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来自成都的80后班主任,也是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他的经历中,有全国赛课一等奖和学科带头人这样的精彩,也有年纪轻轻就出版专著和获得市人民政府奖的建树。
作为班主任,他自创“心灵本”,通过一周一次心灵本与学生“通灵”,与学生心灵对话,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走出成长中的困惑,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赞誉。
作为年轻的政治老师,他耐住寂寞,坚守初心,将教育的艺术和智慧点点滴滴融入课堂,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袁老”的称号。他就是袁成,一个与学生“通灵”的老师。
好老师的引领
“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袁成就用笔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自己的梦想。然而,对于怎样才算“优秀”,袁成并没有特别的概念,就更不要提这背后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了。
从小到大,袁成的成绩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班里的后进生。这样的成绩,距离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实在有些“遥远”。不过,袁成并没有气馁,他將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中。而在通向“教师”道路的旅程中,无论是自己的小学老师,还是初中老师,甚或是高中老师,他们都小心呵护着袁成的教师梦想,这也让袁成没有因为被嘲笑、被歧视、被打击而放弃自己的方向。
“如果你进入教室发现黑板没擦,你怎么办?”,这是2008年,袁成在面试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教师时,学校的一道面试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踏上工作岗位的袁成,并不知道这其中包含的教育艺术和智慧。不过,当袁成说出自己“不成熟”的做法后,面试他的姚平校长还是为袁成的化解教学矛盾的艺术折服。于是,袁成便这样以笔试、面试、讲课等政治学科综合第一的身份,顺利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虽然袁成带着成为教师的初衷,顺利成为教育行业的一员“新兵”。但,从早上六点半的起床上课到晚十点的查寝,从早七点的备课查班到晚十二点的交流反思——忙碌的生活的背后,也让袁成深深地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怕”。刚任班主任不足半个月的他在博客中写道:“为了每天能和他们交流,牺牲了太多休息时间,我都快扛不住了,很累……”
然而,当袁成看到孩子特意为自己准备的蛋糕,家长们为班里准备的绿色植物时,他动摇的心又顿时坚定了:“这群淘气的学生,虽然每个人都只是我班级的1/45,但却是每个家庭的100%啊,如果我带不好可能会毁了他们一辈子”。
心灵本,管理班级的“宝物”
袁老师,我是您的学生黄X,说实话,我很讨厌这个班级,一是因为你对我们太严格了,包括站姿、坐姿、礼仪、到位等方面都要按规则。我非常喜欢XX班那个班主任,因为她温柔、和蔼又不严格,对学生很好,我很想调到XX班去……二是因为寝室个别同学自私自利,比如不借吹风机给我,让我很生气,在家里爸爸妈妈会为我准备全部……
面对一周一次的”心灵对话“中学生黄X的大胆表述,袁成没有生气,反而感到学生的反馈是好事。
在分析出症结后,袁成即召开主题班会《新学期,我的困惑是……》《交友的艺术》,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同学们在新学期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袁成还单独找来黄X,与她谈心。这一切让黄X深受感动,而她也明白了,自己更多关注自己而忽视他人,没有替他人考虑又怎么能让他人喜欢自己呢?随后,袁成与她进行了心灵本中的对话,与她共同分析、商讨有效的、适合的解决方法,一直到黄X将这一切处理好。
这只是袁成开展 “心灵本”对话取得成效的案例之一。事实上,自工作开始,袁成就一直实践一周一次“心灵对话”活动,这中间有数不清的学生因对话而解放了心灵,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
通过在班级学生、家长中的大量调研,袁成从调研反馈信息中设计出学生思想、心理、价值观等维度“心灵本”,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一周一次心灵对话”活动。作为班主任的袁成会根据学生所说的真心话和反映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和改进。在倾听学生内心声音的同时,这也促进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庞杰的眼中,“心灵本看似平凡却搭载了学生与班主任“面对面”真诚的沟通舞台,……你的烦恼、抱怨、开心、不开心都可以通过它与班主任分享与分担,让他对你更深入了解,给予你建议和方法。”
而学生刘洪滔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心灵本是我们被抛弃在悬崖底的救命稻草,是一不小心溺入水里时的救命海豚……在痛苦不堪时可以找它发泄,在快乐高兴时可以找它分享,在疑惑无助时可以找它倾诉。”
