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设定下网络武侠小说的创作走势与问题——基于2019—2020年的平台数据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纵横中文网与17K小说网等大型原创网络小说平台的2019—2020年网络武侠小说排行榜上千部作品为样本进行量化分析,观察当下男频武侠小说和女频武侠小说创作的基本情态与走势,运用小说类型学方法对其中相对成熟的网络武侠小说子类型及代表作品进行定性研究,发现当下网络武侠小说创作虽处颓势却暗藏生机,传统历史武侠小说的坚守任重道远,轻松日常向欢乐武侠小说与重人设嗑CP的耽美武侠小说成为新宠,幻想武侠与江湖古言类型亟待革新,而新崛起的大群像武侠和女主向武侠等子类型颇有潜力,正迈向小众文青向之途.网络武侠小说创作的真正前途在于情感结构和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侠义文化的精华,弘扬新时代英雄精神.当下,它应积极融入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百年英雄精神谱系中,在自觉抵制和纠正低俗的“娘炮”文化上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2021年6月12~15日,"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新疆拜城县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众多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与新闻出版单位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刘平国刻石"是凿刻于今新疆拜城县境内的东汉永寿四年(158)的一处摩崖石刻,又称"龟兹刻石""刘平国将军治关城诵刻石""刘平国将军功德碑"等,记述了东汉时期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在天山南北通道要塞凿关建亭的事迹.
期刊
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由说理向叙事的转变,由此确立了小说的叙事性文体特性并得到理论确认.在这个过程中,殷芸和欧阳修是两个标志性的节点.殷芸《小说》并非学界通常认为的“志人”或“轶事”类小说,其价值也不仅局限于作为现存第一部以“小说”命名、汇集各类题材的小说通选集.殷芸《小说》大量征引史部、子部与集部各类作品,以记言类作品为多,符合“以言说理、以事说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小说观念在北宋之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殷芸《小说》大量采用以“杂传”为主要代表的史部作品,揭开了欧阳修对小说观念“退史入子”重大理论突破的序幕
唐代府兵出征,私人资装需自备驮马,一火十人,共备马六匹,是为"六驮"之制.吐鲁番文书中除了"六驮"外,还多次提及"十驮"一词."十驮"之制不见文献记载,前辈学者有的认为"十驮""六驮"性质略同,只是数量上有所增减,有的则认为二者性质不同,"十驮"指一火十人共备马一匹,驮运病患的医疗马,还有的则认为"十驮"指能承载起重量为"十驮"的驮马,与多少人共备无关.本文在前人基础上,从府兵和兵募两种情况考察了西州地区"十驮"在交纳和征行中的某些特点,得出一些新的认识.简言之,"十驮"是唐代西域地区,因传送马驴不足,由
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理念偏差、路径依赖、评价偏差等同质化趋向的问题.以错位发展为人才培养的价值理路,中西部高校可通过调试高校生态位,谋求合理定位,依托地域资源,培育特色优势,形成差异竞争.在人才培养具体的实施路径选择中,中西部高校可利用政策优势提升资源效益,针对区域需求调整学科布局,依托地域文化开展特色教育,通过院校研究推动人才培养改革,以破解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