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G20,杭州牵手东南亚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20杭州峰会把杭州推向了世界舞台的前沿,向中外嘉宾全面呈现了杭州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为杭州打开了与国际接轨的大门,有效提升了杭州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6年9月,在杭州成功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向世界展示了独具东方韵味的千年古都,各国民众也切身感受到中国的繁荣发展与文明进步。杭州是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重要节点,而由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极大推动杭州与东南亚沿线国家及城市的经贸、旅游、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为了更好地向全世界介绍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2016年12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今日中国杂志社和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等单位共同举办了“感知中国·最忆杭州”—东南亚系列采访活动。该活动计划用半年时间,采访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四个东南亚国家在政商界、旅游界具有影响力的人士,通过他们的视角来看杭州,讲述他们和杭州的故事,并最终制作成《最忆杭州》系列访谈节目在上述国家播出,向东南亚游客宣传推广杭州旅游的独特魅力。
  在此次活动前夕,本刊记者就G20杭州峰会给杭州带来的变化以及峰会后的机遇和挑战等一系列问题,采访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张鸿铭。
  后G20黄金时代,杭州软实力发力
  今日中国: 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将杭州推向了世界的大舞台,请您具体讲讲它为杭州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鸿铭:正如你所说,G20杭州峰会把杭州推向了世界舞台的前沿,向中外嘉宾全面呈现了杭州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为杭州打开了与国际接轨的大门,有效提升了杭州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国内外重要媒体因此高度關注杭州,杭州城市的国际形象实现了从“距离上海176公里的城市”到“G20举办地”的重大转变。
  G20杭州峰会的效应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效提升了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为服务保障峰会,杭州重点实施了六大类605个项目,通过对现有场馆改造提升,为G20杭州峰会提供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场馆设施;通过加快机场、地铁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了交通出行能力;通过加强环境治理,重新装扮西湖景区、开启城市亮灯工程,不断改善空气质量,使杭州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更上新台阶。峰会期间,各国政要、500强企业巨头、国际知名媒体云集杭州,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杭州的了解,使杭州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提升了杭州参与国际合作的层次。2016年前三季度,杭州市共接待中外游客10884万人次,同比增长14.37%;其中国内游客10615.75万人次,入境游客268.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15.38亿元,同比增长16.17%。
  二是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发展质效。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使杭州城市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有力推动了杭州会展旅游、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外来投资的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突破万亿元的基础上增长10%,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2.7︰36.2︰61.1,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8.5%,信息经济增加值占比达2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初步形成了信息经济引领、高端服务业主导、先进制造业支撑的产业格局。
  三是有效提升了城市软实力。G20杭州峰会为杭州留下了国际标准的基础设施、会议场馆等丰富遗产。杭州在推进场馆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提升、会务组织服务、安全保障服务、营造社会氛围等各项工作中,形成了良好机制、积累了丰富经验,极大促进了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今后做好大型国际会议活动接待保障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杭州坚持峰会筹备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发布了G20杭州峰会“东道主文明公约”,发起了“优礼杭州人”等系列活动。斑马线主动礼让已成为杭州的一张“金名片”,推动市民与城市共成长,未来“文明有礼、自信从容”的市民形象将成为杭州流动的“人文风景”。
  新机遇和新挑战
  今日中国:后G20的黄金时代,杭州将面临着哪些新机遇与新挑战?
  张鸿铭:随着“后峰会”时期的到来,峰会带来的效应正在持续显现,为杭州全方位提升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信息、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正在加速集聚,商务、旅游、会展、招商引资等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杭州还存在很大差距:经济总量刚刚上万亿元,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创新能力、产业层次有待提高,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竞争优势不明显;高端人才还比较缺乏,特别是顶尖领军型人才结构性短缺;综合交通功能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国际化要求;公共服务还需加快提升等等。
  今日中国:城市国际化是杭州“十三五”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因为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交融,在此背景下,我们推出了“感知中国·最忆杭州”的采访活动,聚焦东南亚四国知名人士,通过他们讲述在杭州亲身经历的故事。同时,以采访活动为载体实现杭州G20后的深度全景展示。对此您有什么期待?
