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老北京”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asdf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的父母是在中国参加革命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1949年他出生在北京,7岁以前只会汉语。他在上世纪60年代当过红卫兵,也曾是“老三届”的一员……这些复杂的经历融合在一起,让所有听说过他故事的人唏嘘不已。见过他的人,无不佩服他那一口纯正的京腔,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殊不知,他是英国人,名叫卡尔·柯鲁,正式的身份是外企名特葡萄酒公司的总经理。
  
  柯鲁(Carl Crook) 身材高大,标准的西方人,唯有性格略微内向些,但是一聊起来,满口的北京话让人惊奇。一个朋友甚至半开玩笑说,柯鲁说话好像有人在他背后演双簧。不仅是说北京话倍儿溜,他还时不时冒出“他们外国”之类的词语。接受电视采访时,也时不时冒出来几句毛主席诗词。
  如今,柯鲁住在北京西三环一套改造后的四合院里,事实上,柯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在京建房的老外。柯鲁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和历史,尤其是北京的文化和历史。从出生到现在,除了1973年到1984年这11年,他已经在中国住了40多年,他的父母住在这里的时间更长。柯鲁的父亲戴维·柯鲁克1910年出生在英国伦敦,1936年加入了西班牙国际纵队,随后受共产国际委托来到中国,在成都结识了伊莎白,一个出生于成都的加拿大传教士的女儿,两人婚后于1947年进入中共晋冀鲁豫根据地,深入河北农村进行土改调查,曾经写下《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一书。新中国成立后,柯鲁克夫妇协助中国政府在北京创办北京外国语学院,退休后的伊莎白如今已经90多岁了,依然住在北外的校园里。
  年幼的柯鲁先进入崇文小学,后考进北大附中学习。当时粮食紧缺,柯鲁跟所有在华的外国人一样品尝了“忆苦饭”的滋味。“忆苦饭呢,就是要回忆旧社会的苦,当时吃的就是一些粗粮,什么高粱啊,棒子面儿啊,再掺一点糠类的东西啊,比那个棒子面儿还差一点,忆苦饭肯定不好吃。”柯鲁说。
  
  红卫兵柯鲁衣食无忧内心忧
  
  1967年,“文革”刚刚开始,柯鲁的父母因所谓的“间谍罪”被抓了起来。柯鲁加入了北大附中红卫兵中的“红旗”派,但他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旁观者。“当时作为一个外国人,我的参与比较边缘,只是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会,并没有参加武斗。”柯鲁说,自己的家也曾被其他红卫兵抄过。
  1969年,柯鲁和弟弟先后在海淀农机修配厂、北京第一汽车修理厂当了6年的工人。柯鲁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日子也没有那么苦,这或许是因为对于自己的年轻时代,人们习惯把它美化的原因吧。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柯鲁克夫妇终于获得了解放。柯鲁回忆说,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一个招待会上,向被关押过的这些外国专家道歉,并为他们全家举杯,希望这一事件不会使他们对中国留下痛苦的回忆。柯鲁说,父母即使在狱中也从未怀疑过自己所选择的生活道路的正确性。
  虽然没有受什么苦,但是柯鲁对“文革”的感受却并不轻松。“物质上没有经历缺吃少穿之苦,但精神上曾感到压抑。”他说,“谈起‘文革’,大家都自认为是受害者,但是很多人也应该认识到自己也是施害者,当年抄过我家的红卫兵,如今见了面,也没有想起来要道歉。”谈到中国人如何走出“文革”的历史心结时,柯鲁说,美国的南北战争造成2500万国民中有100多万人死去,比中国“文革”还残酷,他们也是在几代人过世后才坦然反思的,可能中国也要走这条路。
  
  回英国探亲补习英语
  
  柯鲁克夫妇被解放3个月后,柯鲁离开了中国,不过他始终没有脱离与中国的关系。1974年在朋友马妮的帮助下,他们一起去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念书,马妮后来成为他的妻子。拿到教育学的硕士学位后,柯鲁又考入斯坦福大学,拿到了东亚学的硕士学位。
  柯鲁7岁之前几乎没有学过英语。柯鲁后来解释说,父母都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教师,所以中文口语并不太好,但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跟中国人正常交流,在家里父母当时都说中文。因此,1957年,他跟家人赴加拿大和英国探亲时不得不上英语补习班。直到去美国上大学后,柯鲁才真正地融入英语的环境。
  除了语言,影响柯鲁最深的就是中国文化了。他说:“虽然我不是中国人,但在文化上我应该算是中国人,中文可以说是母语。在北京就像回到家乡一样。”柯鲁也承认,美国的自然环境清洁优美,所以他时常也想回美国生活一段时间。柯鲁说,能够在中英两种文化中找到归宿是他的幸福,这还得感谢他的父母。
  
