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来不可遏 势去不可留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T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学虽可在深入了解学情和钻研教材后预设其可能的目标和过程,但其过程的流向和目标的实现却有一定的或然性,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生成的,要靠一定的机缘。而契机的抓住,则完全依赖我们教师,要求教师把握准教学流程的收放之度:使语文教学既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又紧扣文本和语言文字;既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让语文教学流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河。当然,这是教学的艺术,需要广大同仁不断探索,才能使之日臻完美。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探寻教学收放的尺度,欣有些收效。现就我对《花未眠》教学的反思来谈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权当抛砖吧。
   《花未眠》这篇文章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文艺随笔,也可以说是美学小品,它是借花来谈美,谈对美的认识,更确切一点说,就是谈对美的存在和发现的感受和体会。文章是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来串掇题材、结构框架、表露理念的,大部分内容是写作者的感觉,其“新感觉派”的特色在此可见一斑。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于是,我在教学时将此化整为零。先让学生边听范读边找出作者由发现花未眠而发出的感叹和提出的观点,以及联想到的人、事、物、景。这是由文本出发的第一步“放”。接着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用大组比赛的形式找到自己最欣赏的观点或人、事、物、景,并联系上下文谈谈其含义和作用。这是对上一步的“收”。至此,其实已经为引导学生把握文路(或写法)搭好了桥墩,可惜我忘了及时架桥铺路作小结,这里“收”得过早。然后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识谈看法或体会。这样宕开一笔,又是“放”: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帮助其确立价值观。最后,又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质疑,接着解疑。在这一环节的最后,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个人思考——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全班讨论——达成共识。在其中,可谓有放有收,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时间大概用了15到20分钟,生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例如,一位女同学喜欢这两句话:“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我问为什么。她说:“邂逅”有诗意。我又问:何以见得,这是什么意思?她回答:偶然。我说:那就用“偶然”算了。她点头,而另一个男同学说:“偶然遇到亲人”就是它的意思。我追问:偶然遇到亲人,就有诗意吗?他说:这表现了作者偶然遇到美就如偶然遇到日夜思念的亲人一样又惊又喜的心情。我又说:既然“美是邂逅所得”,那作者为何又说“是亲近所得”?有一名学生回答说:因为作者在前面说了“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去寻找美、发现美,就不能提高自己感受美的能力,那么即使偶然遇到了美,也是不能发现的。我接着说下去:所以作者在后面补充一句——“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然后,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寻找、邂逅、发现美的事例,加以印证。结果如愿以偿。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流程中,无论是阻还是疏,都可激起生命的浪波,但不能回溯重来,以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最后,我想借用唐朝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的一句话来作结:势来不可遏,势去不可留——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这是教学的机智,教师的素养。
  (作者单位:永新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早晨在楼下散步,看见邻家的妈妈牵着女儿的手,送她去幼儿园。小女孩刚出家门口便摔了一跤,头上的蝴蝶结摔掉了,身上的公主裙也弄脏了,小女孩噘着个小嘴,脸上晴转多云,眼泪盈盈欲滴。  年轻的妈妈急忙蹲下身,替小女孩揉着红肿的膝盖,一边在她耳边轻声细语地说着什么,不大一会儿工大,小女孩的脸上就多云转晴了。  我暗自揣度,年轻的妈妈一定是安慰女儿:“宝贝,别怕,妈妈的宝贝最勇敢,妈妈的宝贝最坚强……”  为
我大舅患脑血栓后,舌头麻木,吃东西没味道,牙还常把舌头咬破,用了好多方法也不见效。  后来一位老中医告诉他一个揪舌头的方法:每天早晚洗漱后,用小毛巾垫住舌头,用手指将舌头有节奏地向外抻拉,开始每次60下,慢慢加到80、100、120下。  半年多来,大舅不但吃东西有味道了,也很少再咬破舌头,连说话也比以前清楚多了。
第六章一  达摩发现娟子的时候,她正在勾引一个老男人。达摩有点儿意外,要知道,娟子已经怀孕二十多个星期了。他一直在找她,但这里离车站广场很近,他不能就这么把她带走,而且他不确定娟子的身后是不是有警察。  出门时,达摩化了装,几乎化成了一个老头儿,娟子肯定认不出他来。可这会儿,他必须惊动娟子,让娟子认出他,最好是吓得逃走,这样他才有机会。当然,必须让娟子“无意中”发现他,而他必须装成并没有发现娟子的
对于绝大多数果蔬的清洗,可以遵循下面这个“清洗流程”:  第一步,流水冲洗 目的是去除果蔬表面的微生物、农残以及泥沙。冲洗这一步一定不能省,否则可能导致部分农残向果蔬组织内部渗透,让果蔬越洗越脏。在清洗草莓、圣女果等带有果蒂的果蔬时,不要先去掉果蒂,以免把农药带入果实里,造成污染。  第二步,浸泡15分钟左右 浸泡能使部分农残溶于水中,但浸泡时间并非越长越好。长时间浸泡后再洗,不仅不能把果蔬洗干净
智能手套是专为脑卒中或癱痪患者锻炼手和手臂设计的康复游戏产品。用户可以指定训练项目,通过系统设定的一些康复游戏达到锻炼的目的。用户能够在医院或家里使用,智能手套可根据用户的康复程度实时调整康复方案。  摘自《大众健康》
一年将尽的一个周日下午,商业街上购物的行人熙熙攘攘,喇叭里播放的音乐,还有以红色和绿色为基调装饰的店堂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街上行人都穿着厚厚的冬衣,行动显得笨拙迟缓。人流中,一名少妇腕上挎着黑色皮包,另一只手提着塞得满满的购物袋,只见她不停地拨开人群,吃力地朝前赶着路。当她好不容易走到商业街尽头的广场时,一头秀发已乱成一团,就像刚经历了一场飓风似的。  少妇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整了整驼色大衣的衣
我为两篇古文调语序  欧阳振有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选有《寡人之于国也》和《谏太宗十思疏》两篇古文。这两篇古文历来为人称颂,但细观两文,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的语言结构仍有欠妥之处。现略举两例,以就教于方家。  1 《寡人之于国也》第六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及时性”是报告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报告文学要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事件或新涌现的典型人物以文学的方式及时呈现给读者。从这一点上来衡量,近日读到的衣向东的长篇报告文学《桥》,颇有些姗姗来迟的意味。    《桥》记录的是著名的“枫桥经验”从最初酝酿到开始试点推行至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枫桥经验”是20世纪60年代树立起来的基层社会治安综
我们知道,汉字中的大部分字可以据形推义,也可以因义推形,汉字还可以据义推音。  高语第一册的第五单元先秦历史散文中,课文正文下边的注释部分,编者在2005年出版的修订版课本中对有些字音进行了一些改动,但有些需要改动的注释却并未改动,笔者想谈谈一己之见与读者共勉。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两个字的字音进行了改动。一个字为“汜”,一个字为“阙”。在2003年出版的课本中,它们分别读fan和jue,但
郑直请田文在老街“枕云阁”喝茶。  茶已沏好,雨前毛尖,汤色明亮,香气高爽。  田文把身子陷进沙发,夕阳余晖透过后窗折射在茶几上。  田文的语调慢声细气,郑直,监察委主任请人喝茶可都不是啥好事啊。要不是老同学的身份,我都得准备完后事才敢来赴约啊。  郑直端起茶杯,今年的新茶。老同学,尝尝。  田文喝了口茶,不会只是叫我来品茶吧?  郑直说,品茶,聊诗,可以吧?最近有什么新作?  田文说,整天忙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