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师要重视范读、领读,培养小学生的乐读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儿童的模仿性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范读时,我注意示范感情、语气和音调、速度。例如,我教《欢庆》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燃烧的火把”,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领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体会诗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一个个犹如置身于欢庆.热烈的节日氛围之中,亲身感受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欢乐情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并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教师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领会了文义,展开了想象,体验了情感,而且学会了断句,纠正了方言。
  2.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充分利用插图引路
  教材中不少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切不可对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视而不见,而要充分利用它们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使观察与朗读相得益彰,让这些插图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如《荷花》的课文插图,在一泓清澈的池水中,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白色的荷花娉娉婷婷地从中间冒出来,宛如一个个姿态各异的美丽仙子在随同我翩翩起舞。教学中,我通过对画面的渲染,使学生既获得了整体的形象感知,又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身不由己地走进荷花池,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仙子。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对美好的事物有着最强烈的心灵感应,他们发现并喜欢上美丽的荷花。“言为心声”,对描写美景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这些优美的语句因此而变得亲切可爱。此时,有感情地朗读正是他们情感心声的需求,学生图文对照,感悟、体验,读出感情,读出赞美,这是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所取得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養预习能力,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预习课文
  为了保证预习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建议在三年级开始阶段,学生在课上由教师指导完成预习。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可以按这样梯度递进:教师课上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外预习与课上指导相结合——课外预习,课堂检查。这样几个层次循序渐进,学生的预习能力会得到切实提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明确预习任务。
  主要是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认读,力争能够读正确;练习查字典,解决字义和词义的疑难困惑;初步建立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尝试找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2锻炼自主识字释词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或者同桌合作识字,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弄懂生字生词的意思。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学习经验会更牢固。
  3.3反复读书,尝试复述课文,尝试感知、把握课文大意。
  要给足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书读得充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学生尝试复述课文。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在预习后将课文大意父母或讲给好朋友听。
  4.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4.1从“诵读”走入文本。
  课堂上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朗读方法,如教师范读、配乐朗诵、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文本内容,通过不断诵读,感受作家的情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军神》一课,课文以刘伯承和医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没有叙述性的语言。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大家评议,体会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不同的内心活动。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桂林山水》一课,纯粹写景抒情的文章,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读出感情,读出感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2挖掘文本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从而走入人物内心,深刻解读文本。
  例如《鸟的天堂》一课,文中描写各种鸟在榕树上欢叫,既写出鸟的颜色,又写出鸟的动态,此处,引导学生想象:还可能有什么颜色的鸟儿在怎样欢叫?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内化为深刻的感悟。
  5.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的问题意识缺失,要么不敢、不愿提出问题,要么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讲课前,学生都要先读一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笑而置之,有的说没有问题,即便提也只是提及皮毛;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我问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对望,或摇摇头,或一笑了之,即便有问题,手也似举非举,不敢也不愿提出来。学生的这种反应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倒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就像每个人都看到过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但没有谁能像牛顿那样思考: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往下掉?正是为解答这一问题,牛顿才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理论与实践,有力地证明了: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农业发展遭遇瓶颈,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已对我国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及消费水平提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切实有效地持续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稳定良性发展,已成
期刊
【摘要】零售药店为了保证自己的正常运营会于店内存储一定量的药品,但在进货存储过程中是无法把握今后药品销售动向的,所以许多药店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量的滞销药品,这些药品普遍到了近效期,不仅占着药品柜台的位置,浪费着资源与资金,最终大部分还是需要报损处理,对药店经营带来的冲击。本文就围绕药店滞销药品的销售对策进行讨论,以此来为药店经营策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店滞销药品;销售;对策;分析;
是近年大学语文教育领域内的可贵改革.但作为当前自由主义积极重构意识形态的一个象征性“事件”,它在编排理念、阐释框架以及在具体编排中让什么声音凸显出来和不让什么声音
我国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是1999年从中等医学教育与短期培训班开始起步并日趋成熟.探讨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专业教师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存在的
期刊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治疗中预成纤维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牙组织缺损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金属桩修复(对照组,66例,患牙82颗),与
加拿大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比较完善,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成状况,其次总结加拿大社会保
期刊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致死率可达100%,主要由狂犬病毒所致,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染给人类.该疾病临床表现为狂躁、恐水、恐声等,属于乙类传染病,必须进行
如何让一个标准能贴合成本开支实际,支撑“一一对应”的管理真谛,构建一个玻璃般透明的任务管理系统,使隐蔽或模糊业务支出变得无处遁形,推进标准成本涉及作业的规范发生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