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结构损伤的在役混凝土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来源 :公路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桥梁结构及材料参数在服役期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如材料劣化),在桥梁完工投入运营之后再测定桥梁的材料或者结构参数较为困难,且采用基于桥梁初始设计参数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来对其进行模拟的精度有限.为建立考虑结构损伤的在役混凝土斜拉桥的高精度有限元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桥梁荷载试验的混凝土斜拉桥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首先以一座混凝土斜拉桥为依托工程,建立了桥梁初始Midas有限元模型.在考虑混凝土斜拉桥结构特点、施工误差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构损伤部位的基础上,选取4个结构参数及1个试验参数作为待修正参数.根据依托工程桥梁荷载试验特点及常规试验内容,选择了4个覆盖了结构静、动力特性的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建立了待修正参数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响应面方程.最后根据依托工程荷载试验的结果,结合响应面方程对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参数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桥梁施工情况相符,修正后的桥梁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较好地反映出实际桥梁工程在弹性阶段的静、动力力学状态;所提出方法可通过桥梁荷载试验来反推桥梁当前状况下的参数状态,实现对桥梁结构的精确模拟,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新建桥梁也可对长期运营的桥梁的结构状态进行反推和模拟.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两车之间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探索在不同严重程度的交通事故中影响因素存在的差异性,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MNL)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特征形成了涵盖人员因素、车辆因素、时间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因素集合.构建了适用于分析车车碰撞事故的模型,分析了事故严重程度的各类影响因素,并对不同严重程度的事故进行分类讨论,分析导致其存在差异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在降低车辆间事故的安全风险时,需要重点考虑过失方车辆类型、过失方年龄、碰撞类型、受害方车辆类型、城市分区5项因素
在桥梁施工时需要打设钢管桩作为临时支撑体系,待桥梁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临时支撑体系,这就涉及到了钢管桩的拔桩问题.为了研究钢管桩拔桩时桩、土的力学性能,根据相似比设计了室内拔桩试验,对12根钢管桩分为4组在不同上拔荷载下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不同上拔荷载和不同直径、桩长和埋深的待拔桩为变量,讨论了待拔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和桩侧土体受力情况以及其发展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不同上拔荷载下拔桩时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拔桩时所需最大上拔力随待拔桩桩径变化明显.桩径每增加20 mm时,DBZ1~DBZ6上拔力增幅在2
由于现有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普适性不足,对代表性公式进行对比是指导不同地区桥墩基础埋深设计的有效措施.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公开的桥墩局部冲刷原型观测数据,对中国规范65-1修正式和65-2式、俄罗斯规范公式及美国规范HEC-18式和S/M式在不同水流、泥沙及桥墩参数条件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公式在清水冲刷和过渡墩条件下的预测性能较差;中俄规范公式在清水冲刷及床沙相对粒径小于25时,以及中国65-2式及俄罗斯公式在水深小于1 m时应用均不安全;美国规范公式应用于砾石及卵石河床、水深1~
为优化与验证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微观参数标定方法,结合已有研究针对仿真模型全局参数与局部参数的讨论及对标定结果不同取值方式进行交叉组合,形成4种新的微观仿真模型参数标定方法,并选取等权无信号交叉口作为仿真场景进行分析验证.基于VISSIM仿真平台建立微观仿真模型,以通行能力作为校核指标,敏感性分析选取6个对校核指标影响较大的微观仿真模型参数作为局部参数标定对象,并通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迭代.选取偏差在4%以内的参数组合方案作为标定结果取值分析对象,针对标定结果聚类递归取值选取分散度作为描述参数集中程度的指标.
模拟某净水厂实际生产开展混凝小试,对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铁(PAFC)等多种混凝剂进行比选优化.结果表明,新PAC与现用FeCl3复合投加的混凝效果优良,针对试验时原水情况,可选择15 mg/L FeCl3复配15 mg/L新PAC.单独投加PFS时,混凝效果不佳.PFS与PAC的投加量分别为20和15 mg/L时,20 min出水浊度最低.现用药剂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新药剂PFS.PAFC与现用FeCl3复合投加时,混凝效果较好.单独投加30 mg/L PAFC与复配投加
溧阳市区域供水改造提升工程中天目湖净水厂设计规模近期为4×104 m3/d,远期8×104 m3/d.针对水源水质特点,采用臭氧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过滤工艺,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介绍了净水厂处理工艺选取、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规格参数和供水管网设计,为区域供水改造提升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在多式联运的公共交通网络中,换乘是不可避免的.与门到门服务相比,换乘的便捷程度会影响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因此,规划和管理有效的换乘衔接非常重要,这需要了解影响换乘的因素.以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以公交、地铁和自行车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铁站周边的自行车和公交车换乘出行量.通过研究公交、地铁和自行车联合网络中出行量与地铁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络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以泰森多边形的不同圈层来表征不同区域的交通生成的影响力,建立了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地铁换乘量生成模型,以此来解释由自行车
为了研究在氯离子侵蚀作用下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既往的研究方法大多是在考虑了氯离子腐蚀引起的材料退化后,明确定义了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损伤状态准则,而忽略了结构损伤边界的模糊性.鉴于此,提出了一种考虑失效准则模糊性的桥梁结构时变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某近海V腿连续梁桥为例,首先分析了近海环境中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侵蚀过程,利用菲克第二定律,同时结合Monte Carlo法,得到了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性能时变退化规律;然后采用OpenSees程序建立算例桥梁弹塑性动力分析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桥
为了解决车辆多义性路径问题,高速公路路网中常设置标识站来精确获取车辆路径信息.在实际高速公路网中,要么在路网中所有环路段上布设标识站,造成资源浪费现象,或者布设的标识站不足,直接采用最短路的方式拆分通行费用,造成费用拆分不合理现象.因此对高速公路路网中多义性路径标识站的选址优化问题开展研究,在解决多义性路径基础上,实现标识站建设费用最小.为了研究高速公路标识站选址优化问题,以高速公路路网为基础,采用基于生成树-蚁群算法对标识站选址布局问题进行优化分析.首先,根据图论中生成树理论,确定出标识站的最少布设数量
高水压是山岭隧道建设的重要难题之一,抗水压衬砌是隧道穿越这些区段的常用措施,其衬砌结构断面厚度远大于标准断面.衬砌厚度过大施工相对不便,施工质量不能保证,且不能及时分担水压.针对广西某隧道高水压段,采用双层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组成的支护结构承受高水压,减小二次衬砌厚度.为了分析双层初期支护的效果与获得基于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结构参数,利用有限差分法研究了不同防渗等级的单层与双层初期支护、不同注浆范围及不同二次衬砌厚度对围岩的变形影响和对支护结构的力学状态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支护体系中,喷射混凝土的不同防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