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中药文化的教学融合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工具,也是文明延续与传承的载体之一,文化交流需要借助语言来实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学中必须克服不同文化交流的障碍,学生要进行一定的文化学习。基于此,本文从职业卫生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出发,探讨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英语与中药文化融合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药文化;教学融合;策略
  【作者简介】刘芯蕊,北海市卫生学校;赵静,北海市北海中学。
  中药文化不仅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中国医学遗产,而且是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因而,在医学类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医药学学生所学专业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性研究,探究英语与中药文化融合的路径,希望能够增强学生对中药文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西医药文化的交流。
  一、英语与中药文化的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中药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全世界都颇具影响力,不仅汇集了众多学者在养生、药材、药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包含大量古今学者的药诗作、药谜语等在民间流传久远,富有无穷无尽的哲学魅力,令人回味无穷。我国的文学名著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医药内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涉及中医药知识的描述高达291处,其中有13个详细记载的医学案例,1145种病症、45种药方发现了青蒿素,被用于疟疾的治疗。她的发现让世界更加认可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课 ,而且是一门拓宽知识面、领略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是学生文化素养的体现。因此,英语课程的设计,必须充分兼顾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英语课程教学的平衡性。英语教学应注重内容和模式的创新,通过英语教学使得中医药文化渗透到英语语言的交流中是不可忽视的,不少院校的英语教师都在探索如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此看来,深入学习文化内容对英语教学有着不可轻视的特殊意义。教师要意识到中药文化在文化研究中的价值,将英语学科教学与中区药文化相融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思想与价值,形成中医药思维和表达的习惯,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走向国际社会。
  二、英语与中药文化的教学融合的策略与方法
  1.利用英语语境学习,促进英語与中药文化的教学融合。英语语境是指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事实上,一个英语单词可以在很多语境中使用,而且它的意思是不同的。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把它翻译成不同的意思。艾伦是著名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者,他提出了有关语言教学的三种方法:结构分析法、功能分析法、非分析或经历法;语言教学涉及三个维度,一是侧重于传统语言知识教学(包括语法、翻译法等),二是注重于“为交际而学”的交际语言教学场地,三是强调“通过交际而学”。作为不间断的三种教学方法,尤其是从维度一到维度二的升华过程,事实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化过程。文化现象的教授不仅要通过教材进行,还要注重挖掘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学生融跨入文化的情境中,进一步提升其语言素养以及跨文化传播能力。
  2.运用比较学习法,加强学生对中西医文化的理解。比较学习法是一种差异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跨文化交流来实现,在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的辨别中,增强学生对文化理解。从研究内容与研究理论来看,中西医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并不妨碍二者的交流与融合,正是因为二者存在差异,才能够体现中二者的文化独特性。一般而言,在英语翻译中,中医与西医英文翻译在概念上还存在分歧,比如,“肾”在西医中是重要的脏内器官,是泌尿系统的排泄器官,肾在中医里被认为是生命之源。中医认为“肾”是集生殖、泌尿、呼吸功能于一体,外连耳窍、前后二阴、骨髓的大体系。中医关于五脏六腑的研究有着一套完整而独特的体系。譬如,“心”在中医看来是人思考的主要器官,但是在西医看来“heart”却只是指一个器官,没有强调其主要作用。在中医里,“心”是一个人是否有思想、是否有生命特征的主要判别器官,它是整个人体系统的核心部位。综上可以发现,中西医有着很多看似相近却有着不同意思的概念,这就需要用比较教学法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入文化知识点,营造氛围,让学生与英语母语者进行“个人”接触,可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如直接阐述、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英语传播中药文化。
  3.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实现英语与中药文化的教学融合。简单苍白的语言描述并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而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却能够将教材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详细具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结合比较学习法,多角度分析中西医文化的区别与差异,教师可以将不同的照片、文字内容通过声音与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感官参与学习,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找到中西医文化的不同,克服了两种语言之间的诸多文化差异。
  近几年,为了宣传中医药文化,受到了广泛好评,成为展示中医文化的重要途径促进 了中西医文化的交流。随着我国语言教学的发展,中医药文化与国际医药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也提醒着广大医学院校对英语教学提高重视度。社会对“外语 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英语教学与专业学科的结合是当今社会促进国际交流的趋势。医学院校在教育改革中,要将英语教学融入专业课程中,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4.结合医学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医学院校开展英语教学,要从学生记忆一定数量的医学英语单词,到训练医学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医学院校尤其是针对中医药文化的英语教学水平还不高,不能满足医学生的学习和社会需求,中医药英语教学亟待探索和改革。英语作为跨文化语言,英语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体系,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学会利用身边有效资源,创设文本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而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发现、探索其中的精髓。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需要有一个全面的学习体系,要将英语语言的实用性发挥到最大,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特定的语言应用环境。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或扮演医患角色,模仿中西不同文化对医患行为和语言运用的影响。
