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还童练瑜伽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本刊“瑜伽专辑”面世后,反响强烈,要求练瑜伽的读者电话、信件每天都不断。
  这篇来自沪上的报道,不仅显示了瑜伽功的神奇,亦可说明,只要持之以恒的修炼,就会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对于关心瑜伽信息的读者,请阅本刊“俱乐部”栏目中的“瑜伽信息”。
  1.我叫林应富,今年65岁,上海新华无线电厂退休工人。1997年12月出现头昏、言语不清、嘴歪等症状,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脑梗阻,住院一个月。1998年5月再次出现头脑糊涂、语无伦次等症状。出院后,走路脚底麻,全身无力,很苦恼。曾练过其它功法,但效果不佳。


  自1999年7月,我随沈先生学习瑜伽功,开始一二个月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感到全身上下酸痛麻,但我仍坚持不懈。练到四个月后,感到身体状况有所好转。
  我的练功过程如下:早五点起床,先喝一杯(约600ml)昨晚准备好的冷开水。六点去公园练瑜伽,先爬行,再走步、压脚,然后坐下练各种姿势。每天坚持不辍,现已能做双盘坐等各种姿势。我对练肩侧立更感兴趣,练后即感头脑清醒。练一个半小时回家吃早点,体息到九点半再练一个小时。中饭后,午睡到三点。练瑜伽十个月受益匪浅:头脑清醒、两腿有力,人也结实多了,而且胃口好,大便畅通,气色红润,自我感觉良好。我体会有如此大变化,一说明瑜伽功好,二说明练功要有决心,要持之以恒。感谢沈老师给予我恢复健康的良方。


  2.我叫谢新梅,53岁,退休工人。偶然在虹口公园遇上沈维德老师,从此便与瑜伽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原患有颈椎病、高血压、腰痛、胃痛,脊椎也有点弯,一生中最感痛苦的是便秘,吃药、用开塞露等也不能彻底解决。一年多来在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从不懂瑜伽,到逐步喜欢上了瑜伽。每天坚持练功,使病痛在无形中消失了,身体各部位发生很大变化:脊椎通过瑜伽姿势训练调正,现已笔直有力;走路轻松有劲;大便轻松。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对生活充满信心。瑜伽使我有了一个好身体,好心情,我希望大家有机会学学瑜伽,让瑜伽术为更多人造福。
  3.我叫何月娥,52岁。退休后有幸听了沈先生的报告,并观看了他的精彩表演,使我对瑜伽功留下了深刻印象。瑜伽功法真是一种神奇的功夫,通过独特锻练方法,来达到祛病健体的目的,老少皆宜。于是我也加入了修炼瑜伽功的队伍。经过一段时间锻炼,无意中发现自己走路比过去轻松了(过去有一种沉重感),精力也充沛了许多,有种年轻的感觉,体重比过去减轻了五公斤。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有一定的收获,更坚定了我锻炼的信心。
其他文献
本文节选自李小龙撰写的文章。这些文章包括许多真知灼见,并已被收录在《李小龙:生活大师》一书中。    有许多人阐述截拳道时,仅从自己所知的角度来写。拳击手、摔跤运动员或他人对搏击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等而视之”。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特定的训练方法,对搏击的理解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搏击不受中国武术、日本功夫等的限制,它不分国界。例如,拳击手也许会认为两名搏击者离得太近易受到对方的猛击;摔跤选手
期刊
一、三尖要照(相照)    三尖者,人体上部的鼻尖,中部的前手尖或前肘尖、前膀尖,下部的前足尖或膝尖。打拳时,身姿端正严谨,以三尖要照(相照)来规范动作。三尖相照又称三尖对。它是练拳校正姿势,打拳始终端庄严正的一种重要手段。心意六合拳历来强调外形动作朴实雅致,三尖照就是保证身姿不前栽、后仰,左歪、右斜等弊病的练拳方法。它依据三点成一线的道理,使鼻尖、前手尖(或前肘尖,前膀尖)和前足尖(或前膝尖)成
期刊
