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西域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qsams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12 ~15日,“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新疆拜城县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众多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与新闻出版单位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rn“刘平国刻石”是凿刻于今新疆拜城县境内的东汉永寿四年(158)的一处摩崖石刻,又称“龟兹刻石”“刘平国将军治关城诵刻石”“刘平国将军功德碑”等,记述了东汉时期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在天山南北通道要塞凿关建亭的事迹.该刻石遗址位于今拜城县东北150公里的黑英山乡哈拉塔格山麓的博孜克日格沟沟口,是中国西部存世最早的汉文印记.碑文中“坚固万岁人民喜,长寿亿年宜子孙”的铭文,表达了西域人民向往统一与和平的美好愿望.
其他文献
本文参据笔者此前有关唐代解文研究的成果,对《吐鲁番出土文献散录》一书所收《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九月某折冲府申西州都督府解》进行了粗浅考释,进一步确认其为唐开元二十一年九月西州某折冲府申上西州都督府仓曹的解文,并据以复原了唐代折冲府申州解的"解式".这是迄今所知吐鲁番出土的第二件唐代折冲府申州解文,对深入认识理解唐代折冲府与地方州府之关系极具意义,价值至为珍贵.
本文对吐鲁番洋海1号墓阚氏高昌永康历日重新作了讨论,从二十四节气的角度补充了该历日的信息,并以此初步复原出永康历日的日干支、建除及二十四节气.阚氏高昌时代的历法与中原历有所差别,如闰月时间存在不同等.高昌国有其独立的历法,此点已为前辈学者所揭示,本文可视为对此观点的补充.
新疆巴里坤海子沿遗址是东天山地区山间盆地河湖沿岸史前聚落的典型代表.遗址中心是一座青铜时代晚期的大型套间房址,房址至少历经了三次建造—使用—废弃的过程.在前两个时期,房屋墙体高大,由土石木混筑,房屋内由十余个结构各异、功能不同的房间或空间组成,储粮罐、动物骨骼等遗存的发现揭示了聚落人群定居和农牧兼营的生活方式.在第三个使用时期,房址不再修筑墙体,而可能在修整过的人工平台表面搭建轻结构帐篷式建筑.房址建筑结构、遗存特征均与东天山同时期兰州湾子、石人子沟遗址一致,巴里坤海子沿遗址为探索该地区早期聚落形态、生业
阿波罗型钱币是塞琉古王朝的主要钱币类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马其顿阿吉德王朝钱币.因为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三世发行的钱币上,阿波罗神开始与王权政治联系起来.从塞琉古一世到安条克一世,塞琉古王朝经历了宙斯崇拜向阿波罗崇拜的转变.塞琉古家族杜撰了塞琉古一世与阿波罗父子关系的神话.安条克一世时期,塞琉古王朝的四德拉克马钱币上出现了两种阿波罗形象:坐在肚脐石上的阿波罗弓箭手以及站在祭祀三脚架旁的阿波罗弓箭手.塞琉古王朝的阿波罗型钱币还进一步影响了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印度—希腊人、印度—斯基泰人以及帕提亚人王国的类似钱币
摘要: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公路桥梁的发展。我国对公路桥梁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得桥梁事业发展迅速。公路桥梁的施工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其管理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本文就如何加强公路桥梁的施工管理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提高公路桥梁施工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公路桥梁
期刊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传统文化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借鉴和土壤,推进传统文化与体育教育专业深度融合,是新时代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也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题中要义,彰显了课程的文化本质与逻辑.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顺应自然、和谐有序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德为先、侠肝义胆的尚武精神以及阴阳和谐、身心并育的整体生命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元素是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主要载体.然而,从实践看,存在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脱节,区域融入水平不均衡,教师传统
本文介绍近年来在汗诺依遗址开展的考古工作,通过踏查、航拍、勘探和发掘,初步认识到该遗址自青铜时代起断续使用,到唐宋成为拥有东西两座城邑的大型聚落遗址,废弃于宋元.西城附近分布有窑址、道路、手工作坊或街市等多种类型的建筑遗迹,多出釉陶和玻璃,或为唐疏勒州治所在.遗址的发掘为唐代疏勒镇及其东部“汉城”或州府治所的研究、为绿洲聚落与城邑时空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是指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的总和.当前,部分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存在着培养目标趋同导致人才培养类型单一、学科建设方向不明导致人才培养优势特色不鲜明、课程供给滞后导致人才培养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承载乏力导致人才培养载体匮乏、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教育管理行政化导致管理育人能力不强等短板.提升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能力需要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为指导,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合理规划高校
教育作为脱贫巩固的治本之策,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在增产增收、阻隔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各类教育对于欠发达地区各收入层级脱贫群众的生计稳定作用还未得到证实.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探索中国减贫战略前瞻,基于已有教育减贫研究,采用工具变量法、分位数回归、逻辑回归方法,从货币效应和非货币效应角度探讨教育对增加脱贫家庭生计来源以及降低其生计风险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教育对拓展脱贫户生计来源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中,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对所有收入层次的脱贫户家庭增收均具有正向作用,初中教育、高
为探索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类别特征及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问卷和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17375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可分为低社会适应组(22.31%)、中等社会适应组(50.80%)、高社会适应组(26.89%);(2)以高社会适应组为参照,相比于女生和留守时长小于1年的学生,男生和留守时长超过1年的学生更容易处于低社会适应组,在中等社会适应组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留守时长差异;另外,相比于小学生和城镇学生,中学生、居住在农村的学生更容易处于低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