  张鸿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着传统的友谊,如今在东南亚国家,几乎都可以看到当年华人下南洋时留下的奋斗足迹。一些华人聚居区尤其是唐人街,仍然是当地最繁华的商贸之地,在那里可以找到浓厚的中华文化特征。杭州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非常密切。目前,杭州到东南亚各国定期航班的通航点达16个,占杭州国际通航点的40%。东南亚旅客约占杭州入境旅客的10%左右。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是杭州市民出境旅游主要目的地。截止2015年,东南亚国家在杭州累计投资项目520个,总投资额60.44亿美元。近年来,杭州的很多企业也加大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步伐,像华立集团、富通集团等都已在泰国、柬埔寨等国投资建立了产业基地。   在全球化的今天,杭州与东南亚国家应开展更密切、更广泛、更深入的互动交流,以增进共识和友谊,共享发展机遇。我们希望通过“感知中国·最忆杭州”活动进一步促进杭州与东南亚人民心心相通、文化交融。我们相信,经过政府、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杭州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交流揭开新篇章、迈出新步伐、实现新发展。
  杭州元素:古老与现代并存
  今日中国:作为杭州市长,您认为在向东南亚各国推荐杭州时,应该着重介绍哪些方面?
  张鸿铭: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站,杭州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旅游交流潜力巨大。杭州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气质特点:一是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8000年前跨湖桥文化和5000年前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是五代吴越国、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蕴含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拥有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清河坊、南宋御街、拱宸桥西等27个历史文化街区,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脉气息,更展现着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杭州优美的自然环境。诗画江南,山水相融,生态环境是杭州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不管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还是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湿地,都有着道法自然的独特韵味、绿色发展的别样精彩。三是杭州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杭州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孕育了阿里巴巴、万向、娃哈哈、海康威视等世界知名企业,走出了马云、鲁冠球、宗庆后等一大批杰出“杭商”。杭州正以一个创新、活力、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面貌和开放姿态,热忱欢迎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各国朋友前来投资创业。四是杭州丰富的旅游产品。峰会后,杭州围绕峰会遗产,推出了具有杭州味道、充满文化底蕴、雕刻时代印记的一系列产品,如G20主会场体验之旅、G20演艺之旅、杭州灯光秀等。同时,结合经典杭州元素,讲好“杭州故事”,推广杭州旅游产品,如天堂伞、西湖龙井茶、杭州丝绸、王星记扇子等,以及一些传统工艺美术品。此外,杭州也将借助峰会的广告效应,大力提升杭州国际会展目的地知名度。
  杭州:与世界共创美好未来
  今日中国:一年之计在于春。请您在2017年新春之际表达对杭州这座城市的美好期许。
  张鸿铭:首先,我要感谢广大市民在过去一年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保障峰会所作出的贡献。对于2017年,我有三个期许:
  一是让城市更美好。我们将放大“后峰会、前亚运”效应,以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為目标,以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为突破口,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中国商贸中心、生态文明之都、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努力争做更有实力活力的创新城市、更显个性魅力的特色城市、追求卓越的一流城市。
  二是让经济发展更协调。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落实重要改革试点和重大改革任务,在改革中持续释放制度红利,在创新中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发展注入持久动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努力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加快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三是让人民生活更安康。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有机融合,念好“保、治、管”三字经,巩固峰会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入推进“美丽中国”样本建设,打响生态文明之都品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动员利用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力量发展杭州,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
  今日中国:“感知中国·最忆杭州”东南亚之行已拉开帷幕,您对东南亚的民众有着怎样的祝福?