随着“心灵本”活动的开展愈来愈受到欢迎,袁成的“心灵本”活动也走出了学校。因为这个心灵本,袁成从中帮助了很多孩子。包括与同学之间、与异性之间、与家长之间,甚至自己的心理障碍问题。这些对话,都是一个一个案例的形成过程。很多案例发表在众多杂志、报刊上。2016年,袁成作为某杂志封面人物,就以《心灵本——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一文为大家作了分享。而袁成的“心灵本”在研究4年多的时候,他写的《细化班级管理 培育健康人格——心灵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参评成都市中学德育论文评选,还一举夺得成都市一等奖。如今,心灵本已经研究了近十年,帮助了两百余名学生乃至家长和老师。而袁成依然继续坚持着这份个性化、科学化、持续化的班本课程……
德育更需心育
在袁成眼中,思品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它充满了理性精神,关注着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成长的过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袁成从初中阶段就开始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此,他采取了种种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热情。
“从众”课堂上,他故意提前给10名同学约定水是甜的。然后在课堂中故意提问这10名同学以及其他两名同学,最后出现这两名同学也跟着说水是甜的情况。就这样,结合同学中的现场案例上完“从众”课,让学生拍案叫绝。
与此同时,袁成的课程也融入了心理学,这让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学生陈冠林从袁成的课上第一次见识到了语文、国学、美学、伦理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的影子,从此彻底认识到了思品课的真实面貌和独有魅力。
而除此之外,袁成的课涉及面还非常广:从“我爸是李刚”到坚强的拆迁户,从风水大师到拼命争一毛的精神,从孔雀到大象,从渔夫到老人,从细节到感恩,这一切都让学生领悟了思品课不一样的魅力。
“一门学科在不同的课中下功夫,融合多种教学方式,适当时候换点口味,效果也会不错”,袁成如是谈到自己上思品课的经历。袁成认为,到了初三复习阶段,更应让学生也参与其中。通过教师给予的指导,慢慢地学生自然也初步会抓热点、理考点、猜试题。袁成带领学生还猜中了今年中考的一些主观试题,这让学生与自己都欣喜若狂。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敢放手,相信学生,学生的成绩自然不会差,在袁成所教的班级中,学生成绩都在年级前茅,甚至,很多时候,袁成班级的学生基本都将学校前几名包揽了。
不奔成绩去,成绩自然来。作为80后教师,袁成守住了教师这份职业的寂寞,因此也收获了作为教师和班主任的快乐,也收获了一份成绩。
作为班主任,他自创“心灵本”,通过一周一次心灵本与学生“通灵”,与学生心灵对话,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走出成长中的困惑,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赞誉。
作为年轻的政治老师,他耐住寂寞,坚守初心,将教育的艺术和智慧点点滴滴融入课堂,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袁老”的称号。他就是袁成,一个与学生“通灵”的老师。
好老师的引领
“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袁成就用笔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自己的梦想。然而,对于怎样才算“优秀”,袁成并没有特别的概念,就更不要提这背后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了。
从小到大,袁成的成绩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班里的后进生。这样的成绩,距离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实在有些“遥远”。不过,袁成并没有气馁,他將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中。而在通向“教师”道路的旅程中,无论是自己的小学老师,还是初中老师,甚或是高中老师,他们都小心呵护着袁成的教师梦想,这也让袁成没有因为被嘲笑、被歧视、被打击而放弃自己的方向。
“如果你进入教室发现黑板没擦,你怎么办?”,这是2008年,袁成在面试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教师时,学校的一道面试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踏上工作岗位的袁成,并不知道这其中包含的教育艺术和智慧。不过,当袁成说出自己“不成熟”的做法后,面试他的姚平校长还是为袁成的化解教学矛盾的艺术折服。于是,袁成便这样以笔试、面试、讲课等政治学科综合第一的身份,顺利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虽然袁成带着成为教师的初衷,顺利成为教育行业的一员“新兵”。但,从早上六点半的起床上课到晚十点的查寝,从早七点的备课查班到晚十二点的交流反思——忙碌的生活的背后,也让袁成深深地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怕”。刚任班主任不足半个月的他在博客中写道:“为了每天能和他们交流,牺牲了太多休息时间,我都快扛不住了,很累……”
