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癌症患者的免疫疗法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198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次抗癌大革命


  复杂多变的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人类近千年来与之持续搏斗着。回顾征程,人类从抗癌战争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三次大革命:第一次是针对癌细胞毒性的放化疗治疗,第二次是针对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而近些年进行的第三次革命是针对免疫系统的免疫疗法。2016年初,美国政府已启动攻克癌症的“登月计划”,投入大量资源,主攻的也是免疫疗法。研究表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调,是恶性肿瘤之所以发生并扩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免疫力,激活免疫系统是癌症治疗过程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与第一代的放化疗和第二代的靶向治疗相比,免疫疗法从免疫系统入手,针对的是免疫细胞而不是癌细胞,目的在于激活免疫系统,让它去抑制癌细胞。免疫疗法的出现,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把多数癌症变成慢性病的希望。
  
  免疫疗法指的是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总体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治疗体系。例如,发展抗病毒疫苗、HPV病毒、HSV病毒抗体培养等等。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在研究治疗鸡的霍乱病时发现,通过把病鸡上的霍乱弧菌减弱其活性制成的减弱疫苗,可以使鸡对霍乱病产生主动免疫力。后来他用同样的方法,先后在1881年和1885年制成了抗炭疽病的减弱疫苗和抗狂犬病毒疫苗。这些就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免疫疗法,由于其疗效显著,巴斯德被誉为“细菌斗士”。
  1890年,德国微生物学家冯·贝林和在德国工作的日本微生物学家北里柴三郎研制成功抗白喉毒素血清和抗破伤风毒素血清。在20世纪,免疫疗法又有新的进展,特别是卡介苗的发明,有效地预防了结核病。近几年来,科研人员利用免疫疗法在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疾病上利用自身感染组织培养抗体,在医学界引起了轰动。
  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猜想。从理论上说,免疫药物相对别的药物来说有三大优势:一是不直接损伤,反而增强免疫系统;二是同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对很多患者都会有效;三是可以抑制癌细胞进化,降低复发率。
  
  2016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癌症治疗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革命。科研人员研究出两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加强T细胞的威力。T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简称,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且可以经过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T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免疫记忆。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作为抗击肿瘤细胞的先锋,T细胞能够在肿瘤细胞表面打孔,再把一些特定的酶通过孔道注入癌细胞,最终将癌细胞整个消灭。

两种免疫治疗法


  T细胞的改造使用是第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6个步骤:1.将癌症患者的免疫T细胞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在体外培养。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的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T细胞变成CAR-T细胞后,不再是一个普通的T细胞,能同时承担识别、锁定、杀伤癌细胞这些任务,提升效率,增强威力。3.CAR-T细胞在体外大量增殖,一般一个癌症患者需要几十亿,乃至上百亿个CAR-T细胞。患者体型越大,需要的细胞就越多。4.在T细胞回输之前,对患者进行化疗预处理。5.把扩增好的CAR-T细胞注射回患者体内,进而对表达这些抗原的癌细胞进行攻击。6.严密监护患者,尤其是控制住前几天身体出现的剧烈反应。这种方法用于治疗白血病这样的血液肿瘤效果显著,接受治疗的患者中90%没有出现复发。
  这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用于临床才两年左右时间,对一些特定的癌症患者展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它还处于临床试验的阶段,是不是能彻底治愈癌症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太早。而且CAR-T也不是完美的,病人接受这种疗法有巨大的临床风险。由于CAR-T杀癌细胞实在是太快太有效了,能够瞬间在局部产生出超大量的细胞因子,引起惊人的免疫反应,这就是细胞因子风暴。临床表现是病人高烧不退,如果不控制好,很有可能就救不过来了。当然现在临床上经验已经丰富了很多,对细胞因子风暴有了提前准备,它带来的风险也都完全可以被控制住。
  
