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阅读的写作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13148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往往先于写作。写作的冲动几乎总是由阅读引发的。在你成为作家很久之后,阅读别人写的东西,以及重读过去喜爱的书,构成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分心,使你不能集中精力写作。分心,安慰,折磨。没错,还有灵感。
  并非所有作家都承认这一点。我记得,有一次跟V.S.奈保尔谈到我喜爱的一部19世纪英国小说,我想当然地以为,他也会像我一样欣赏它,就像我所认识的每个喜欢文学的人那样。但是,他没读过这部小说,并且,当他看到我脸上吃惊的神情,便严肃地补充一句:“苏珊,我是一个作家,而不是一个读者。”
  很多已不再年轻的作家,以不同的理由宣称他们读得很少,甚至觉得阅读与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兼容的。也许,对某些作家来说是如此。如果理由是对受影响感到焦虑,那么就我而言,这似乎是一种无关紧要、微不足道的担忧。如果理由是没时间——一天之中只有那么多时间,而用于阅读的时间,显然是从你可用于写作的时间中得来的——那么这就是一种我不打算追求的苦行主义。
  在书中失去自己,这个老话题不是一种悠闲的幻想,而是一种会上瘾的、具体的现实。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封信中说了一句名言:“有时我想,天堂就是持续不断、毫无倦意的阅读。”确实,如在天堂般的感觉——再次用伍尔夫的话说——“存在于那种完全消除自我的阅读状态中”。很不幸,我们不会真的丧失自我,但是那种脱离躯壳的销魂——阅读,却很像昏睡状态,足以使我们感到没有自我。
  就像阅读,销魂的阅读一样,写小说——进入其他自我的角色——也给人一种失去自己的感覺。
  如今,大多数人似乎认为,写作只是一种自我关注的形式,又称为“自我表达”。但事实并非如此。威廉·特雷弗谈到大胆的非自传式想象力:为什么你不能像为了表达自己而写那样,为了逃避自己而写?写别人远比写自己有趣。
  (冬 冬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重点所在》一书,刘 宏图)
其他文献
人如果想要正衣冠,首先要站到镜子前面。镜子是公正的,它能如实映照出一个人原本的形象。就算一个人固执地坚称自己的领带没有系歪,只要他往镜子前一站,是正是歪一目了然。如此一来,他就只能承认失误,然后改正。   镜子尽管可以正衣冠,却无法映照出人心灵的扭曲。所以,一个人很难察觉出自己言谈举止方面的差错。由于没有一面心灵之镜,出现这种情况也可理解。不过,只要拥有一颗求索之心和谦逊之心,心灵之镜就会随处高
期刊
在一个风景画画展上,巴尔扎克和画家站在画布前。在这幅画的背景里,远离主要情节处,田地中央有一栋小房子。烟从烟囱里升起。那儿有人。巴尔扎克转向画家。“那栋房子里住了几个人?”他问。   “我不知道。也许六七个。”   “你是指一家人?”   “也许。是的,一家人。”   “有几个孩子?”   画家想了想。“三个。”他说。   “他们几岁?”   “嗯……也许是八岁、十歲和十二岁。”  
期刊
雍正帝谈自己的理想,是无忧无虑,闲居在家,看看月亮,弄弄花草,将是非名利都看得淡淡的。他收集了不少这样的短文短诗,作为案头的读物,还送给臣下,像李卫等人,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他喜欢东坡,可以理解,称许邵雍,也可以理解。他赞美陶渊明,就有点隔了。除非你认同朱子的话,说陶渊明其实是负气好名的人。雍正為人严苛,可是用在艺术上,当今的瓷器专家以为,就见出其趣味的高雅,而且精细到一丝不苟,所以雍正瓷即使在
期刊
如今有主見的人,全都变成“不爱旅行的人”了。喋喋不休地炫耀自己在洛杉矶或者纽约的种种见闻,或一脸陶醉地叙说自己在巴厘岛梦幻海滩上的顶级享受,这些人,只会让人觉得可笑,没见识。大家似乎渐渐觉悟了:快乐并非能跟旅行社买到。既然有钱人都开始这么想了,穷人也会很快地群起效尤。到时候,大家通通会对旅游不屑一顾——这种情形好像叫作“扩散作用”,不是吗?   唯一让人觉得还能忍受的旅游方式是,长时间停留在一个
期刊
近期,一档由5位平均年龄75岁的老人完成的节目,在年轻人中引发热议,这让人颇感意外。  数据显示,作为国内首档关注认知障碍的节目,《忘不了餐厅》的受众分布中,39岁以下的受众人数占该节目观看总人数的67%。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绝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年轻一代成了故事的主要讲述者。  《忘不了餐厅》烹制了一桌“精神治愈”的温情盛宴,新的话题也在持续发酵,社交平台上,与“阿
期刊
我读的高中是市里最好的高中,同学大多聪明过人、勤奋非常。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级几十名,这对初中时几乎每次考试都拿年级第一的我来说,简直是个致命的打击。   于是我挑灯夜战,但成績只有微弱的起色。   诚然,高中的学习模式和初中时的全然不同,但回想起来,这倒是次要的,关键是我的自尊心、自信心在一次次的失利后已溃不成军。   好在,语文仍是我最擅长的科目,我的作文时常被当作范文在班级间传阅。这大
期刊
一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支教的两年里,郝琳硕走访过松桂、西邑两个镇30多个学生的家庭。跋涉在云南乡间的山路上,她偶尔会有恍惚之感,仿佛自己仍然在纽约的街头喝着咖啡,吃着三明治,姿态优雅。  第一天上课,郝琳硕穿了一身西装套裙,让学生们大为惊讶。在那之前的一个月,她还以交换生的身份在哈佛大学的校园里生活,更早是在罗切斯特大学读金融学本科。其他经历还包括在纽约瑞银公司做私人财富管理实习生,在金
期刊
独作异乡客,有时也想出个远门,走访好友。  每回一产生这般念头,我就选择在秋天出行。因为日本山多,秋风拂叶,金光清辉,令人心旷神怡。  从神户开车,乘轮渡抵达博多港,再驱车前往九州的山口县。好友说他住在山里,道路又陡又险,尽是上下坡,拐弯又急,开车危险,劝我换乘电车。于是,我照办了,准备从防府站上列车。  这是一个小站,只有几条乡村线路,大多数属于单车道,迎面对开的列车需要错车。而且,这些开往乡村
期刊
整个二月都在下雨,冷雨不断地把就要来临的春天打回去,春寒料峭,有时比冬天的严寒更令人沮丧。我坐在房间里,会想到年轻时的海明威,这样的早春冷雨,也是巴黎唯一令他觉得悲哀的时刻。他那时待在巴黎一个旅馆的顶层小房间里写作,写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坐在炉火边,剥个橘子,把橘子皮里的汁水挤在火焰上,看毕毕剥剥蹿起的蓝色火焰,然后,他会站在窗前眺望千家万户的屋顶,并对自己说:“别着急。你以前一直这样写来着,你现在
期刊
板栗园在洪庄到天桥之间,离洪庄大半里地,离天桥大概三百米。那时候,洪庄与天桥是一个生产队。板栗园里长年黑乎乎的,树都很高,很粗。树底下套种着一些豆子、油菜。早晨,南方的天光洒在板栗树头,那些新发的树叶,开始竖起一根根的小青刺。而天光,漏到地面上时,变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就像村子里那些黑白相间的狗。板栗树不结果子的时光,整个板栗园里除了孩子,很少有人来往。孩子们把这里当作天堂,甚至,他们在这里“结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