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pia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熟知课文内容。
  2.知人论世,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神奇、壮观的海市蜃楼听起来是奇闻,然而多数人无缘目睹。今天,就让我们在蒲松龄的带领下,一起走进可与海市蜃楼媲美的“山市”幻景。(板书文题、作者,同时投影出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读出停顿和节奏;学生静听,圈画疑难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采用默读、放声读等形式。
  (2)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全班齐读,整体感知。
  思考:文中哪些内容描绘了山市变化的全过程?余下的内容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开头到“恒不一见”是第一层,说明山市难得一见;从“孙公子”到“遂不可见”是第二层,描绘山市从出现到消失的全过程;从“又闻有早行者”到最后为第三层,补充叙述,照应开头)
  三、研读课文,品景悟情
  1.听录音,依据内容勾勒山市奇景。
  思考:“山市”由出现到消失可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①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②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③高潮、消失阶段——危楼的出现,渐如常楼、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山市“变”的特点?文章是以什么为序展开描述的?
  (明确: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以时间变化为序展开描述)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偶见奇景,目击者的心理产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见孤塔突现,跟实景相差无几,不得不惊讶,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惑;待宫殿呈现于眼前,明白为山市,然而还是很惊奇;山市稍纵即逝,感到可惜、怅惋)
  (2)“山市”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明确:略写城郭;对山市的整体布局和局部事物不做细描,而是详写“危楼”奇景)
  师:作者为何如此安排材料?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
  四、走近作者,升华主旨
  师: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连续4次参加举人考试却全都落榜,直到71岁才补为贡生。他生活在明清交替的历史年代,始终没有放弃高升的幻想。然而随着幻想的破灭,他产生了“孤愤”之情,并将其运用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由此不难看出,作者欣赏“山市”中的人物风姿,向往“山市”里的生活气息,他借瞬息万变、赏心悦目的山中蜃景表达内心的“孤愤”之情。
  五、当堂训练
  略。
  六、课堂小结
  师:“山市”变幻莫测、美妙奇特。这虽是大自然的馈赠,但又何尝不是作者内心之诉求,心中之向往?
  【教学反思】
  综观这堂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信心不足。本次活动邀请到的专家、名师众多,仅江苏省特级教师就有7位,在他们面前执教公开课,压力如山。临上课了,我还在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山市”的关键词是“变”,但如何以“变”贯穿整堂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没有做好。
  二是耐心不够。整堂课的主体教学部分,我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厘清文章思路;第二环节,研读课文,品景悟情,围绕“变”字步步追问、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景物变化、时间变化中,感受山市“虚无缥缈、瞬息万变”的特点,在心理及情感的变化中,体味作者的失落、怅惋之情;第三环节,走近作者,升华主旨,主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甚至延伸到对《聊斋志异》的创作主题的了解。其中,第一个环节没有什么问题,进行得比较顺利;但第二个环节,尤其是对情感的领悟却出了问题,因为即便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未能引领学生读透文本,结果挤兑了后面的教学时间,致使第三环节显得浮光掠影。回头想想,如果我当时能够耐心一点,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交流的机会,课堂效果应当大不一样。
  三是方法不多。按照预设,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应当是朗读,即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遗憾的是,原本设想的亮点竟成了不折不扣的缺点。我事先在自己班上试上过一次,提问学生:“谁能美美地读一读?”一位学生读后,我感到不太“美”,于是让全体女生齐读,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后来,我干脆综合采用范读、默读、大声读等形式,终于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而本堂课上,由于有些环节耗费的时间太多,导致朗读不够充分、没有到位。“山市”变幻莫测,学生如果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这一特点,将目光定格在表示时间变化、心理变化、情感变化的词语上,当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尽管这次活动早已结束,但对于我,它永远是起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赞化学校)
其他文献
2011年3R9日中国北京——荚特尔公一司携手众多产业台作伙伴在北京水立方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产业盛典.共赏第二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所呈现的卓越智能特性和前所未有的视觉震
根据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内梅罗指数法的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长春市内河流进行了综合水质评价,在多方案的比较论证结果下选取了高锰酸盐指数
分析了影响黄河下游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因素、非技术因素,从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方面探讨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思路,提出实现引黄灌区灌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要坚定可持续发展
爱普生这款会打印照片的数码相框Epson PictureMate TM PM310,是“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跨界潮品,创造性地将照片打印机和数码相框这两项功能完美地融于一体。机身小巧携
摘 要 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不健康的家庭环境造成的。在教育中,需要把握自卑学生的心理,寻找对策,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实施有效教育。  关键词 自卑学生案例 转化对策 有效德育  案例:小丽(化名),女,初二学生,微胖,很自卑。她不愿到人多的地方,甚至连学校的集体活动都不愿参加,人多时非常难受、烦躁,人际交往受到影响,常感觉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平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在一次物理习题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道习题。例一,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92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43N(g=10N/kg)。求:(1)物体
信息社会,数字化已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初,常州市初中自觉数学教育潘建明名师工作室团队在常州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成为了常州市初中数学网络课程开发的先行者。笔者有幸参与了该项目,和其他成员一起开发、设计了大量教学案例和基本素材,并进行了一定的实验和尝试。目前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将‘微视频’有机渗透于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为日常数学课堂教学服务(工具主要是Camtasia Studio
多西紫杉醇是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具有广泛的抗癌活性。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是治疗晚期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的有效药物。最新文献报道:多西紫杉醇已逐渐成为化疗晚期胃癌的有效药
摘 要  隐性分层教学只有在“隐”字上做足了文章,才能让隐性分层教学发挥有效作用,课堂才会释放最大能量。  关键词  隐性分层 课堂 隐性策略  对于“隐性分层教学”,我们很容易误解或者偏解。有的教师索性淡去“隐性”二字,以为“隐”来“隐”去,还不是以“分层”为主,何必这么麻烦;有的教师则认为,既然是“隐性”,教师大可袖手旁观,“隐”退一旁。其实,“隐性”是相对于“显性”而言,它既体现了教育公平的
无论多大的风雪都抵挡不住热情的消费者,在拥有了最终幻想13之后,手里的本本是不是也该随着愉悦的心情更换出新了。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左手一台华硕UL30Vt笔记本,右手一台P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