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差,心理古怪、孤僻,成绩也不理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特别是班主任,要多和留守儿童沟通,和家长联系,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心理咨询室、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等方面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教育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里的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老人带,或者托亲戚照看,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又叫空巢儿童,指那些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得不到父母照顾的儿童。据调查,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学生有50%是留守儿童。
1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学习问题
首先,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而致学习问题出现;其次,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问题的出现。
1.2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而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调查表明,留守儿童普遍性格孤僻、任性、冷漠等。这些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其在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其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性格。
1.3行为和交往问题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表现出更多的交往困难、独立性差、坚持性差,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等特点,即社交技能发展水平较非留守儿童要低。
1.4 安全问题
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成了现代教育的新课题,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2.1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首先,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产生合力;然后,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制作联系卡,加强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这里有一张《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其记载的内容是我开展工作的基础。
掌握清楚留守儿童的情况后,可以随时关注孩子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2.2发挥关爱留守儿童的主导作用
我对留守儿童努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状态,二是生活习惯,三是身心健康。
学习状态方面,课堂上多一声问候,多一句表扬,多一声鼓励,可以拉近老师和留守儿童的距离感,以同龄人的角色进入其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农村孩子自立早,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家务事要做。因此,课后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只有这样也才能让他们做到学习、家务两不误。尤其是对成绩差的留守儿童要长期坚持个别辅导,让其感觉到老师的关怀。
生活习惯方面,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生活,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教会他们爱清洁讲卫生。比如,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手、勤剪指甲,以及屋内的收拾摆放等等涉及到各个方面,让自己的窝有温馨的感觉,且健康少生病。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安排生活。有的孩子无成人照看,需要自己购买生活用品,我常常给他们以价格指导,食物搭配指导,做法指导等,只要能想到的我都会给他们指导性建议。
身心健康方面,留守儿童最缺乏是什么? ——父爱和母爱。他们普遍存在品行差和心理健康障碍的问题。所以给他们心理咨询,矫正心理极为必要。这就要求老师既是师长又是“父母”。 留守儿童的家长知道愧对孩子却只能用物质(金钱)弥补,长此以往,孩子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滋生,缺乏爱,也不知爱人。怎么办?我的做法是:
首先,每周的班会课和活动课雷打不动有计划的开展情感教育、国粹中“孝”的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
其次,不定期开展运动与娱乐活动。如经常举行跑步、打球、唱歌、跳舞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再次,与留守儿童定期交心,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适时走访监护人,交换留守儿童的校内校外情况,儿童的思想动态及时得到反馈,这样可以对症下药,便于及时做好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经常保持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告诉家长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状况。进步了大家共享快乐,落后了大家共商对策。家长除了常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和沟通,还必须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地与孩子团聚,培养感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3对待留守儿童要宽容而不放纵、严格而不虐待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呵护關爱,个性、心理发展的很容易异于平常,常表现出孤独和忧郁,或冲动易暴,可能会做出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情。这时老师要学会宽容,不妨与“留守儿童”交心,帮助分析事件的起因、结果及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其说明道理,引导其走出误区,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父母般的关怀,找回迷失的呵护与关爱,逐渐培养出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但对人格发展存在重大问题的、道德失范的、甚至违法乱纪的少数“留守儿童”要特别引起重视,一定要认真调查、仔细研究其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案,做到有的放矢的帮扶,甚至动用公安机关的力量进行帮扶教育,让他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我国一个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平等、和谐、幸福、共享”的社会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献计献策,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他们和其他孩子同在蓝天下,同享关爱,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
周兴霞(1972.4~ ),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湖北省恩施市逸夫小学,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李光志(1969.11~ ),男,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湖北省恩施市逸夫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教育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里的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老人带,或者托亲戚照看,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又叫空巢儿童,指那些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得不到父母照顾的儿童。据调查,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学生有50%是留守儿童。
1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学习问题
首先,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而致学习问题出现;其次,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问题的出现。
1.2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而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调查表明,留守儿童普遍性格孤僻、任性、冷漠等。这些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其在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其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性格。
1.3行为和交往问题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表现出更多的交往困难、独立性差、坚持性差,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等特点,即社交技能发展水平较非留守儿童要低。
1.4 安全问题
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成了现代教育的新课题,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2.1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首先,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产生合力;然后,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制作联系卡,加强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这里有一张《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其记载的内容是我开展工作的基础。
掌握清楚留守儿童的情况后,可以随时关注孩子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2.2发挥关爱留守儿童的主导作用
我对留守儿童努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状态,二是生活习惯,三是身心健康。
学习状态方面,课堂上多一声问候,多一句表扬,多一声鼓励,可以拉近老师和留守儿童的距离感,以同龄人的角色进入其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农村孩子自立早,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家务事要做。因此,课后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只有这样也才能让他们做到学习、家务两不误。尤其是对成绩差的留守儿童要长期坚持个别辅导,让其感觉到老师的关怀。
生活习惯方面,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生活,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教会他们爱清洁讲卫生。比如,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手、勤剪指甲,以及屋内的收拾摆放等等涉及到各个方面,让自己的窝有温馨的感觉,且健康少生病。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安排生活。有的孩子无成人照看,需要自己购买生活用品,我常常给他们以价格指导,食物搭配指导,做法指导等,只要能想到的我都会给他们指导性建议。
身心健康方面,留守儿童最缺乏是什么? ——父爱和母爱。他们普遍存在品行差和心理健康障碍的问题。所以给他们心理咨询,矫正心理极为必要。这就要求老师既是师长又是“父母”。 留守儿童的家长知道愧对孩子却只能用物质(金钱)弥补,长此以往,孩子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滋生,缺乏爱,也不知爱人。怎么办?我的做法是:
首先,每周的班会课和活动课雷打不动有计划的开展情感教育、国粹中“孝”的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
其次,不定期开展运动与娱乐活动。如经常举行跑步、打球、唱歌、跳舞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再次,与留守儿童定期交心,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适时走访监护人,交换留守儿童的校内校外情况,儿童的思想动态及时得到反馈,这样可以对症下药,便于及时做好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经常保持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告诉家长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状况。进步了大家共享快乐,落后了大家共商对策。家长除了常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和沟通,还必须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地与孩子团聚,培养感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3对待留守儿童要宽容而不放纵、严格而不虐待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呵护關爱,个性、心理发展的很容易异于平常,常表现出孤独和忧郁,或冲动易暴,可能会做出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情。这时老师要学会宽容,不妨与“留守儿童”交心,帮助分析事件的起因、结果及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其说明道理,引导其走出误区,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父母般的关怀,找回迷失的呵护与关爱,逐渐培养出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但对人格发展存在重大问题的、道德失范的、甚至违法乱纪的少数“留守儿童”要特别引起重视,一定要认真调查、仔细研究其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案,做到有的放矢的帮扶,甚至动用公安机关的力量进行帮扶教育,让他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我国一个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平等、和谐、幸福、共享”的社会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献计献策,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他们和其他孩子同在蓝天下,同享关爱,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
周兴霞(1972.4~ ),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湖北省恩施市逸夫小学,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李光志(1969.11~ ),男,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湖北省恩施市逸夫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