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活真的很美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力逐梦的旅途中,生活给予每个孩子的感受与记忆才是最珍贵的礼物。孩子终究会成为普通人,但是普通人的价值就是热爱生活中的每一天,享受每一个当下。
  我身边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抱着“唯愿孩子健康成长,其他别无所求”的想法;等孩子上了学,又开始怀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眼见孩子考上了很普通的高中,家长们于是不胜唏嘘:前半生都在“与天斗、与地斗、与孩子斗”中消磨,最终不得不接受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这些家长的感悟告诉我们:孩子并不一定要取得多么骄人、伟大的成就才算成才,就算没有成功又怎么样呢?一味地追求成功而忘记了享受生活,这才会成为孩子和家长最大的遗憾。
  这让我不禁想起动画电影《心灵奇旅》中的桥段:总想成就一番伟业的音乐教师乔伊和自命不凡、桀骜不驯的“二十二”来到他生活的地方。起初,“二十二”对周遭的一切都非常反感,直升机的轰鸣声、施工的噪音、嘈杂的人群令她的“社交恐惧症”一次次发作。但自从她吃了一次披萨后,就再也不能忘记它的味道。她原本是个讨厌音乐的人,却发现自己爱上了地铁站通道里流浪歌手弹的吉他乐曲。在融入了乔伊的生活后,她觉得地上的排风口很好玩、餐厅的橱窗很好玩、街上擦肩而过的父女很幸福、微风吹起的落叶很有趣,连随风起舞的枫叶种子都能让她看得入迷……她突然发现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所蕴含的乐趣,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原本一直身处其中而浑然不觉的乔伊,也看到了平时被自己忽视的很多东西,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不只是目标、成就。生活还是活在当下,活在此刻。”
  在全力逐梦的旅途中,生活给予每个孩子的感受与记忆才是最珍贵的礼物。孩子终究会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的价值就是热爱生活中的每一天,享受每一个当下。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培养出热爱生活的孩子呢?
  带孩子感受季节的变迁
  大自然赋予每个人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四季的交替和变化、生活中的美丽景色就在那里,等着人们去发现和感受。每天困在书本前的孩子、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家长,有多长时间没有感受外面世界的缤纷色彩了?我们每天都在生活着,都被万事万物环绕着,但又何曾真实地感受到世界的千变万化?
  为了让孩子不再不食人间烟火,与生活贴得更近,家长不妨带孩子走出家门,春天带孩子去郊外踏青、去广场放风筝、去观看解冻的小河;夏天荷花池边拍照、下小雨时出门去街道踩踩水、尝尝夏天第一口冰淇淋的味道;秋天带孩子捡落叶、到公园观赏盛开的菊花、感受秋风的吹拂;冬天带孩子吃冰糖葫芦、雪停后出门堆雪人、去滑雪场滑雪。当孩子不再做“温室里的花朵”,而是顺应四时的变化去尝试、去体验,就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对万事万物、各种生命的姿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引导孩子观察生活
  平时家长总有机会带孩子出门,无论是开车还是乘坐地铁、公交,不要让孩子坐在座位上玩手机或玩玩具,而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外面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穿什么衣服,带孩子吃饭时选择靠窗座位看看窗外的风景和匆匆的路人,带孩子去超市时让孩子帮忙推购物车,学着了解平时爱吃的蔬菜、水果都是什么价格,在没剥皮、没做成菜时长什么样子,产地是哪里。
  当孩子习惯了随时观察周围的环境,并在对某人某事某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向家长提出疑问时,家长一定要积极回应孩子,鼓励和夸奖孩子的探索精神,并逐渐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对相关事物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始终对世界怀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世界更加友好,对生活更加热爱。
  让孩子布置最美书桌
  孩子每天生活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审美取向、性格养成,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房间,但在家里,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别、身高、喜欢的颜色,让孩子自己挑选书桌,并看着家长组装或帮家长一起组装。
  孩子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储物盒、台灯、文具等擺放在相应位置。当孩子上了初高中后,可以在即将面临中考或高考前,从网上给孩子选购倒计时桌历,还可以让孩子将旅游时买的明信片、参观著名高校时买的纪念品、喜欢的小摆件放在桌上。孩子在学习感到困乏或想偷懒时,若看到书桌上的上述物品,说不定会更有决心和动力。
  鼓励孩子收藏充满回忆的物品
  从小到大,总有一些物品是孩子喜欢的,是给孩子留下最深记忆的,无论是孩子小时候去哪里都带着的毛绒玩具熊,还是孩子上幼儿园时得的“全勤宝宝”奖状,或者孩子第一次去沙滩玩捡到的海螺、贝壳和鹅卵石……这些看似不起眼儿的小物件,都蕴含着孩子美好的回忆。
  家长要尊重孩子保留这些东西的权利,不应该以占地方、太乱了、没用了为理由,不经过孩子的同意就处理掉。而是要鼓励孩子收藏这些充满温馨和美好的小东西,指导孩子把他们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或盒子里,让孩子对昔日的快乐留下更深的印象,珍惜生活中的“小确幸”。
  带孩子去看另外的风景
  我曾经看过一句话,感受颇深:“你以为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和平的年代、无忧的前途、平静的生活,总会让孩子有一种“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感觉。家长应该敢于打破这种“看上去很美”的错觉,带孩子领略生活中另外的风景。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环境艰苦、条件恶劣的山村,看看那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看看他们穿的衣服、用的物品、住的地方,还可以让孩子和山村孩子一起干农活、摘果子、喂兔子,让孩子和山村孩子一起吃饭、喝水、游戏,回家后听孩子谈谈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孩子更懂得珍惜拥有。家长带孩子坐火车外出时,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南来北往的旅客,在嘈杂的环境和熙攘的人流中,当家长向孩子讲起苏轼笔下的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更容易引发孩子的思索和感触。
  亲爱的孩子,这世界也许没有那般绚丽,但如果你愿意放慢脚步,用心体会生活,感恩周围的一切,也许你会发现其实世界没那么糟,甚至远远比你想象的更美好!
