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人物画的传承者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国画)    廖松岗 作

  在中国的人物画中,唐宋的卷轴、敦煌和永乐宫壁画可谓瑰宝,但其后就日渐式微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之兴起,又出现了几位人物画大家,诸如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都是以表现时代自成体系,彪炳于丹青史上的人物画家。他们又都是教育家,培养了一代中国现代人物画高手,老一辈画家和后起之秀,使当代人物画坛大放异彩。
  蒋兆和以西方素描技法融入于人物画;叶浅予将西方速写与中国水墨精神相结合,独创一代新风;黄胄可说是中国现代人物画坛上的第二代大家,他善于把风动多变的线条组成荡人心神的旋律,融热烈的浪漫情调与优美的抒情于一体,浓郁的边塞诗风显示了黄家审美品格。


民族魂(国画)    廖松岗 作


海女(国画)    廖松岗 作

  前辈人物画家的艺术成就和他们所开创的道路对日后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崛起的一批中青年人物画家,他们所关心、创作的题材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也不相同。廖松岗就是受前辈启迪的一位人物画家,就廖松岗的水墨人物画创作而言,它汲取了黄胄先生的构成力度和浑厚的笔墨塑造方式,演绎出一种强悍凝重的笔墨语汇,配合较大篇幅与组合形式的冲击力,贴切地表现了56个民族的雄姿,在艺术处理上把风动多变的线条组成荡人心神的旋律,把浓淡变化的墨晕构成淋漓而寡有韵味的乐章,线的运动,墨的韵致与表现对象的微妙结合独创了廖松岗的审美品格。
  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廖松岗摒弃丑化的方法,善于有限度的夸张,在视觉上给予人以亲和感和愉悦感,但不甜不俗,分寸掌握得当,在笔墨和造型两者关系上,处理得当。他明白离形造型要求的笔墨,也无所谓笔墨,所以他一方面充分的表现笔墨的意蕴和神采,而另一方面并不放弃造型,所以他的有些作品虽逸笔草草,但并不草率,造型相当准确,这与他的这种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他的作品无论是线描还是水墨写意,线的感觉都非常好,他的笔墨的意趣得力于书法骨法用笔的丰富性,提得起留得住,没有落入速写线条的一味草率,而这一切都得力于他对人物画的深层次理解,当然这种理解正是廖松岗多年来从事人物画创作的心血与体会所在。
  廖松岗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深入生活,不断的在生活中发现,不断的在发现中提炼素材,又不断地在生活中丰富这些题材,最终把它们整合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的图像,这是廖松岗长期形成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巧妙地运用装饰性的構图和造型词汇,融入写意性的彩笔,吹奏出一曲对少数民族无限眷念的歌谣,营造出生活气息浓厚而内涵丰富、优雅艺术的境界。相信他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笛声悠扬(一)(国画)    廖松岗 作