然而,当袁成看到孩子特意为自己准备的蛋糕,家长们为班里准备的绿色植物时,他动摇的心又顿时坚定了:“这群淘气的学生,虽然每个人都只是我班级的1/45,但却是每个家庭的100%啊,如果我带不好可能会毁了他们一辈子”。
心灵本,管理班级的“宝物”
袁老师,我是您的学生黄X,说实话,我很讨厌这个班级,一是因为你对我们太严格了,包括站姿、坐姿、礼仪、到位等方面都要按规则。我非常喜欢XX班那个班主任,因为她温柔、和蔼又不严格,对学生很好,我很想调到XX班去……二是因为寝室个别同学自私自利,比如不借吹风机给我,让我很生气,在家里爸爸妈妈会为我准备全部……
面对一周一次的”心灵对话“中学生黄X的大胆表述,袁成没有生气,反而感到学生的反馈是好事。
在分析出症结后,袁成即召开主题班会《新学期,我的困惑是……》《交友的艺术》,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同学们在新学期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袁成还单独找来黄X,与她谈心。这一切让黄X深受感动,而她也明白了,自己更多关注自己而忽视他人,没有替他人考虑又怎么能让他人喜欢自己呢?随后,袁成与她进行了心灵本中的对话,与她共同分析、商讨有效的、适合的解决方法,一直到黄X将这一切处理好。
这只是袁成开展 “心灵本”对话取得成效的案例之一。事实上,自工作开始,袁成就一直实践一周一次“心灵对话”活动,这中间有数不清的学生因对话而解放了心灵,解决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
通过在班级学生、家长中的大量调研,袁成从调研反馈信息中设计出学生思想、心理、价值观等维度“心灵本”,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一周一次心灵对话”活动。作为班主任的袁成会根据学生所说的真心话和反映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和改进。在倾听学生内心声音的同时,这也促进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庞杰的眼中,“心灵本看似平凡却搭载了学生与班主任“面对面”真诚的沟通舞台,……你的烦恼、抱怨、开心、不开心都可以通过它与班主任分享与分担,让他对你更深入了解,给予你建议和方法。”
而学生刘洪滔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心灵本是我们被抛弃在悬崖底的救命稻草,是一不小心溺入水里时的救命海豚……在痛苦不堪时可以找它发泄,在快乐高兴时可以找它分享,在疑惑无助时可以找它倾诉。”
随着“心灵本”活动的开展愈来愈受到欢迎,袁成的“心灵本”活动也走出了学校。因为这个心灵本,袁成从中帮助了很多孩子。包括与同学之间、与异性之间、与家长之间,甚至自己的心理障碍问题。这些对话,都是一个一个案例的形成过程。很多案例发表在众多杂志、报刊上。2016年,袁成作为某杂志封面人物,就以《心灵本——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一文为大家作了分享。而袁成的“心灵本”在研究4年多的时候,他写的《细化班级管理 培育健康人格——心灵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参评成都市中学德育论文评选,还一举夺得成都市一等奖。如今,心灵本已经研究了近十年,帮助了两百余名学生乃至家长和老师。而袁成依然继续坚持着这份个性化、科学化、持续化的班本课程……
德育更需心育
在袁成眼中,思品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它充满了理性精神,关注着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成长的过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袁成从初中阶段就开始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此,他采取了种种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程的热情。
“从众”课堂上,他故意提前给10名同学约定水是甜的。然后在课堂中故意提问这10名同学以及其他两名同学,最后出现这两名同学也跟着说水是甜的情况。就这样,结合同学中的现场案例上完“从众”课,让学生拍案叫绝。
与此同时,袁成的课程也融入了心理学,这让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学生陈冠林从袁成的课上第一次见识到了语文、国学、美学、伦理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的影子,从此彻底认识到了思品课的真实面貌和独有魅力。
而除此之外,袁成的课涉及面还非常广:从“我爸是李刚”到坚强的拆迁户,从风水大师到拼命争一毛的精神,从孔雀到大象,从渔夫到老人,从细节到感恩,这一切都让学生领悟了思品课不一样的魅力。
“一门学科在不同的课中下功夫,融合多种教学方式,适当时候换点口味,效果也会不错”,袁成如是谈到自己上思品课的经历。袁成认为,到了初三复习阶段,更应让学生也参与其中。通过教师给予的指导,慢慢地学生自然也初步会抓热点、理考点、猜试题。袁成带领学生还猜中了今年中考的一些主观试题,这让学生与自己都欣喜若狂。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敢放手,相信学生,学生的成绩自然不会差,在袁成所教的班级中,学生成绩都在年级前茅,甚至,很多时候,袁成班级的学生基本都将学校前几名包揽了。
不奔成绩去,成绩自然来。作为80后教师,袁成守住了教师这份职业的寂寞,因此也收获了作为教师和班主任的快乐,也收获了一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