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来源 :肝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也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目前认为APAP致肝损伤的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细胞死亡等多个方面。近期有研究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MPT)、Keap1-Nrf2-ARE、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M成员2(TRPM2)等多种信号分子激活参与APAP肝损伤过程。因此,本文旨在综述APAP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为DILI的临床治疗拓展思路。
其他文献
2019年爆发的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大多数新冠肺炎病患者早期以呼吸系统症状最为常见,然而随着对新冠肺炎的进一步了解,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越来越受到关注。且部分患者以腹泻等为首发症状,极易造成漏诊。本文阐述了新冠肺炎病毒与胃肠道之间的密切关系,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胃肠道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目的研究降阶梯与经验性抗生素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重型乙型肝炎(HBV-ACLF)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疗效。方法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104例HBV-ACLF合并S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行降阶梯治疗,对照组行经验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腹水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2周时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性脑病13例,顽固性腹水11例,对照组分别为23例和21例,两组肝性脑病和
患者,男性,32岁,因“肝病史5年余,神志不清2 d。”于2020年11月1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患者2015年因呕血就诊于北京某医院,予对症止血、抑酸、输血及胃镜下治疗后好转出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门静脉闭塞引起的肝硬化”。2017年再次呕血入院,对症治疗后出院。2 d前因饮食牛奶后出现神志不清,就诊于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状态萎靡,饮水时有呛咳,食量减少,睡眠欠佳,二便正常。患者体质量1个月内减轻10 kg。患者2015年诊断为PNH,2020年9月患有急性肾衰竭病史。
目的研究链霉菌C-1027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并探究其对BEL-7402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C-1027对BEL-7402细胞活力的影响,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C-1027对BEL-740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评价C-1027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作用,AO染色检测自噬体的形成。结果C-1027处理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了BEL-7402细胞的细胞活力,抑制BEL-7402细胞克隆形成。C-1027诱导BEL-7402细胞出现酸性自噬泡,呈剂量依赖性。结论C-10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之上(如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出现的急性(通常在4周以内)肝功能失代偿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较高,同时普通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较差。现对ACLF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治疗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下ACLF患者的状况进行综述。
微小RNA(miRNA)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以高度稳定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及其他体液中,成为多种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研究表明,miRNA在各种慢性肝病所致的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iRNA与肝纤维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的将去骨剪影CT血管造影(CTA)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表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临床症状疑为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CTA、MRA及DSA影像学检查资料。以DSA为金标准,测量瘤体及瘤颈大小,并计算长径/瘤颈比,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不同大小动脉瘤检出数量、瘤体形态及灵敏度、特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DSA检查共有77例发现动脉瘤82个,其中68个动脉瘤体直径
目的评估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治疗后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AIH患者92例(男性26例、女性66例),年龄37(2,68)岁。定义ALT、AST正常为治疗后应答(应答组),ALT、AST维持在2倍正常值上限(ULN)(治疗应答不佳)或>2倍ULN(治疗不耐受)为治疗后不应答(非应答组)。M(P25,P75)表示计量资料,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H患者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的
患者女性,57岁,以“左面部肿块伴间断鼻出血15 d”主诉入院。15 d前患者出现左面部肿块,伴间断鼻出血,无头晕头痛、心慌气短,遂于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以“左面部肿块性质待定”收治。入院查体:左侧眶下区域略高,肿块直径约1 cm,边缘模糊,质地坚韧,压痛,无起伏感。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肋下3 cm可触及肝脏,质地坚硬,无压痛。辅助检查:鼻窦ct显示,左侧筛窦及上颌窦均有软组织密度影。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高灵敏度HCV-RNA 4.45E+4 IU/mL,肿瘤标志物阳性。
目的探究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96例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全脑放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为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