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三问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e333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为什么要读《论语》?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我们今天读《论语》,切中了当前文化建设的脉。
  不仅如此,我们今天读《论语》,还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追求美丽、成功、幸福人生的必然要求。一些人奋发有为,可是不注重修身,最终身败名裂。这让我想起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全胜靠修。”力,就是气力,就是身体好,靠体力吃饭;智,就是知识和能力,聪明才智得到适当开发,靠智商吃饭;德,就是道德修养比较高,或者说具备了相当的美德,有准君子甚至真君子的健康人格;修,我的理解就是修养到了圣贤境界,就是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抵达了现实人生的自由境界。一个人如果仅仅求取日常的小胜,只要有个好身板大致就够了,而如果想要拥有真正的人生大成功,就不得不诉诸修德、修身。《论语》正是修得、修身之学。从这样一个视角看,它关涉人生的成功——持续的、稳定的、长远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是因为我们要做人,要成为真正的人,要过属人的精神生活。《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千百年来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和生命支柱。当代中国重建中华人文精神,必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与关键是中华士君子人格的重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孜孜以求,将精神生命置于日常生活之首位,成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这就是读《论语》为代表的中华优秀经典的真实意蕴所在。
  怎么读《论语》?
  怎样读《论语》是阅读技术问题。
  第一种方法,随时读,也就是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阅读《论语》,将《论语》当成中国人的圣经来读。那年我到瑞典,住在酒店中,打开床头柜,发现里边有一本《圣经》,英语和瑞典语双语的,信手翻了翻,有些喜欢,就向服务生要了,她痛快地送我一本。那年到天津,住在劝业场附近,散步时走进一座教堂,一位慈祥的中年修女热情接待了我这个陌生人,并送给我一本《马太福音》和一本《路加福音》。这两次的经历令我印象极深刻。基督教在教义传播上的精微、细腻,很值得我们今天传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学习、借鉴。我也想起了钱穆先生说过的话:“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第二种方法,研读,也就是所谓“主题研讨法”。将《论语》所关涉的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范畴,作为不同的主题分别进行深入的研究,将《论语》所表述的儒家人文精神做深入的思考,分析其中最核心的价值观或最基本的范畴,如仁、义、礼、智、信、勇、中、和等。这种方法,属于专业研究型的阅读法。
  第三种方法,通读,也就是循序渐进地、认真地通读。钱穆先生曾说:“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在暂时跳过,俟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如是反复读过十遍八遍以上,一个普通人,应可通其十分之六七。如是也就够了。”我理解钱穆先生的意思,是说《论语》这种经典之经典,需要从头到尾地读,细细地读,认真地读。
  第四种方法,反复读,就是反复地从头到尾细细品读。读《论语》这事,要活到老、读到老,生命不息,阅读《论语》不止。《论语》是解决做人这个根本问题的,人生在世一天,这个问题就永远没有完结,没有也不会得到彻底解决,就得保持住向上、向善的趋势、方向。《论语》就是这一保持“从善如登”的“核动力”。钱穆先生说:“整部《论语》共二十篇,一年以五十一星期计,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六十,应可读《论语》一百遍。”总之,阅读《论语》,可谓多多益善,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阅读《论语》的总方法。
  读《论语》会获得什么?
  我主要谈体会。
  第一点体会:努力做好人。什么是好人?好人就是君子。我认为现代中国人仍然应该努力成为君子,至少要成为“向君子”“准君子”。如果说君子就是好人、善人的话,那么向君子、准君子就是向好、向善的人,不存坏心、不主动做坏事的人。尽量不吃坏人的亏,又努力不主动做坏事、不成为坏蛋,这个方向也就是孔子所指出的君子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一路向上攀登,就是士君子以至圣贤的理想人格之路。
  这个士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仁。孔子所创立的儒学也称仁学,就是做好人的学问。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他的这套学问所致力的就是人生之根本。《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论语》就是教人如何修身的学问。孔子讲“学而时习之”,讲“士志于学”,讲“学而思”“思而学”,最主要或核心的内容,就是修身的学问。修身的基本目标是成为君子,也即仁人,具备仁德的好人。“仁”的含义极丰富,但基本的含义是“爱人”。《论语》中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后来孟子直接说“仁者,爱人”,以此来简略概括“仁”的含义。人的生物本性是自私的,仁德的开启,意味着个体的人能够主动、自觉地爱别人,爱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这就是人脱离动物之性而具备人性了。爱他人或别人,起点是身边的亲人,所以孔子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爱他人要由爱亲人起始、发动,也就是培基固本的意思了。当然,进一步的要求是由近及远地“推己及人”,并达到“泛爱众而亲仁”的目标,具备初步的君子人格。我们一般说“仁”是总德,又说仁德是美德之枢、之核,讲的都是“仁”这一范畴在儒学中的根本意义。   第二点体会:“义以为上”,要努力具备“以义驭利”的道义担当精神,成为民族的脊梁,也就是孔孟所谓士君子、大丈夫。这里的关键是,解决好义与利的关系问题。《论语》中,孔子对于利益谈论得极少。虽然极少,却并非不谈。我们从侧面探究,可以发现孔子对利益的真实看法。孔子说“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又说:“见利思义。”前一句,挺有意思,孔子告诫我们不要盯住蝇头小利,那样就会妨碍成大事。大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大利——整体的、群体的、长远的利益?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那么这个整体的、群体的、长远的利益是什么?孔子的视野中,这就是“义”。所以,第二句说的就是“见利思义”。孔子还有一句话:“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话其实挺通俗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了。