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国画)    廖松岗 作


笛声悠扬(二)(国画)    廖松岗 作


廖松岗

  1956年生,北京人。中国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会研究员。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时得黄胄、姚有多、贾又福等著名画家精心指点。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大展并获奖。1991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1989年参加日本国际美术交流展,作品获金奖。1990年参加中国青年画家“书画展”,作品获二等奖,1993年参加“巴黎艺术杯”书画展,作品获金奖。2002年,在“中日交流展”中,作品获一等奖并被编入画集。
其他文献
一  那一天太阳泛白,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毒日头,光到最强烈时总是这种颜色。  资江流域有句气象民谚说:白太阳久晴,红太阳近雨。唐家观就是匍匐在资江中下游北岸的一个小镇,这里的人都知道未济老师不怕太阳只怕雨。太阳有什么可怕?未济说,万物生长还靠太阳哩,要是真晒得我眼冒金星了,就往江河里一潜,与鱼儿们嬉戏耳语一阵,再上得岸来时,啧啧,红翅白翅就像是来寻伴一样,都会争着要往我的渔篓里飞。那才过瘾呢!未济老
期刊
母亲的痛  从来不会抱怨的母亲  开始不断地唠叨  痛,痛,一身都痛  她的身体和感官  已经被时间和生活  摧毁殆尽  只有被压抑了一辈子的  痛觉神经  帮她记着咬牙熬过的  一生归 山  从山中出走的翩翩少年  归来已是疲惫不堪的老人  我感到无比惭愧  那些依然笑脸相迎的野花  那些依然低眉顺眼的小草  我早已忘记他们的姓名  我如何对得起  他们清香的浆汁  和鲜甜的果子  喂养了我饥渴
期刊
悬铃木  我們停下来,你一支接一支地  吸烟,我看着车窗外  稍远点的地方几个人在打篮球  会飞的青春离开我们很久了  手中可握的越来越有限  为缩小悲伤,我把目光收回来  看到挨着车窗站立的梧桐  无数小铃铛挂在光裸的枝条上  它的另一个名字  听起来更诗意。倒挂的  果实,一定是在提醒  不能太悲切,空空如也的冬天  并不都是绝望,也有我们  相互取暖,聊无关紧要的话题  悬铃木,用一千万个风
期刊
提起小时候,每个人都会心头一亮,随即闪现出无数个美好有趣的画面,都会迅速打开记忆深处的文件夹,那里面有很多珍藏着的美好回忆。细数起来,每个人都对夏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热情而张扬的盛夏,对孩子们来说总是丰富多彩的,生机勃勃的,而且拥有数不清的诱惑。小时候的夏天,总是和味蕾有关,总是和遐想有关,也总是和嬉戏的欢乐有关。  儿时的夏天,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回想起来充满了那么多有趣的记忆。那些年的夏天是在太
期刊
春之梦呓  “烟花三月,春色诱人,闲居无聊,忽有山野之思,便乘骀荡东风,踏紫陌红尘,追寻诗人游踪……”这是多少文人雅士的春日抒怀。想不起来已经有多少个日子自己蛰居在都市的一隅,满眼的高楼大厦窒息了生活的灵感,忽略了小草的萌动、春风的轻拂。如果不是周日清晨朋友打来电话真诚相约去山野采风,恐怕自己难得从琐事中解脱出来。其实,接到朋友的邀请,我还有片刻的犹豫。可朋友却盛情地说:“今天我要把你从书山文海中
期刊
煤的传说  传说在矿井深处  徘徊着诸多魂灵  他们不赴约玫瑰  不赴约王座  他们的彼岸是一座黑色天堂  只赴约一束黑色的光芒  传说九只金乌被大羿射杀  它们的尸骨散落大地  化为神奇的矿脉。那个时代  英雄和平民都仰天而立  仰天而死  传说矿井深处的魂灵  本身就是神的伏笔  每一个都能让死去的金乌复活  十个太阳将会再聚扶桑  重新演绎青天的神话大巷车场的分叉处  井下,午夜时经常一个人
期刊
第一片雪  第一片雪纯洁 飞 或者落下  打击仓皇的天  雪人站起身子说话 眼睛流泪了  他的笑 在民间出行者  屋子打开门 张大了口  白米细面进来 孩子的书包欢颜攥紧了手  走出去囊中羞涩 背先矮了半分  待换窗纱修自行车疏通下水道 加上  收旧电视机收旧报纸收旧纸板的吆喝响亮——  先给自己打气 站好了像个手艺人  再把肉身填进去 让家人吃饱看书的人  当年叫读书郎 放过牛 赶上考  回家发
期刊
天气看着看着就暖和了。天气暖和了,外面就能坐住人了。等外面能坐住人了的时候,估计那东西也该出来了。果然如我所料,今天中午我从外边买菜回来,就看到那东西蹲在了院子一角那棵槐树的树荫下:锈迹斑斑的架子,龇牙咧嘴的面子上面堆着个包,一块脏啦吧唧的廉价毯子里边包的是麻将。  我说的那东西是一张没人要的破桌子。平时就立在我们那个楼道的旮旯儿里,没人理没人要,只有到了夏天才有机会见一见天日。这个时候,人们都在
期刊
煤堆上的一朵小花  一朵不知名的白色的花朵  在一个煤堆上  举起了春天的旗帜  鲜花插在牛粪上经常听说  白色的花朵 在黑色的  煤堆上 笑得如此开心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洁白的问候  恰如矿嫂的牵挂  远看 近看  根须都连着矿工的心窝选煤楼  在我居住的煤城  有许多这样的建筑  ——血脉连着八百米深处  头颅昂向青天  它们犹如中国煤矿史的  封面插图  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些  在皮带溜
期刊
矿灯吟  漆黑的巷道里  闪烁的,不是星星  也不是流萤  那是矿工的眼睛  是灯房姑娘  青春点亮的灯  是母亲长长的头发  闪烁的银银雪花  是妻子绵绵的思念  含苞待放的玫瑰  是儿女梦中的烛光  摇曳的花蕾  是黑色的王子  唤醒睡美人甜蜜的音符  碰响的钻石灯房姑娘  姑娘们修长的手指  采来春天含露的花朵  姑娘们灵巧的手指  摘下银河的星座  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  系上琴弦样的发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