  作为CAR-T疗法的先驱,卡尔·琼教授1999年来到美國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癌症研究。200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批准卡尔·琼研究团队启动表达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19)的自体T细胞治疗的试验性临床研究。在2017年3月公布的数据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他们一共收到了105份CAR-T的调查性新药申请。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临床试验,势必会推动这项疗法持续开展。卡尔·琼博士将改造后的T细胞称为“连环杀手”,仅一个改造后的T细胞就可以杀死10万个癌细胞。
  CAR-T疗法的出现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发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利好,未来这一技术的发展成果将造福于广大的患者,并为人类最终战胜癌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CAR-T为代表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在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技突破”之首。   CAR-T无疑是肿瘤临床治疗的利器,然而制备过程却相当繁琐,从取血到最终回输给患者可能需要长达数周的时间。于是,科学家设想能否直接在体内操作T细胞,使它获得足够的功能。美国西雅图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就开发了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体内CAR-T制备方案,使得CAR-T制备的过程大大简化。其工作原理如下:纳米颗粒通过靶向分子找到T细胞,并携带内部包载的DNA一起进入T细胞;接着DNA在T细胞内释放,并转录翻译成蛋白质,使T细胞被改造成具有针对肿瘤的CAR结构;最后普通的T细胞就在体内被改造成了临床治疗所需的CAR-T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注射5天纳米颗粒后,动物体内的CAR-T细胞数量就开始急速增加,并高效识别杀死肿瘤细胞。随后CAR-T细胞逐渐凋亡,效应消失,大大缓解了严重的副作用。
  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癌的治疗中已经取得惊人的效果,尤其是针对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初期缓解率可以达到90%左右。国际上第一批尝试免疫疗法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已经有人存活了15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积极设计开发新型的CAR-T疗法,期望在其他血液肿瘤以及实体瘤中发挥类似疗效。CAR-T疗法在治疗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等一系列的针对实体瘤及其他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随着研究的不断加速,科学家们将开发出更加安全以及有效的CAR-T疗法,为更多患者带去生存的希望。
  第二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是检查点阻断,是让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这类疗法中的药物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人体内,一些小分子往往能与免疫T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它们的活性。这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够避免T细胞攻击人体的正常细胞,避免自身免疫疾病。但不幸的是,肿瘤细胞也会利用这一点,逃过T细胞的攻击。一些肿瘤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PD-L1的配体,当它与T细胞上的PD-1受体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让它们进入“沉睡”状态。
  而现在的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阻断PD-1与PD-L1之间的交流,它们都是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PD-1或者PD-L1结合。这能让T细胞表面的PD-1无法与肿瘤细胞的PD-L1结合,让T细胞不至于被麻痹,也可以直接与肿瘤细胞分泌的PD-L1结合,不让它们靠近T细胞的PD-1受体。总之,这类药物阻断了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渠道,让T细胞能够保持活性,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
  目前,证明有效的肺癌的免疫治疗法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机制”。免疫检查点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反应来维持自身耐受并保护周围组织的免疫抑制性通路,肿瘤细胞会利用这一特性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肺癌中研究最受关注的两个免疫检查靶点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PD-1)受体。其他免疫疗法,包括在其他癌种里展现效果的CAR-T等,对肺癌都还没有证明其疗效。目前,FDA针对肺癌批准上市的免疫药物有3种:PD-1抑制剂Nivolumab、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
  對于疾病,特别是癌症,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是很鲜明的。一种药物或治疗手段在某个人身上有效,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患者身上也同样有效;在同一类癌症中有效,并不表示在另外一种癌症中也有同样的效果。这些困难和局限性,仍需要科学家们长期深入研究。总之,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疗法,在癌症临床实践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免疫治疗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数据的不断丰富,被认为“绝症”的癌症有望逐渐成为可控可治的慢性病,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
