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需求角度的扶贫政策评价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武陵山区农户调查为例,基于农户需求角度,探讨新时期扶贫工作开展的状况。首先建立农户政策满意度指标,对比分析各项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及满意度综合排名;然后将农户按收入水平分组,对农户评价进行Probit回归分析;再次基于分析得出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扶贫政策需求评价不同的结论,提出一些调整并完善扶贫政策方案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扶贫政策;需求;农户;武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S-9;F127.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8-221-04
  AbstractTaking peasant household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as example, based on peasants’ deman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new period was discussed. First, farmers’ satisfaction degree on policy was establishe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each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ranking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farmer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income level, Probit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ded on farmers evalu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farmers with different income level had various demands on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adjusting and perfecting policy alleviation polic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Demand; Peasant household;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2011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1],指出新阶段扶贫开发将重点转移到14个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其中就包括武陵山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2]。此前,我国的扶贫开发主要以县为主,随后扶贫对象调整至贫困村,实行整村推进的项目式扶贫[3]。而新阶段的扶贫开发相较以往的宽泛式扶贫,更强调进村入户,将扶贫对象瞄准穷人,并进一步瞄准穷人的需求[4]。但是,现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较少从农户角度出发,政策实施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从而,新阶段农户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是考核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对政策需求的评价是扶贫政策方案进行有效调整的重要手段。笔者以武陵山区扶贫开发为例,分析评价农户政策需求。
  1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方案设计
  1.1调查说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1]中提出了包括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等专业扶贫和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教育、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以专业扶贫和行业扶贫为调查的主要内容,结合武陵山区贫困状况和团队知识结构,紧紧围绕武陵山区贫困现状、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农户扶贫政策需求情况3个方面开展调查。
  1.2数据说明
  课题组于2013年8月1~7日先后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座谈,并深入到4个乡(镇)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82份,问卷有效率为95.5%。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看出,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70.8%是男性,以41~50岁年龄段人数居多,占34.5%,26~60岁年龄段的占80.8%。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低,初中文化水平占45.7%、小学及以下的达31.2%。被调查者家庭规模以3~5人为主,占63.7%,家庭劳动力在2~4人,占77.6%,而其中85.5%的调查者从事农业生产。
  2农户对扶贫政策效果分类评价
  该研究用农户对政策的满意度指标来衡量政策实施效果,利用SPSS软件处理农户对扶贫政策的评价结果,得到各项百分比,根据很满意和满意的百分比的和做综合排名,来对比分析各项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各项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见表2。
  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新农合覆盖率很高,调查地区的参合率达到99%,这一政策在各地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从农户评价方面看,调查农户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农户比例达到69.2%,一般的达到25.7%,不满意与很不满意的仅占5.1%。在调查中,发现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农户报销医疗费用时手续繁琐、复杂;补偿标准过低,患者负担仍然较重等,满意度综合排名第1。
  2.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养老负担,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做好了一定准备;同时新农保保障了农民的晚年生活,提高了农民晚年生活质量。从农户评价方面来看,调查农户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农户比例达到63.6%,一般的达到21.6%,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占14.9%,满意度综合排名第5。