主要击打构成:准备姿势,肘部向下(图1)。大卫开始出击(图2),手臂伸直,拳头呈垂直状态(图3)  李小龙把连击看作近距离搏击的关键。但是,一些武师一直对这种连击教学望而却步。  在截拳道中,连击也许是最难掌握和运用的。尽管许多习武者并不否认连击在搏击中的效力,但他们还是宁愿以单击代连击。  一位以截拳道闻名的武师应将连击作为其训练方法的基本组成部分,连击训练是截拳道的一大特色。甚至有些截拳道学校
期刊
我们常用的词,往往也是我们不甚了解的词。朋友的两个孩子,一个学拉提琴,一个学拳术,他说这是一文一武。如果说“文”是指文字工作,那么“武”是指军事工作,那么他们所学实在与文武没有或少有关系,严格地说,他们所学的都是艺。不知道定义是什么,不是误了孩子终生么?“武术”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文选》:“偃闭武术,阐扬文字”,本义是指军事。《辞源》“后指强身、自卫技击之术”说武术的应用性价值。现代竞技体育所体现
期刊
我家住在北京市南端永定河畔的一个小乡村——崔指挥营村。1962年我初中毕业后一直在村里务农。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生了变化,每天总感到疲惫不堪,体力不支。1985年以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常腰痛、背痛、肝区痛、腹痛、头昏。经医院检查,除了更年期综合症外,还有颈椎骨质增生、脑供血不足等症,经常打针吃药,还两次住院,但均没有明显效果。  我爱人建议我每天早晚抽出一定时间学练太极拳和画画。他说:“练习
期刊
2012年初,四十多岁的潮州籍商人陈品安携妻子和女儿参加澳洲移民留学房产考察团,对澳洲的环境、教学制度、清新的空气以及久违的阳光、海滩留下了好印象。之后,陈品安把女儿送到澳洲读高中。女儿快满18岁了,他决定在此之前取得全家的移民签证。澳大利亚2012年11月推出“重大投资者签证”,企业家只需在澳大利亚投资5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779万元),就可以得到一个为期四年的可更新居留签证。就在最近,陈品
期刊
许多人也许会认为徒手(NHB)斗士们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现在你需要重新认识他们了。所向披靡的NHB斗士马克·科尔就学业、事业两不误,不仅在pride(精英)大奖赛上再次击败艾森·何诺,而且还在纽约的希腊修斯大学获得消费者权益学士学位。人们不仅要问,他是如何“鱼与熊掌兼”得的呢?告诉你吧,密秘在于他制订了一套科学的训练计划。这套计划不仅着眼于力量和耐力训练,而且注重营养。想知道这套计划的内容
期刊
八极拳是传统拳,以雄健暴猛的风格和挨、崩、挤、靠的贴身技击特点而著称于世,在众多拳种中别具一格。  八极拳属于少林派支系,是少林派系五大硬拳之一,属于虎型拳,是内外兼修的短拳种,所以称少林开门拳(少林五大硬拳系指:八极、通臂、秘宗、功力、螳螂)。    八极拳的起源    八极拳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雍正年间传播于河北省沧州城东南盐山县后庄科村(今属山东省庆云县),后传于河北省沧县孟村(今属沧州地区
期刊
许多人曾在银幕上见过李小龙出神入化的踢技,他不仅出脚有力,而且一招一式透出深厚的功夫底蕴。截拳道者能学到如此绝技,而且是得到李小龙亲自传授的人不多。那么,他们眼中的李小龙踢技又是怎样的呢?不妨听听这些身临其境者的叙说。  李小龙是从教我前踢入手的——既不向左,也不向右踢。他的踢法很有些与众不同,而且他踢时从不摆样子,李小龙觉得那样纯粹是浪费时间,只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形势,适得其反。他还认为,暴露的越
期刊
当你站在搏击场上,如果你的对手像用拉力器练习动作那样试图抓紧你的左或右侧胳膊时,本来是弯着的胳膊,可你的对手却要拉直它。这时你骤然绷紧肱二头肌,前臂用力往回拉,然后让自己的胳膊保持静态,坚持几秒钟。这样就可以躲过对方的攻击,也可乘机反击。  在以上过程中,用力收缩肌肉,保持一种静力状态,虽然坚持只有几秒钟,却可以使你逃过对方的纠缠。李小龙十分重视这种静力训练,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在20世纪60年代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