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抵债协议之定位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物抵债问题是司法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由于没有法律规制而使其成为了难题。本文将从性质、新旧债务关系及效力三个方面对以物抵债协议进行定位。
  【关键词】 以物抵债 诺成合同 流质契约
  “以物抵债”,是实务上一种替代履行债务的方式,即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金钱债务,有时双方约定以特定物替代原金钱债务的清偿。该概念非民法上的概念,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行业规范中有相关体现,但没有相应的制度体系予以调整和规制,而实践中出现了各种以物抵债的情形。
  一、以物抵债协议的性质
  首先,以物抵债协议在我国《合同法》中没有明文规定,因此应认定为无名合同。不论是仅有他种给付取代原定给付的合意还是既有合意又有债权人受领他种给付的事实,都是我国现行法上的无名合同。
  其次,以物抵债协议原则上为诺成合同。契约的订立尊重合意是一个既受法律保护又符合日常思维的习惯,成诺成化趋势,瑞士法取消了实践合同,台湾民法和德国债法也缩小了实践合同的内容范围。我国合同法第13条及32条的规定体现了我国立法现状是诺成合同为原则,在法律未做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为诺成合同,故以物抵债协议为诺成合同。且以物抵债为当事人之间债务实现的一种方式,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当得到充分尊重。最高人民法院就以物抵债案件所做的相关判决显示:“债的履行方式各有不同,以物抵债合同不以债权人现实地受领给付为构成要件。”也体现了偏向于支持诺成合同的意思,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新债务与旧债务的关系
  以物抵债协议出现之后,就会存在新旧两个债权债务关系,一个是原需履行的债务,一个是基于原债务未履行而新产生的债,那么此两个债务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呢?是新债代替旧债还是两债并存呢?学界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债出现后构成债的更改,即成立新债务,同时消灭旧债务;一种观点认为属于新债清偿,即新旧债务并存。笔者更支持第二种观点。
  债的变更的成立须有旧债务存在基础上的合适资格当事人之间的新债务的成立,其是消灭旧债务而成立新债务的契约,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债权人对旧债务的相关权利不再享有。这就意味着债权人在选择成立新债时是一种带有放弃意味的选择。旧债可能出现履行的不能,而根据前面的论述可知,以物抵债为诺成合同,并不以实际履行为成立要件,那么债权人缘何相信债务人在以物抵债的协议上会有百分百可信度地一定完成新债的履行呢?而新债清偿则不一样,它是以负担新债务为履行旧债务的一种方式,若這种方式不能实现对原债务的履行,那么债权人仍然可以基于原债权债务关系请求履行。由此,笔者认为,首先,新债清偿是为债权人的权利实现提供的多一重保护,旧债务不会因为新的履行方式的出现而消灭,其消灭的时间点乃新债务履行完毕,此对当今收债难背景下的债权人保护更有利,也更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契约即允诺,允诺为我将来的行为引致了可信赖性,合同应当得到全面、及时地履行,这是保护债权的基本立足点。
  三、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
  (一)无效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指出应当保护债权人的合法追债权。但当事人之间关于直接以物抵债的约定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的应当认定为无效。也就是说,关于以物抵债的协议,权利义务应当发生在当事人之间,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该协议无效。这与我们的法学理念相通的,《法学阶梯》认为:“债是拘束我们根据国家的法律而为的一定给付的法锁。”此时的“法锁”指一种特定之间封闭的人与人的关系。在以物抵债协议里,该契约的作用力仅限于契约双方,而不能扩大性地波及其他人,不得损害到第三方的利益,此处的第三方既包括单个个人,也包括社会公共。
  (二)以物抵债协议不应当认定为流质契约
  流质契约是指抵押权或质权设立时,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则以抵押物或质押物的所有权移转给债权人抵债的合意。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再进行以物抵债的规定可认为是一种新的对债的履行方式,与流质契约无任何联系。所以,可能存在流质契约的以物抵债只能发生在债务履行期届满之前。流质契约的基础是担保合同的存在,其实现的方式是以担保物直接抵债,以物抵债即便是在债务履行期届满以前,其实现也是基于一个新的协议受领他种给付,此种他种给付是一种债的履行标的,不存在担保关系。所以,债务履行期届满前的以物抵债也不是流质契约。再者,物的价值与债的数额的关系二者表现不同。以物抵债基于对双方利益保护追求公平的原则出发,抵债的标的物的价值应当协商作价确定后与债的价值相当。而流质契约中担保物的价值按照我国法律的明文规定,应当大于或等于债的价值,即不排斥担保物价值畸高。
  【参考文献】
  [1] 王松.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民事卷Ⅱ[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701-708.