  2.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从政策实施效果看,农低保工作进展顺利,覆盖面比较齐全,在调查的村庄都有享受到了该政策。调查农户有15.1%认为农低保对其提高收入有很大影响,农低保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保障其基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农户评价情况看,农户对农低保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表示非常满意与满意的分别占11.5%和37.6%,同时非常不满意和满意度一般的分别占21%和26%,满意度综合排名第6。   2.4农村危房改造
  从政策实施效果看,调查地区建立了危房改造工作督查通报制度,为危房改造工作铺平了道路。同时实行专款专用,切实保障农户危房改造资金的充足性,真正使农村危房户得到改造、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从农户评价情况看,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占5.3%和18.3%,而很不满意的高达42.3%一般的占29.3%,这说明政府对于农村的危房改造力度不够大,主要还是靠农户们自己去改善居住条件,满意度综合排名第14。
  2.5移民搬迁
  从政策效果实施看,移民搬迁户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交通更加方便;搬迁后就业机会增加,农户收入得到了提高;搬迁后子女受教育的条件改善,搬迁户子女的升学率大大提高。从农户评价上分析,移民政策显然没有得到应该有的效果,调查农户表示满意或很满意的只占19.6%,表示一般的占24.6%,表示很不满意或不满意的占55.9%,满意度综合排名第15。
  2.6劳动力就业培训
  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从农户评价上来看,调查农户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24.3%,表示一般的占24.9%,表示很不满意或不满意的占54.1%。其中,调查农户有48.2%表示没有听过劳动力就业培训。被调查者反应最集中的问题是农户没时间或无学习能力,对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满意度综合排名第13。
  2.7小额信贷
  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小额信贷虽然有效支持了农户农业生产以及副业经营,提供了部分资金,但由于农户对政策缺乏了解,同时贷款门槛高,小额信贷扶贫政策实施效果不好。从农户评价上,小额信贷没有得到农户所认同,调查农户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仅占15.4%,表示一般的占24.9%,表示很不满意或不满意的达59.8%,满意度综合排名第22。
  3农户扶贫政策分组评价
  3.1变量定义
  参照《中国统计年鉴》中对于农户人均年收人的划分标准,将此次实地调查结果中农户人均年总收人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3 000元以下为低收入组,3 001~4 000元为中低收入组,4 001~5 000元为中等收入组,5 001~10 000元为中高收入组,10 000元以上为高收入组。据调查数据可知家庭人均收入总水平主要处于中等及以下,占有效总数的74.34%。根据表3不同收入组对政策的满意度情况,对变量进行定义见表4,在此基础上用SPSS软件进行Probit有序回归分析。
  3.2结果分析
  从Probit有序回归分析结果看,5组模型的除高收入组外其他组的对数似然比统计量分别依次为-216.774 5、-84.673 1、-37.227 1、-21.507 1、-22.135 0。对数似然比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近乎为0.000,表明整体回归拟合效果较好,解释变量作用方向和预期基本一致。
  从分析结果整体评价看来,农产品是否卖给政府、对不强迫销售产品评价、有无参加过技能培训、受灾时是否接受过政府救济、是否从事农业生产、有无参加农产品基地等是影响农户评价的相对重要因素,系数依次为-0.586 0、0.550 0、0.520 4、 0.419 8、0.403 2、0.387 1。从收入分组来看,不同组的影响其评价相对重要因素各不相同,但影响其评价的相对共同的关键因素为对不强迫销售产品评价、有无参加过技能培训、受灾时是否接受过政府救济。
  对于低收入组而言,影响其评价的相对重要因素依次为是否接受过农业信息服务、是否获得农业补贴、是否从事农业生产、对不干涉自主经营评价、是否是政府或事业单位人员、有无参加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是否卖给政府、是否接受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等,其系数依次为1.034 2、0.977 7、0.860 8、 0.737 7、0.677 4、0.620 4、-0.587 3、-0.586 0。这符合低收入组多为农户,家庭收入基本来自农业的基本情况,低收入组所关心的扶贫政策也集中在农业生产和农业补贴等方面。
  从中低收入组来看,影响农户对政策评价的相对重要因素除了和低收入组共同因素之外,相对较大影响因素依次为是否知道农业法、对不强迫购买农资条款评价、有无购买农业保险、家庭有效劳力人数,其系数依次为1.957 0、1.422 3、1.167 0、-0.735 3。说明中低收入组减少了单靠政府补贴救济的无业人员,且多为从事农业生产收入较好的农户,因此相较于低收入组,对政策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增加了有无购买农业保险项,符合实际情况。
  从中等收入组评价看,影响其评价的相对重要因素依次为是否知道农业法、对不强迫销售产品评价、是否是政府或事业单位人员、有无参加专业合作组织、有无参加技能培训、性别、对减免税条款评价等,其系数依次为6.472 5、4.881 9、4.288 9、-2.958 0、-2.9004、2.436 9。中等收入组评价效果受是否是政府或事业单位人员影响较大,除此之外其评价还受知识、技术、权益性因素影响,说明中等收入组的收入不是全部来自于农业,更为符合实际。
  中高收入组来看,影响其评价的主要因素为有无参加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是否卖给政府、受灾时是否接受过政府救济、有无参加过法律培训等,其系数依次为5.808 8、-3.581 4、2.960 4、2.562 9。对于调查对象多为农户来说,在中高收入组中的多是参加了某项合作组织等,其产品也和政府行为联系紧密,据分析结果和预期作用效果较为一致。
  4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近年来武陵山区的扶贫政策对于提高农户政策满意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民享受社会保障、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政策设计不够完善,经验不够充分、资源不够充裕和管理执行方面一系列的因素,使得各类扶贫政策在实施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政策效用的充分发挥和农户的需求评价。
  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大对农业生产类政策的扶持力度,解放农业生产力;加大对公共服务类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适当提高专项扶贫政策标准,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市场流通类政策的影响范围,使这部分政策真正发挥扶贫作用;改进政府对于其他政策条款的管理机制,同时加强督导监管。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A].2011.
  [2] 苏维词.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式扶贫的途径与对策[J].地理教育,2013(3):4-5.
