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789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是现阶段实现小康社会的最主要动力。因此,要从完善城乡教育财政体制、增强城乡教育师资水平、关注城乡教育特殊人群、创新城乡教育教学模式四方面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确保城乡教育事业实现和谐、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统筹好城乡教育发展,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紧要性
  
  1.1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目前,党中央掀起了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浪潮,因此,要借着普及先进理论的东风,把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落实到实处。科学发展观的整体要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教育事业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逐步消除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建立长远的体制机制,保障城乡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显著特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基础。而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前提条件。因此,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使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实现和谐发展,均衡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和谐,将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1.3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是顺应社会发展必然规律的要求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因此,必须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为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教育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加速实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农村的广大教师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如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取得的成果理应反哺农村教育事业,为实现城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
  
  2 建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2.1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基础在于财政分配的合理度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方面,对教育经费,特别是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充足,城乡教育经费严重失衡,造成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因此,要加大公共财政的覆盖面,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双管齐下,把农村教育经费列入县(市)财政的预算支出,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的多元筹资体制,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教育融资,实行相关的减税免税优惠,促进企业和个人对教育的捐赠。扩大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范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率,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2.2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核心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生活的优越性,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农村从教,更不愿意到山区或落后地区从教,致使农村以及经济落后地区的师资大幅度下降。此外,农村教师待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拉大了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出现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因此,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使农村和经济落后的地区留得住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用国家或者地方财政保证现有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同时引进教学质量竞争机制,激励农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或教育落后地区支教,解决好大学生教师的编制和工资待遇问题。同时,在公务员招聘或研究生录取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再次,健全城乡教师交流的长效机制,建立一个城市学校对应一个农村学校的“一帮一”的帮扶对子,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城市带动农村。
  
  2.3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重点在于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家庭困难的人、家庭受难的人、身体有残疾的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分人很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去获得信息,使得他们与高素质人群存在很大差距,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因此,针对这一情况要建立和完善各类教育和培训制度,特别是要设立实用性的教育培训项目,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此外,还要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孩子和城市打工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父母长期打工,他们因缺少父母的关爱或多或少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注重他们的基础教育。良好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态度,这些将对其今后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在生活上关注他们的言行,在学习上要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时刻激励他们认真学习,使其身心向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为构建城乡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4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着眼点在于创新城乡教育教学模式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不仅要使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实现和谐发展,更要取得实效,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首先,顺应科技时代的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教育的资源共享,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其次,创新教学模式,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同孩子一起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使那些曾经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重新获得自信;第三,组织城乡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能获得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又能与城市学生建立友谊,使城乡教育和乡村教育真正实现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的高效率决定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只有全面学好教材,努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和为交际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才能使英语教学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笔者认为,认真学好高中英语3AB教材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把“减负” 落实到学生身上。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在英语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来实践活动中去发展的英语语言能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传输知识为重点,以讲授分析为主要教学方式,形成了一种有知识缺能力的教学结果。近年来,提倡语言使用技能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无疑具有很强的实用指导意义。而作为教学改革主体大学英语教师更加应该从提升自身素养出发,改善大学英语教学品质。  关键词需要层次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 
摘要中小学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很强、专业性很突出、涵盖面很广的艺术。针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面对顺境时的高瞻远瞩,面对困境时的冷峻思考,尤其重要。为了全面提升我镇中小学管理水平,本文特从均衡分配、和谐共事、规范运作、强化监督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1 均衡分配、公正处事是学校公平的基石  在一所学校,校长主要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用好人、管好钱、办好事”。其中
研究背景十氯酮(CLD)又名开蓬,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农药,由于其存在多种毒性效应,现已被国际社会禁止生产和使用。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十氯酮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调查发现我国十氯酮污染情况逐年加重,但国内尚未系统的开展其毒性作用的研究,因此对十氯酮毒效应的研究刻不容缓。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分别从个体、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十氯
摘要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融合英语课堂教学与生活,力求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课堂。融洽师生关系,力求和谐共进。将课外作业融入解决问题之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摘要欧洲中世纪大学普遍奉行“教授治校”的办学理念,在这种办学理念指引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此后,“教授治校”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关系的纷繁复杂,大学逐渐从象牙塔中走出,由社会的边缘走到了社会的中心。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大学对其自身的管理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在这种形势下,“校长治校,教授治学”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应运而生。本文从
摘要本文就数学教学中有关数学史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及分析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数学史是数学发展的回顾,它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探求其发展的规律。早在1876年丹麦著名数学家和数学史家H.G.Zeuthen就强调:“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了一种历史感,而且,通过从新的角度看数学学科,他们将对数学产
摘要作者结合所在家长学校的工作经验,从办学理念、内容、方式、教育的主客体等不同层面介绍了家长学校工作的开拓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衣、食、住、行人生写真;管、教、养、卫社会缩影。”这其中蕴含着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对人的发展所承载的共同的“链式责任”。本文即是对“三结合”教育的新办法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