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教学设计

来源 :儿童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制定依据rn 1.教材分析rn 《杜鹃》是一首法国儿童歌曲,由我国音乐教育家裴言根据法国儿歌曲调填词,歌词活泼生动,曲调简洁明快.旋律为三拍子,大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三个结构规整的乐句构成,前两句对称,采用模进的手法,落在不稳定的三级音上,引出带有衬词模拟声音的第三句,最后结束在主音上.歌曲用杜鹃轻巧的“咕咕”声,形象地和儿童们对话.在演唱中运用轮唱的演唱形式,很好地表达了歌词的意境.此起彼伏形象地表达了开心快乐的心情.
其他文献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写下了七 律《送瘟神二首》,并在诗前加了一段十分感人的前言:“读 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
期刊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首席官,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将书本上的内容一成不变地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地通过模仿等形式来接受知识.音乐课显得枯燥无味,学生成了音
期刊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1976年高中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的119中学是北京市朝阳区最差的学校,社会上流传一句话:“119中门朝北,不出流氓出土匪。”十年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世界音乐教学范围内受到广泛推崇,对于各国的音乐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由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先生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传统的由政府单一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多层次的社会服务需求。在此背景下,推进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不仅有
雷霞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7期撰文认为,除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外,手机已成为传播领域又一生力军,并且其地位日益上升。继美国Sprint公司2003年年初宣布推出其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廖梦醒与廖承志姐弟俩携手献身革命的事迹,不仅功勋卓著,而且极为罕见,堪称佳话。在东京接受孙中山、宋庆龄教诲1915年2月,东京青山七丁目涩谷,廖仲恺
朗诵教学法,又名朗读法。将朗读法运用于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唱歌的语言器官,使他们在协调的状态下有感染力地,高位置地朗诵歌词,寻找正确的发音
教材背景及分析:rn这首歌曲是三年级第五册的一首歌曲,本单元主题是“快乐的游戏”.歌曲《捉迷藏》运用拟人化手段表现了“春” “夏”“秋”“冬”四个娃娃的顽皮、可爱的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