  [2]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册[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783.
  [3] 崔建远.以物抵债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法学,2012(3):23-28.
  [4] [美]查理斯·弗里德.契约即允诺[M].郭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作者简介:李静(1995.3——),女,汉族,湖南宁乡,本科,昆明理工大学,民商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行政事业单位规避风险以及构建服务型与廉洁型政府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必须要强化单位内控管理,以此提高单位人员工作效率。本文首先对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探讨了新形势下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管理 必要性 对策  引 言  行政事业单位采用内控管理机制,
期刊
【摘 要】 基于我国23家上市金融机构2008年-2017年的周股票价格数据,对我国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均值依次递减,商业银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高于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溢出效应 条件风险价值  一、引言  在金融市场运行中,一个市场的波动不仅会受到别的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而且还要遭受其自身过去波
期刊
反悔权随着多数国家冷却期制度的普遍确立而被广泛认知并践行,该制度从被确立之日起到逐步完善,其性质始终是一项空前的、倾斜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并作为完成承诺行为的前置性程序而存在,在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规制法律体系与回应性立法  通过对国外相对成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借鉴和对国内市场环境的不断总结,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
期刊
【摘 要】 目前,针对财产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始终是保险学术界、实务界和保险监管部门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当前财产险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影响财产险需求的相关因素,进而对财产险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最近几年以来国内外产险的总体特点,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总结一些影响财产险需求的因素。接下来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变量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总结出这些变量对财产险需求的影响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贸易理论一致推崇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是最佳的交易方式,提升世界福利水平,实现了帕累托最优。但是理论与现实总是有差距,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的措施,方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隐蔽。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全球化是如影随形的,本文回顾了经济全球化不同阶段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并对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进行理论分析。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贸易保护 成因  经济
期刊
【摘 要】 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不仅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其自身的人力资源更要开发好。对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客户需求主导型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培训工作成为企业日常运行和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客户需求主导型企业本身的运行模式、发展重心、成本等限制,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客户需求主导型中小企业仍然没有构建真正意义上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培训体系。研究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培训体系,
期刊
【摘 要】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应用十分广泛,互联网金融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今方便快捷的互联网金融正在被更多的人接受并使用,但是它的出现也给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所以传统商业银行是时候该反思一下此种现象的成因和背景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本文将要分析的内容。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革新 银行 突破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现在人们都可以体会到
期刊
【摘 要】 通过结合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情况和我国房地产业以及信托现有状况进行分析,探究我国房地投资信托基金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REITs 房地产投资 信托基金  一、REITs在美国的发展情况和产品特点  (一)美国REITs发展情况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即为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美国,根據1
期刊
股权众筹平台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一个良好运行的资本市场,离不开信息公平合理的传递,信息披露约公开化、透明化能促进股权众筹融资的特点与优势的发挥,使得股权众筹平台的发展越来越稳健。然而,当下互联网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虚假现象,公众获取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披露的虚假性、信息披露制度监管不力等种种因素阻碍着我国股权众筹平台的良性发展。  股权众筹平台信息披露的现状仍然要值得关注。在实践
期刊
【摘 要】 作为人资管理的一项关键内容,绩效管理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建立高效、适宜的绩效管理系统以有效改善组织绩效管理水准,能够显著影响组织的发展。企业必须要对考核体系实施优化,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增强考核结果的公平性与客观性。根据业务发展层次和涉及部门不同,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通过分析如何有效优化绩效管理体系,本文旨在为企业的绩效考核应用选择提供借鉴,让企业与员工都能够共同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