  (责编  宋行军)
其他文献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浙籍学者为甲骨文等古文字学的创立、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甲骨学研究来说,“草创时期”(1899-1928)和“发展时期”(1928-1937)有孙诒让筚路蓝缕,开拓榛莽;有罗振玉凿破鸿蒙,钩沉索颐;有王国维考地征史,挽世绝尤;有王襄鉴定购藏,首创字汇.1949年以后的“全面展开时期”,有唐兰审于点画,多有发明;有陈梦家继往开来,综合研究.今天,裘锡圭先生和曹锦炎先生“退而不休”,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牍、帛书等多个领域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继续为古文字
义务教育“双减”新政有深意  最近一个时期,全国上下都在讨论的一个话题:如何落实中央的有关基础教育的“双减”政策。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全社会和每个家庭,都在认认真真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家长养育孩子的教育成本过高,孩子在校学业负担过重,在教育目标上过度追求功利化、短视化的不良倾向和问题,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家长放下负担,让孩子放松
期刊
开学伊始,天津市小淀中学的全体师生欢聚在绿茵操场,举行了主题为“护心成长,快乐相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首先为学生作了主题为“拥抱情绪小怪兽”的心理讲座,并通过心理实验“白熊效应”引导学生面对负性情绪要积极觉察与接纳.
期刊
汉魏六朝已有汉地西域诗,隋代数量增加.唐代朝域扩展,中原与边域和周边通商增多,西域都护府都督府与“入幕制度”使诸多官僚将帅文人邀功西域,边地生活和战事成为唐诗的重要内容.边塞西域诗多描写赴边将士之悲壮、离别、思乡与戍边战事之雄浑并形成流派;汉地西域诗涉略边域风貌、风物、技艺、信仰等,尤其于元明都城.清代西域诗亦多戍屯和风情类,较唐代之内容与数量愈多.其风土风习勾连西域文化蕴涵与源流.诗词、绘塑是文化认知的浓缩、透视与情感抒怀,民俗、信仰、艺术、竞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要素、载体、镜像.笔者以汉地诗钩沉佐证西域
2021年6月18至19日,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办,首都博物馆、《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史研究会、北京地理学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北京文化特征与文脉传承——第二十三次北京学学术年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举行.
期刊
本书以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传承、发展、创新为研究重点,通过全面收集江南地区的家风家训文献,对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形成、发展、特点及新时代的创新进行全面的讨论,并对家风家训与江南区域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的家风家训和家族活动提出相应的看法,并就下一步如何推进长三角地区传承优良家风活动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措施,其中既有全局性的论述,又注重个案分析,在具体研究中,除了以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外,充分借鉴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分析手段,力求结合个案研究和量化分析,文本解读与调查走访,宏观与微观、动
期刊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的落地实施,陆续传来线上及线下学科机构转型的消息。困扰家长们许久的“拼爹式补习”“天价培训班”“巨额补课费”终于偃旗息鼓。但部分对补习班抱有依赖心理的家长,又开始担心自己没时间、精力、能力辅导孩子,孩子一旦不再进行线上或线下补习,好不容易有点儿起色的学习成绩又会一落千丈,到时候孩子越来越跟不上,最后为孩子费尽心思想办法补救的,还得是家长。  其实,“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
期刊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这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重要举措。可是,一些家长却因为《“双减”意见》的发布而慌了手脚,因为他们一直习惯于由培訓班来代替自己管孩子,自己仿佛失去了陪伴孩子的能力。  回归家庭。从一些家长来咨询时的陈述中我发现,他们当父母十多年来,和孩
期刊
从一份调查报告谈起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一时间,该政策迅速引发了相关各方的热议。  就此,《中国教育报》于近期针对“教育培训”话题做了一份市场调查,目前已经有将近7万人参与。首先,参与调查者的子女小学学段(52%)和初中学段(23%),总人数达到75%。这凸显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家
期刊
补自学能力: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第四点第14条指出:“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双减”意见》同时强调:“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