  传播中药文化是中药学专业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语言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在教授医学学生学习英语时,不能忽视专业学科的重要性,英语仅仅作为传播的工具,是学生对中药文化进行传播的手段。英语教师不能单一地讲授语言,还要注重语言与专业学科的融合,深刻感知中药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提升对中药文化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5.加强实践活动,躬身践行中药文化。中药学专业英语教师邀请外国教师和学生举办文化讲座,加强学生和外国教师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文化差异。除了与外国教师交流之外,还可以去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外语应用实践活动。英语综合实践课是学校授课的重要内容,教师和学生通过实践课体验很快就可以将中药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而且,中药文化是中国人认识自然生命的文化,是一种修养身心、治疗疾病的健康文化,是一种提高幸福指数的生活文化。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可适当开展中医文化家庭活动,让学生宣传相关文化知识,体验简单会诊、日常理疗等中医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医院(诊所)“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英语为主的语言教学应以交流为基础,通过英语教学来传播中药知识和文化,实现中药文化与世界接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我国中药文化的特点,增进与其他国家语言文化的交流,为实现中西药文化交流培养更多社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毛和荣,李德俊,文惠.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13(1):18-20,36.
  [2]唐乾利.中西医学的本质差异及方法论比较探析[J].大众科技, 2008(2):135-136.
  [3]陈德凤.医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路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48-49.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所以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开展高中英语时只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让学生掌握单词的读音及意义,并没有不重视词汇的运用,所以在运用词汇时,学生会频频出错。而语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理解词汇,掌握词汇的应用,所以教师要将其的运用重视起来。本文笔者从本原含义、深层语意、广泛应用、词汇理解、词汇掌握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语
【摘要】近几十年来,批判性思维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整合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关于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倾的重要论述;提出如何通过改革初中英语课堂的教与学、提升教学设计的质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旨为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借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技能;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志宏,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单词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内容,是学生开展后续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单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一定要从新课改的要求出发,对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育手段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更新,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提高自身的记忆力来高效地进行英语单词的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英语;单词教学  【作者简介】吴甜甜,安徽省阜阳市
【摘要】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经过长期改革,育才目的经历了从工具型、复合型、应用型到创新型的变迁,培养思辨能力是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关键。大学英语课程渗透了思辨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围绕着CET4/6等测量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到教学手段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为中心,学生的学习目的仅止步于掌握各种语法句式,而无法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严谨的论证,欠缺思辨技能。本文通过揭示思辨能力的内涵,
【摘要】高职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该加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内涵、高职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课程改革时间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从建立文化自信、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建立思政教育情景四个方面提出改革实践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王欢(1991-),女,汉族,四川南充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广播电
【摘要】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来教师在教学上所要重视的核心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内容,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因为其年龄的特殊性,更需要解决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的情况。通过巧设话题、情景结合、改进教学评价机制等方式,促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话题展开教学,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善在核心素养教学上的不足,提升课堂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方
【摘要】本文总结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对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定位、课程管理、创建多维教学体、将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这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满足研究生对学术英语学的需求,使他们成为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主力军。  【关键词】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研究生英语教改;课程体系建构  【作者简介】常梅,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与学科
【Abstract】Under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and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 our country is increasingly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many aspects. In this link,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对不同阶段学生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是要具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高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姜静,吉林
【摘要】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在启蒙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愈发突出,而要让非英语生长环境中的孩子能够同样掌握英语语言技能,也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内容。要保障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关键要加强关于英语课堂教学得到防范研究,而引入“思维导图”这一新方法,也将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及 全面发展带来重要的积极影响。由此,本文便从思维导图的内涵特征入手,并结合其优势意义提出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