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在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应用田间原位根系行分隔技术研究了蚕豆/玉米种间互作和施氮对玉米抽雄期的根
【机 构】
:
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在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应用田间原位根系行分隔技术研究了蚕豆/玉米种间互作和施氮对玉米抽雄期的根系空间分布、根系形态和作物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间互作和施氮均增加了玉米和蚕豆在纵向和横向两个尺度上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与两种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均呈正相关,而与蚕豆的根瘤重呈负相关;抽雄期的土壤含水量与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呈显著的负相关。玉米根系可以占据蚕豆地下部空间,但蚕豆的根却较少到间作玉米的地下部空间,也就是间作后增加了玉米根系水平尺度的生态位。蚕豆和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分别在0—40 cm浅土层和0—60 cm土层,且间作玉米根系在60—120 cm比单作和分隔的多。因此,种间互作和施氮扩大了两作物根系纵向和横向的空间生态位,改变了作物根系形态,即扩展了两者水分和养分吸收的生态位,增加了作物吸收养分的有效空间,从而提高了间作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力电子装置应运而生,这些产品在出厂前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校验。传统的负载测试存在着能耗大、灵活性差等诸多缺点,已经越来
在现代制粉工艺中,各个专用粉生产厂家根据各自企业不同的产品结构选择不同的专用粉加工方式,不仅要满足专用粉的品质特性要求,而且要做到物尽其用,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文主要
根据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每三小时一次的TRMM 3B42降水资料,利用改进后的局地经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不用地转风近似而用旋转风估算水平环流经向分量),定量分析了2008年
对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调查表明,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有233种80属(包括变种、亚种),其中单种属、2~4种属居多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属数的47.50%和30.50%。对福建省野生豆
为探讨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铜尾矿废弃地氮素各组分的变化,采集铜尾矿废弃地不同植物群落下的表尾矿样品经室内自然风干、研磨、过筛,用2mol/LKCl提取后进行无机氮各组分含量
目的 探讨长期低温作业是否能造成精子DNA的损伤。方法 对长期工作在寒冷地区的部队官兵进行现况调查及自身对照 ,通过精液标本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和染色质结构分析 ,检测
明代文学文献(如选本、诗序等)使用了“盛明”这一明代文学术语。“盛明”既是明代文学分期术语,又是明代文学批评术语。作为明代文学批评术语,“盛明”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
20世纪以来,与工业经济高度增长相伴随的是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企业与自然环境之间危机的升级,我国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增长方式与构建和谐社
利用1961—2008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农业气象观测报表中早稻各个发育期的出现时间,从程度和频率两个方面对比分析1961—1996年与1997—2008年两个时段早稻生长季的
在石油、石化企业中,广泛采用管式加热炉进行石油与石化产品的生产加工,管式加热炉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目前,国内石化企业常用的管式加热炉热工参数检测手段对检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