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理论体系的三种范式与各自的疆界——交叉学科研究推动了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变革

来源 :医学与哲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交叉学科研究的不断拓展,在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之外又发展出了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以及后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系统针灸学理论体系)两种不同的范式。传统范式是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理论体系;现代范式则是完全建立在还原论背景下的现代认知体系。后现代范式则是运用整体的、动态的、定量的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科学研究方法所建立的体系。这三种范式各有自己独特的探索角度,在核心理论方面既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也不存在相互否定的问题,各自具有自己发挥作用的疆界。
其他文献
目的:挖掘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选穴配伍规律,为临床取穴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发表的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软件整理文献中的腧穴处方数据(使用频次、分布部位、归经、特定穴等),并对使用频次大于10的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9篇,其中中文文献61篇,英文文献18篇。(1)针刺
期刊
<正> 在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心脏病这一病名,但是经络学说在各种疾病诊断上的作用,古人早已有记载。近年来,自从经络测定仪创制以后,以及从经络测定仪在临床上测定结果来看,十二经络确能反映人休内脏的疾患。现将我院应用“跃进I型”经络测定器测定十二经原穴,观察十四例各型心脏病的经络变化,报道如下。
期刊
<正>说到中国传统服饰,汉服和旗袍是最受欢迎的。中山装也是近代以来受大家喜欢的一种服饰。汉服最初是汉民族穿的衣服。它的颜色、样式甚至长度都与中国文化有关。汉服最早出现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从秦朝到明朝,汉服是人们的日常服饰。清朝初期,汉服开始没落。近年来,传统文化受到人们的青睐,“汉服热”在各地兴起。
期刊
期刊
<正>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白天无法控制的以过度嗜睡和猝倒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1],常累及儿童和青少年。西医对本病多采取对症治疗,但此类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多、易成瘾的毒副作用,而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2-3]。
期刊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及选穴组方规律。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已经公开发表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中文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穴位干预方法、选穴组方规律数据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文献70篇,其中干预方法
期刊
组学技术在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生理或病理状态是由生命体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行为表现聚合而形成的,所以凭借各种组学所产生的分子信息必须在细胞层面加以整合,并延展到人体整体层面才能体现中医学理论的精髓。细胞行为是细胞内蛋白网络中所有蛋白活性受到外界调控后在细胞层面的总体表现。精细量化细胞的各种行为可以解析不同蛋白通路在细胞行为上的占比,并将各种分子组学信息和细胞行为紧密连结。笔
期刊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穴位刺激方式有多种,涉及58个穴位,但取用的主要穴位具有一定的共性,最常用的10个穴位主要分布在与结肠密切关联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穴位-靶器官之间的节段性联系决定了穴位作用的特异性。组方的穴位数量有一个极限,并非取穴越多量效关系越好。针灸治疗IBS的疗效并没有随着取穴数量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提升,取穴超过6个的组方在疗效上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优势,所以取用的主要穴位数量
期刊
半个多世纪的针灸现代研究已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基础研究持续深入,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研究已由个体化经验探索转向系统化循证试验,成功的大数据研究越来越多。然而,诸多盲点与严重瓶颈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学、科研、临床间的严重脱节已成为阻碍许多问题正常解决甚至是产生某些问题的关键症结,而消除此类脱节问题亟需新型学科转化医学的研究理念与方法的介入。本文在综合分析针灸学传统方法的局限
期刊
腧穴-内脏相关效应规律是针灸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总结有两个主要的规律:(1)腧穴效应的循经性规律;(2)腧穴效应的节段性规律。这两个规律分属于不同的范式体系,不是同一概念体系内的互补关系。本文主要从针灸临床实践证据出发,结合有关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对以上两种规律的客观性、普适性进行分析。腧穴效应的循经性规律在现代针灸临床实践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普适性的指导作用,明显脱离了现代临床实践的需要;腧穴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