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学科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更好地提升重点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水平,分析了传统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根据科研活动特殊性,以思想灵活,敢于摸索为核心,设计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模型,把学生流、资金流、设施流等作为基础流,组建模型框架,利用计算机获得模型的坐标图像和二维图标,依照模型操作流程得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即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优势,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制定系统培养计划,保证创新人才全面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
其他文献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接产技术的要领,以提升教学效果,设计了助产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内容,凸显虚拟仿真在助产教学中的优越性。助产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建设内容包括实训教学系统、实验教学案例、实训仪器、实验教学案例四大部分。以助产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实例为例,阐述了临床思维训练系统和助产技术单项技能训练系统在平台上的功能和可视化的优越性。结果表明,该技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内化助产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接产时实际处理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和提取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相(粒径<0.45μm)、胶体相(分子量>1 kDa,粒径<0.45μm)和真溶解相(分子量<1 kDa)的活性磷酸盐(SRP)和溶解态总磷(DTP),初步探讨了不同相中各形态磷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切向超滤过程的SRP和DTP系统空白分别为ND~0.001 mg/dm3和ND~0.005 mg/dm3,均未高于方法检出限;样品质量回收率为92.3%~100.0%,满足80.0%~120.0
针对工程力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实验力学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探索了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从PBL教学流程、课程的实施及实施效果三方面出发,举例说明了PBL教学在实验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项目小组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互相沟通协调能力、掌握丰富的跨学科知识,达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通过消防安全教育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结合,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创新实践。相比传统安全教育的方式虚拟现实技术为消防安全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该方法有着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国际设计研究院团队开发了校园火灾逃生虚拟教学系统,研究多模态交互机制,开发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面向消防安全教育的在线平台,在消防、学校等典型场景进行了示范应用,该系统模拟火灾发生,进行逃生演练,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用户更有临场感,更有助于用户有效地学习到火灾逃生的知识技能。
海岸线资源综合评价是提高海岸线利用综合效益的基础,也是合理开发海岸线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海岸线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对海口市海岸线资源进行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海岸线的开发强度较高,中心城区>西部片区>东部片区,其中生产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储备岸线分别占岸线总长度的13.61%、38.01%、39.48%、8.90%;海口市海岸线资源按照开发功能可分为港口码头、渔业养殖、生活旅游、生态保护、储备岸线等5种类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