有假,统计有假……如此假假加加架架,能叠加出一个假的大厦和假的迷宫。在这个迷宫式的大厦里,那个名为“信任”的品德已被逼在墙角瑟瑟颤抖,孤苦伶仃地找不到同伴了。
  每次问题的出现,人们都免不了要山呼海问“监管在哪里”,可是监管往往除了“高度重视”,就没有“低度担责”了。
  插图 / 只闻“雷声”响 / 王 铎
其他文献
一年多前,我曾写过《新〈官场现形记〉?》一文,里头讲了三门峡义马市一个收啤酒瓶的小混混聂卫东,“买”了副市长后,在酒席上叹息“我准备了两百万,结果只花了一百万就办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三门峡市的市委书记连子恒和组织部部长李卫民“比赛”卖官,你卖一个,我也卖一个,为了畅销,不惜竞相降价,于是出现了随行就市的“市场价”,所以聂卫东买的这个“副市长”,原来要两百万,结果价比两家,一百万就搞定啦! 
期刊
我是路面,是建筑工人挥着如雨的大汗,用石子、水泥一尺一尺地向前铺出来的。也可以说,我这美丽的面容是由铺路人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  我是路面,我为行人提供交通便利。不论是大车还是小车,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我都让你们畅通无阻,绝不设障碍,我甚至都平稳得不让你们觉得颠簸。还有一点,你们可能有所不知,我还有保护下水道和防地震的功能。我为了方便你们,不仅有大道,而且进小巷,把你们送到大门口,让你们告别我时一
期刊
有一句宁波老话这样说:“逐魂装翠鸟(鸟音“雕”),毛羽欠细巧。” 逐魂就是长相丑陋、叫声刺耳、行动诡异的猫头鹰。逐魂也知道自己长得难看,不讨人喜欢,要不,就装装翠鸟吧!只可惜长了一身又黑又粗又硬的羽毛,无论它怎么装,也装不出翠鸟的半点风韵。  当然,大家都明白这是一句比喻。明为说鸟,实为喻人。“逐魂”之所以要装“翠鸟”,为的是伪装美好形象,掩饰自己的丑态,取得群众的信任,以便在江湖上混。  如今“
期刊
“月入七千,几个月才去单位一次,其他时间自由支配。”近日,网曝一名女网友与自称黄陵县安监局职工梁海宁的聊天记录。此事经媒体报道后,陕西黄陵纪检部门已介入调查此事。  偶尔去“喝喝茶”,“逛一下”,其他时间自由支配,月薪就能拿到七千多元,着实令人羡慕嫉妒恨。这无异于戳中了人们对于公务冗员的反感情绪。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通过媒体调查,梁海宁所在单位回应,其负责包村帮扶,平日大部分时间在其
期刊
这大概可以算作“第二十五孝”了吧——安徽省淮北市政协原主席、正厅级的贪官阚相华,终审下来,受贿四百零九万元,但阚主席手里一文钱也没有。钱到哪儿去了呢?都交给了母亲,阚相华每受贿一笔,基本不过夜,就跑到母亲那里,如数“孝敬”。  网民之间,多调侃阚相华是个“孝子”,当然更有有识人士,说这哪里是“孝”,大凡贪官,不但两边不能全,更是“忠孝俱失”啊!  两年多之前,我曾写过题为《且说雷母那席话》的短文,
期刊
辽宁丹东的自闭症男童嘉嘉于今年3月被父母送到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一家叫 “天道正气”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接受“每天拉练十到二十公里”的训练。4月27日晚9时许,嘉嘉出现发烧、抽搐等情况,送医院抢救后不治身亡。目前,番禺区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该机构其他十名儿童已全部由家长接回。  每月费用上万,却没有“特教”资质;广罗天下“病童”,却是超范围经营。走完 “夺命十九公里”,自闭症儿童倒在 “康复基
期刊
只要花费两千九百八十元到两万九千八百元,参加某社团主办的“2016杰出劳动者全国劳动英模五一座谈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就能领取“劳模”奖牌、奖杯、勋章。4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被邀请至北京邮电宾馆交报名费,5月1日,前往钓鱼台国宾馆参加开幕式和颁奖仪式。  山寨,对于国人来说并不新鲜。山寨手机很多,山寨瑞士表更多,山寨名牌包包简直俯拾皆是,它们甚至还有了专门称谓——“山寨机”“山寨表”“
期刊
花费两千九百八十元到两万九千八百元,5月1日当天,就可参加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多功能厅举办的“2016杰出劳动者全国劳动英模五一座谈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领取奖牌、奖杯、勋章。颁奖仪式开始前两天,这场活动的“主办方”——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曾在官网上发布紧急声明否认举办该活动。  这是不是国务院举办的大会,要在五一表彰全国劳模?非也,活动的“举办方”是“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华模
期刊
祖父是1906年生人,我大学毕业时,祖父不过六十四岁。这样的年龄,本来不该去世的,然而,他还是决绝地走了。  如果他一直是农民,是不会走的。纵然成分定为富农,也不会走的。错在他一直是个读书人,当过小学校长,又自己开过店,公私合营后成为我们这个镇上最大的国营商店的负责人。偏偏又遇上了“四清”,一点莫须有的罪名,就给他戴上帽子,打发回了家。若我们家远离镇子,还好办,偏偏我们家就在镇子上。这样,体面的韩
期刊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就给自己做了定位——痴人。正是由于老先生的痴,“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痴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  台湾财经前辈汪彝定先生常念“慧女不如痴男”,如果剔除性别眼光,也是对真正痴人最好的注解。慧易成事,但难成大事;痴似呆拙,但孜孜不倦,终能成就不凡的业绩。  刘邦攻下咸阳后,将官们纷纷趁乱掠取金银。萧何也在抓紧时间寻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