  《论语》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话:“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真正的人,首先须具备沛然独立的人格,不为物欲所羁绊,当然也就不会为金钱、权势所左右。你看看孔子对饮食的态度,对小睡的态度,都是极随便的,有青菜、白饭,或者就是山东特有的煎饼(饮饼),有瓢清水,吃喝问题就解决了,就完全心满意足了。干半天活累了,中午小睡片刻,发现枕头破得不行了,枕不得了,就睡在自己的胳膊上——曲肱而枕之,也睡得香喷喷地,也可以感觉美滋滋地很幸福——乐亦在其中矣!就是这样平淡之至的物质生活,孔子仍能感到很快乐,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人文圣哲的人生观、快乐观、幸福观。显然,孔子所追求的幸福,主体或核心是精神上的。
  富且贵,孔子都不拒绝,你看他当政后,合于礼制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唯酒无量,不及乱”,可略见一斑。然而,孔子又明确表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贵自然是要的,但有一前提,就是合于道义,合于礼制;如果与道义、礼制不合,那就是浮云。什么是浮云,就是飘在天边、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物事,有或者没有,都无意义。
  我们看到,儒家并不回避利益问题,但是刻意回避的是对一己私利的追求。孟子曾直言不讳地教导梁惠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并且还一再重复、一再强调:“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盯着自己的利益,就是孔子所谓“见小利”,这样缺乏政治眼光和人文胸怀的人,必定“大事不成”!让百姓享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富有,这就是仁义,也就是仁政。实行这样政治管理的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你想不做管理者,老百姓都不答应。
  第三点体会:要做“克己复礼”的志士仁人。要懂礼、守礼,循礼而行,做文质彬彬又充满阳光气质、冲撞意志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君子。这里的基点是“复礼”。我们当然不是要恢复西周的礼制,也不要恢复封建的礼教。我们是要回到内在的秩序,也就是士君子人格所代表的强大、强烈的自律精神上,做有规矩感、遵纪守法的公民。我们的制度环境正在得到极速优化,现代法治精神(制度理性)所追求的良法善治也将迅速地成为生活中的现实。为了实现和谐与秩序,时代还极其需要强化传统文化所凸显的德性修养也就是自律精神。
  礼的内涵极为丰富,我们一般会想到“礼仪”,甚至我们也常常听人说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外国人这么说,我们自己也这么说。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礼义之邦”。礼仪更强调形式,也就是礼的外在的表现,而重要的是礼的内涵。孔子所强调的是仁德这一众德之核,而孟子则发挥了“义”,将义与仁并举,于是“义”作为仁的主要的实现路径或载体,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孟子说:“义,宜也。”这是对义的最简约的解释。所谓“义”,也就是合适、应当、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自然表现出来的合适的、得体的言行举止,就是义。就是做那些应该、应当做的事情,比如说要给老弱病残孕等让座。能在任何情况下做到循义而行,孔子认为就是勇,他所谓“见义不为,无勇也”,说的也是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应当”“应该”之勇。仁与义可以是极高的要求,比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要以肉体生命为代价来成就仁义之德。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并非时时刻刻都需要在生命与美德之间做非此即彼的抉择,修身没有这么玄乎和沉重!人之修身,只需日积月累就可以积善成德,做好日常生活中应该做的那些事情就足以成为“准君子”甚至真君子,成就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康人格。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从修心开始。
  《论语》是中国人修心的秘籍,是公开的秘籍,区别只在读与不读。坚持阅读《论语》,对于成就成功、美丽、幸福的人生,对于成长为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精神生活的现代人,必定有大好处。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人是有思维的,这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以为国人的思维方式大多属正向思维方式,而正向思维方式在有些时候是有缺
美国对当“世界警察”有偏好,其国内总有一些人爱对别国的事说三道四。例如,美国一位政客前不久在香港发表演讲,对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进行恶意攻击。再比如,凡是第三世界国家遇
成都市武侯区是国务院命名的首批高科技文化强区,这里人杰地灵,蜀汉文明渊源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悠远。武侯区教育局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有良好的教育,让教育提升区
据报道,在今年“全民炒股”的热潮下,中学生也默默加入了炒股阵营。9岁开始“摸”股票、初二开账户进入股市、高二已有15万股票资产……某学校高二学生还自发成立了“证券社”,十多名同学一起学着炒股。该事件一经报道,引起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讨论。然而,在华丽的股票收益背后隐藏着极大的风险。  首先是规范风险。证监会规定,拥有中国籍的、18周岁以上的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以开股票账户,而遗产继承、接受赠
年老痴呆,偶然翻阅旧日笔记,有一则高长虹先生在西安的资料,现抄录于后,弥补高长虹先生这一段行踪的空缺。1941年8月15日出版的《西北文化月刊》,刊载克宁《高长虹来陕》访问
近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就选配学校书记、校长出台新规:书记、校长须从教师队伍中产生。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不能成为安置干部的地方,要真正把讲政治、懂教育、会管理的干部充实到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中。我们为此新规点赞,因为无论是学校科学决策,还是学校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都需要内行领导。  首先,学校科学决策,需要内行领导。学校科学决策是指学校领导为了实现一定的办学目标,根据过去的情况、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04年,前身为范贤初等小学堂。
百年双流,以人为本,教育第一。近年来,双流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实现了双流教育高起点上的新跨越。全县学校在"学有良教、卓越品质
一个小小的红色按钮,连接着辖区保安公司、派出所和110指挥中心,一旦出现突发情况,通过它就可以立即报警求助。这个被称为"一键报警"系统的报警装置,之前多在银行网点配备,而现
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创办于2000年,2001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08年1月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