  张鸿铭:杭州拥有丝绸、瓷器、茶叶等优势产品,曾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杭州作为国际电子商务之都,正在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为此,诚挚希望海外侨胞和东南亚各国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杭州的建设和发展。热忱欢迎大家前来杭州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投资置业。希望大家携手同行,增进交流,共同推进更加密切、有效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谨代表杭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大杭州市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杭州发展的海外侨胞和东南亚各国朋友致以新春问候和美好祝愿!
其他文献
在2014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将给亚太和世界带来巨大机会和利益,中国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  从“中国梦”到“亚太梦 ”体现了中国外交新理念。在中国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下,中国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中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是国务院侨办创立的系列品牌交流活动,该活动从1999年开始举办,迄今为止吸引了20多万华裔青少年来到中国寻根游学,开展交流。  “外婆是中国人,跟她交流必须学会汉语。”  “鲜美鱼羊”,手执毛笔,老师在讲台上一笔一划做着示范,“这就是华夏民族最初的文字。”  台下,小营员在宣纸上挥毫泼墨。  他们是2015年海外华裔暨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成员。这次夏令营吸
虽然中埃在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与挑战上各有不同,但是两国在基本点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稳定国本,这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国土安全等各方面。  最近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埃及并不遥远。这次大会回顾了过去五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未来的发展制定了战略规划。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他2017年10月18日所作的大会报告中强调了本次会议的高度重要性,称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
4月16日 星期一小雨,进入无人区第十五天  按原计划,本来我想通过其他的路线再下到其他的位置拍摄瀑布的,但是,一看到桑杰和多杰那种盼望回家的表情,再加上发霉的广角镜头以及阴雨交加的气候,斟酌再三,于是决定早晨离开藏布巴东瀑布群返回。  听到这个消息后,多杰一行人的脸马上如释重负。大家匆匆吃了些东西,就开始往回返。  在返回错代的路程中,队伍加快了步伐。凭借最后一罐红牛的作用,我也是脚下生风。当走
梅德韦杰夫  2017年1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  习近平欢迎梅德韦杰夫在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随即访华,强调俄罗斯是中国的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方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的明确目标和坚定决心不会改变。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扩大各领域、全方位合作,密切在國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信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在新起点上把握新机遇,展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总会长陈友信作为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率领的代表团成员赴华参加了本次论坛。  陈友信祖籍厦门,1956年生于马来西亚,2016年7月,当选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总会长。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梦,更是中华梦,是由海内外华人共同參与并推动实现的一个梦。
冰歌雪舞30年。2014年1月5日,备受国内外游客期待的第3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第1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同时开幕,慕名而来的中外嘉宾与哈尔滨市民一起迎来被誉为“世界四大冰雪盛会之一”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有着“冰城”美誉的哈尔滨,洋溢在冰雪盛会的喜庆氛围之中,热爱生活的人们纷纷来到松花江上、各大冰雪主题景区、滑冰场、滑雪场、广场,以玩冰玩雪、赏冰戏雪的方式尽兴过节。而“世界冰雪迪士尼乐园
前不久,台湾当局接连加大对陆资的防范与管制措施,与年初倡导松绑陆资的开放态度背道而驰,这是太阳花学运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负面影响与后遗症的集中表现。台当局这种强化陆资防范与管制的做法与政策取向,令人费解,也令人担忧。  2014年1月初,时任“经建会”主委的管中闵表示,开放新创资本,将不特别对陆资设限,还会持续推进第四波陆资松绑,将启动“陆资投资新元年”。然而,反服贸的太阳花学运的爆发,在反对两岸服
2017年9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习近平指出,保持高层接触是中新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良好传统,也是中新关系紧密的体现。相信总理先生此次访问将深化中新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得到更大发展。习近平强调,加强两国的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新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利益,也有利于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李显龙表示,完全同意习近
台湾问题就像一部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有历史根据,有法理依据。  以“服务乡亲、沟通两岸,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台胞社团论坛2017年1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台湾、港澳及海外的逾400位台胞社团领袖齐聚一堂,共话进一步发挥社团的自身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行稳致远,大事可成  “台湾问题就像一部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有历史根据,有法理依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