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of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作为阅读方式之一,是指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体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本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的观点,并从重视朗读的依据、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教学的方法三方面对朗读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 重视朗读的依据 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教学的方法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就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课程标准对朗读的总要求。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三分文章七分读”,在朗读中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而且还能让人在目视、口诵、耳闻、心通的全方位感知中增强语感,从而提高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朗读,是语文基础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语文素养的提高。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重视朗读。相信只要教师重视朗读,引导学生多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练,在读中思,在读中想,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以下,就是我对语文朗读教学的一些粗浅见解。
  
  一、重视朗读的依据
  
  从历史角度看,古语云:“舌根生智慧!”古往今来,多少大家都是朗读成就的,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
  从教学论角度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中心论”已经逐步代替“教师中心论”。高声朗读则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做法,且在激昂的朗读中,能够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起乐于学习的坚定信念。
  从心理学角度看,高声朗读不仅仅是口头的运动,而且是一个调动综合思维的枢纽,是神经系统激活的有力工具。高声朗读还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从发展角度看,能说会道,是对当今学生的一个新要求。在大声朗读中,各种音节的发音,为学生的口才全面、系统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而且在大声朗读中,背熟了不少课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熟能生巧,如果嘴巴经常大声读,加上丰厚的素材作为积淀,学生肯定可以嘹亮、自信地谈吐。
  
  二、朗读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朗读有切身的体会:假如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假如不读,学生就无从感悟文章;假如不读,学生就难以理解文章。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认为——不读,就不是语文课。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抓好朗读,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据此,我把朗读的重要作用归结为以下几点:
  1.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方式,而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
  2.朗读可以创造语言环境。在没有语言环境的中国,大声朗读是创造语言环境的最好方式。
  3.最有效的记忆是肌肉记忆,朗读一次,肌肉锻炼一次,记忆加深一次。
  4.朗读是最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之一,从而带动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5.朗读有助于状态的调整、压力的缓解、士气的提升和身体的修复。
  6.朗读可以锻炼口才、改善发音、锻造冲天自信。
  7.坚持朗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格,提升一个人的气质。
  8.朗读能提高思维能力。古语云:“每日必读、读则必进、进则必思、思则必悟。”
  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成章入口,才能出口成章。
  
  三、朗读教学的方法
  
  提倡朗读教学意义既然如此重大,那么,如何进行朗读教学呢?我认为需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要加强范读,子师以“读”,孰敢不“读”?好的范读不仅可以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精神享受,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威信。
  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应针对学生朗读中音量偏小,速度过快,破句多,缺乏感情的缺点,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辅导。笔者对学生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娱自乐,自我满足的特点,不要怕人笑,要大声地大胆地忘情地旁若无人地甚至“肆无忌惮”地朗读。这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有效地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
  再次,不要忘了技巧训练。对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进行专门指导。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范读、领读、带读、接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我相信,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运用创新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独特的感受,读出个性的思考,读出对文本的理解,朗读就会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有情趣,朗读教学定会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举足轻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语文阅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所有的学习材料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茶叶中铜的含量,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选定条件下,样品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9%,铜的加标回收率为99.1%。本方法适
本人听了不少课,觉得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因此我觉得有效教学应该是我们一直追寻的最终目标。  有关理论介绍,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将荧光检测器与紫外检测器串联检测食品中的糖精钠含量。该方法与常规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增加了荧光检测器。两个检测器相互验证,能够避免单纯用紫
语文教学干什么?叶圣陶先生说得非常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语文教学必须狠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语言教学,“两个基本点”就是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根本,是重点。  前不久,笔者聆听了《秋天的雨》一课,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师本着语文课即语言教学训练课这一中心,构建了一节生动的语言教学训练课,学生们不仅体验到了秋天的美好和快乐,还充分感受
当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被国内外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在任何战略实施当中,人才是其成功的基础,对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来说必然需要大量的航运人才,才能够为战
留日教育乃甲午战后清末留学教育的核心。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对日本刮目相看,主张派遣学生赴日游学。留日热潮出现于1903年,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顶峰。而此期间正是杨枢出
生命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育是生命活动的需要。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旨在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有着责无旁贷的作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用自己的情感阅历和生活体验理解和挖掘文本的丰富人文内涵,激发和引导学
对山东地区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较系统的品质测定,分析了小麦品种间籽粒品质、面粉品质、面团品质性状及烘焙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山农12号籽粒和麦粉品质性状较好,面团具有较
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明显了。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本专题通过演讲、问答、辩论这三种形式引导我们学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