  能做葡萄酒生意得益于
  改革开放
  
  1984年,柯鲁终于又回来了。这回他的身份是西方石油公司北京联络处的主任,负责煤矿业务。这个中国通很快便用自己的中国关系打开了市场。4年后,由于国际市场煤价狂跌,西方石油公司退出合资公司。柯鲁又在北京一个从事跨国运输的英国公司干了两年多。
  1994年柯鲁和朋友在中国开了一家从事包装技术工作的公司,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开始经营进口葡萄酒,不久这就成了他们公司的主要业务,也是柯鲁与葡萄酒打交道的开始,从此葡萄酒成了柯鲁的一大爱好。“我们大概是在中国最早经营葡萄酒的一家外国公司,那时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经营进口葡萄酒生意的公司,竞争这么激烈。”作为最早的开拓者,柯鲁也在推广葡萄酒文化,他翻译了不少西方有关葡萄酒的介绍,在中国媒体上发表。渐渐地葡萄酒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并进入到北京诸多餐厅里。
  柯鲁说,中国目前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不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10,所以潜力巨大。可以肯定,10年后中国人还会喝更多的葡萄酒。北京正在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的大都市,对各种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变得越来越大,其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柯鲁似有遗憾地说,自己没有继承父母的革命精神,却经常在问自己能为中国做些什么,毕竟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为北京这几十年的发展感到高兴。出于对北京古都风貌和传统文化保护的担心,他曾经给北京市规划部门写过信,也曾经为古城内四合院被拆掉表示痛心。柯鲁认为进口葡萄酒也为北京的发展增添了一些色彩。如今,他的公司从以前的六七名员工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也算是给社会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中式庭院生活
  
  柯鲁的家虽然紧临西三环,但却是闹中取静。走进这座改造后的两层楼的四合院,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那高大的枣树上挂满的红彤彤的枣子,院内藤萝缠绕,房屋严格遵照中国传统的方式,窗户、门都做成中式花格,古色古香,让人想不到这是一位英国人的家。
  院子里有一个像井一样的烤炉,点燃木炭烧烤,旁边有一个测温表,能很好地控制温度。冬天,柯鲁就在这儿烤全羊、开葡萄酒款待朋友。来这里的朋友不少是柯鲁小时候的好友,跟他一样的红色革命后代。柯鲁说,有一次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的外国朋友,在院子里吃烤全羊,兴致来了,大家还一起合唱样板戏。“听起来够怪的吧, 一群老外唱样板戏。”
  客厅里最显眼的还是墙上一张放大的黑白照片,是柯鲁父母年轻时在晋冀鲁豫边区的照片,他们穿着当时臃肿的军棉袄,就像当时很多的中国革命者一样。柯鲁说,尽管时代变了,他还是很尊重父母的看法。他们是社会主义者,他们希望中国富裕起来,但是他们更重视社会关系,比如社会的公平公正。而他觉得如今中国富裕起来,已经是一个难得的成就了。
其他文献
“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近日启动。北京、南京、成都等49个候选城市将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严格、公正的多方权威评判,最终产生10
1998年6月2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北京大学并发表演讲。由于此次访问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深远,因此受到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北大校方的高度重视。本文直击从筹备工作到演
新中国宪法的起草。认真参考了世界各国宪法。但不是完全照搬,仍然结合中国的实际,以中国的经验为主,独立思考。它不完全同于苏联宪法,更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宪法。毛泽东多次指出了中国宪法草案的这个鲜明特色。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會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宪法,在它的制定过程中,大量参考借鉴了国外制定宪法的经验,其中特别是苏联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正如毛泽东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外国专家局围积极实施“海外智力西进工程”、“海外智力援疆计划”等一大批重点引智项目,共在西部地区实施各类引智项目12186项,聘请外国专家24069
欧洲造船业的衰退,使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这座一直以造船及汽车等为支柱产业的老工业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可持续发展战略让这座城市成功转变成宜居之城。
2007年12月25-26日,辽宁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村授牌及启动仪式在盘锦市举行。授牌仪式上,辽宁省外国专家局局长赵洪涛宣读了《关于批准设立辽宁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村的通知》,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的国际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引进和培养国际人才,无疑是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国际人才资源是第一宝贵的”,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国际人才引进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更成为时下社会热议话题。  中国目前和未来最需要哪些方面、什么样的国际人才?如何使引进的国际人才发挥最大效应,又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出适用的国际化人才、急需的高端人才,中国
9月14日~15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商务厅在济南联合举办山东省赴美并购合作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美国商务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香港)、普赖尔·卡什曼律师事务所
1997年2月,英国人用绵羊乳腺细胞克隆出“多利”。无独有偶,日本、新西兰以及美籍华人科学家也分别用卵巢、输卵管细胞和耳部细胞克隆成功。克隆技术一时间成为了全球热门话题。  而利用与生殖系统无关的成年细胞进行克隆,是世界科学界的最大梦想。梦想成真的,是美籍华人科学家杨向中教授,在他的主持下,世界上首例用与生殖系统无关的成年细胞克隆的小母牛“艾米”于1997年6月顺利诞生。  小牛“艾米”的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