  [3] 余崇媛,庄天慧.新阶段四川民族贫困地区农户扶贫开发需求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4):99-102.
  [4] 吴国宝,汪同三,李小云.中国式扶贫:战略调整正当其时[J].人民论坛,2010(1):42-43.
  [5] 余崇媛,庄天慧.四川民族贫困地区农户扶贫开发需求分析[J].调研世界,2012(5):42-45.
  [6] 葛珺沂.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脆弱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8):163-17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筛选沙棘品种深秋红茎尖组织培养基配方。[方法]选用不同培养基,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采集的大田茎尖为外植体,对沙棘品种深秋红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最适初代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 +IBA 0.5 mg/L,最适继代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 +IBA 0.2 mg/L,最
期刊
摘要[目的]解决木耳生产中的“菌林争地、菌粮争地”矛盾,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法]在500~1 600 m的中高海拔林区培育木耳,调查木耳菌棒发菌需时、耳芽发生天数、子实体生长天数、商品外观、市场效果以及生物学效率等指标。[结果]较传统栽培,林下培育产出的木耳产品具有野生木耳的口感和风味;菌糠废料直接被林地中树根就地分解利用,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且由于保湿的需要以及出菇管理人员的频繁出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近年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对鸟类的招引情况。[方法]利用2008年在保护区内悬挂的100个人工巢箱,分析2008~2013年间鸟类对人工巢箱的利用规律。[结果]董寨保护区招引的鸟类主要为红角鸮(Otus sunia)、麻雀(Passer rutilans)、大山雀(Parus major)、山麻雀(Passer rutilans)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绿肥翻压还田对烟叶生产发育指标和产量产值的影响。[方法]2014年5~9月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绿肥翻压不减氮、绿肥翻压减氮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黑麦草和紫花苕子两种绿肥类型、不同翻压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绿肥翻压处理在团棵期烟株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如常规施肥处理,而旺长期和成熟期烟株的长势较常规处理好。黑麦草翻压处理在促进烟株长势,提高烟叶产量
期刊
摘要为了探讨贵州山区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与设计,笔者应用景观生态建设理论与方法,对榕江县锡利贡米种植基地进行生态化规划及工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属小流域土地整治类型,地形地貌复杂,整体连通性差,景观类型多样,应通过构建生态源-生态斑块-生态廊道模式进行景观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复垦、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生态化工程设计,实现研究区农田景观功能的优化与提升。贵州山区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应更加
期刊
摘要[目的] 筛选出醉香含笑的最佳扦插基质和插穗粗度,为产业化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醉香含笑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研究11种不同基质、3种规格插穗粗度对醉香含笑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基质和插穗粗度对醉香含笑扦插生根效果有显著影响。11种基质中,泥炭土为最佳基质;插穗在此基质上愈伤率为65.0%,生根率为28.3%,平均根数为1.89个,平均根长为6.28 cm,最大根长为7.63 cm
期刊
摘要好氧堆肥与其他常见污泥处理方式相比具有有机物降解快、彻底、无害化程度高、堆肥产品肥效好等优点。根据国内外污泥好氧堆肥研究现状,从C/N、温度、含水率、pH等方面,介绍了好氧堆肥过程的控制要点,总结了污泥好氧堆肥适宜的技术条件;分析了微生物菌剂在好氧堆肥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堆肥产品需依靠技术进步和完善相关行业标准来开拓市场。  关键词好氧堆肥;污泥处理;堆肥影响参数;微生物菌剂  中图分类号S
期刊
摘要 [目的]为密集烤房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传统挂杆、散叶堆放、散叶打捆插签、散叶插签、散叶网筐、散叶网格6种装烟方式进行烟叶烘烤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挂杆和散叶堆积干烟装烟设备成本低,散叶网筐装烟成本最高。散叶直接堆积烘烤干烟用工成本最低,散叶打捆插签用工成本最高。散叶网格烘烤干烟能耗成本最低,散叶堆积烘烤最高。从烤后经济性状上看,散叶插签烘烤最
期刊
摘要利用1966~2015年曹县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Morlet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 a曹县气温变化趋势、周期变化、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近50 a曹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增温趋势,增温率为0.20 ℃/10 a;四季中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夏季略有下降;50 a来各月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曹县增温主要表现于冬季气温和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野生软枣猕猴桃生境土壤养分状况。[方法]采集安图县有代表性10个分布区混合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并分析养分因素间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土壤表土质地为黑壤土,平均pH为5.6,偏酸性,无盐碱化;有机质含量高达68.69 g/kg,富含N、K、Ca、Mg、Fe,而Cu和P相对匮乏。土壤有机质分别与Cu和B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高有机质含量可提高土壤可利用Cu和B含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