其他文献
董杉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专业领域原为材料科学。他藉由带队参与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开始接触到合成生物学,进而参与到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与科普工作中来。  一个看似平常的周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教授邀请了一些学生和朋友到家中做客。除了聊天、喝酒之外,他们还多了一个活动——入侵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对,就在伊藤教授家的厨房里,包括他的学生朱莉·勒高特在内的一群没有系统接受过高
贾斯汀·帕哈拉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得了免疫与感染学学士学位,生物细胞学硕士学位和生物技术与电子学博士学位。凭借他在学术、企业界和个人创业方面的不断探索,获得了由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生物倡导项目、谷歌公司和美国极点大学联合授予的“杰出青年领袖人才奖”。在就读博士的最后一年里,他创办了信息与生物技术初创企业Synbiota(辛柏奥达)公司,以开发合成生物基础技术为主导。当你在
朱莉·勒高特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具有将生命科学融入现实生活的技术开发能力。作为一个具有“以人为本”思想的设计师和创客,她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增强产品体验性来传播复杂的科学和技术概念。她以自己的梦想、勇气和探究精神,为Amino Labs产品开发了关键技术,形成了使用一体化的合成生物实验微装置,便于更多的不同专业的人们能置身于合成生物的探索之中。    你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某种生物病症的影响。饥
我们知道,基因工程是中学生物学的一块重要的知识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实验性。而传统的基因工程实验周期较长,囿于课时量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很难在学校开展。即使有机会在学校开设实验课程,也会由于仪器繁杂,基因提取和转化步骤繁琐,无菌操作要求较高等诸多因素,使得实验过程困难重重,实验结果也常常不够理想。现在,有了朱丽·勒高特发明的Amino装置,我们就能够感悟到不一样的精彩了。为了进一步了解合成生物学,我们
说起试管,大家就会想起那些奥妙无穷的化学实验。是的,作为一种简单的化学仪器,试管曾经为化学的发展立下过许多功劳。然而,今天出现在试管中的奇迹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试管婴儿1978年7月25日,英国曼彻斯特市郊外的一座医院里一片忙碌,医生和护士正在为迎接一个婴儿的诞生而紧张奔波。一个女婴降生了,取名路易丝,全院一片欢腾。为什么人们对这个婴儿特别关注呢?原来这是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试管婴儿”。
就在高山滑雪健儿们在平昌冬奥会面临狂风挑战的时候,参加属于它们自己的滑雪“奥运会”的机器人却不怕这样的问题。參赛机器人的身高要超过50厘米,能“双腿”站立,有肘关节和膝关节,配备独立的动力系统,能使用滑雪板和滑雪杖。机器人还配备了相机传感器,这样它们从初级赛道滑下来的时候就能够探测到路上的蓝色和红色旗杆。比赛根据机器人躲开的旗杆数以及到达终点的时间来计算分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近期在半导体量子芯片研制方面首次实现了半导体体系中的三量子比特逻辑门操控,为未来研制可扩展、可集成化半导体量子芯片迈出坚实一步。国际应用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应用》日前发表了该成果。开发与现代半导体工艺兼容的半导体全电控量子芯片,是当前量子计算机研制的重要方向之一。该团队通过理論计算分析,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个基于半导体量子点体系的三电荷量子比特逻辑门,进一步提升了
科学家在南极半岛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企鹅栖息地。这个栖息地位于南极半岛北端的丹杰群岛,生活着超过150万只阿得利企鹅。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科学家通过地面人工计数、无人机群岛摄影,得到完整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影像画面显示大量企鹅密密麻麻地分布在陆地上。他們用神经网络软件分析图像来自动计算企鹅数量。经过分析,丹杰群岛共有超过75万对正在筑巢繁殖的阿德利企鹅,比南极半岛其他地区的阿德利企鹅总数还
说到剪刀,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于基因编辑的“剪刀”,许多人肯定不会太清楚。它充满了神奇魔力,使得基因工程不断成为科技热点,备受世人关注。1997年,一只名叫“多利”的克隆羊在英国诞生,一时轰动世界。这是世界首例无性繁殖产生的哺乳动物,完全颠覆了人们的一般认知。今年1月,一对名叫“中中”和“华华”的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这是利用基因技术实现无性繁殖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因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
当人体的某种器官遭受严重病变,器官移植往往是唯一延续生命的方法。但是器官的合法来源只能依靠志愿者捐献,全世界大约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等到合适的器官,而大多数患者只能在排队等待器官的过程中绝望而逝。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既然人体器官如此稀缺,能否用动物的器官代替?别说,还真有科学家打起了猪器官的主意,不过要将猪器官成功移植到人体内,并让其长期存活,面临着重重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就需要基因编辑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