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3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是当前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低碳经济是在化石能源过度利用以及一系列导致高碳排放被重视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也相较以前大有不同。本文在对低碳经济和低碳交通运输概述以及对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低碳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1 引言
  交通运输是三大碳源之一,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已经成为阻止全球变暖计划中最难攻克的部分。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制定了以低碳发展为基础的相关政策或法规。中国是最早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严重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近十几年来也在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理论与低碳经济实践。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1]的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到2015年,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2 低碳经济与低碳交通运输
  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2]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3]是针对化石能源、高碳产品生产以及高碳行为引起的高碳排放问题,以提高碳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能源消费和废弃物减量化排放为发展原则,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能源体系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升级为主要手段,以城市建設、市场构建和政策保障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包含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市场、低碳政策等一系列新内容。
  2.2 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模式
  低碳交通运输[4](Low Carbon Transportation)是指在交通规划、生产建设、营运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关注碳排放问题,通过合理引导运输需求,优化运输装备、运输结构与用能结构,提高营运与能源效率,并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社会伦理文化培育等方面,共同减少碳排放总量,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全周期、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的体系与实践。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模式就是立足交通运输系统整体,统筹整体功能和局部利益,在追求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中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3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发展研究
  3.1 发展环境的PEST分析
  3.1.1 政治(Political System)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主要指国家关于交通运输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态度等。中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就着手制定新能源政策,21世纪初就非常重视节能减排的法规政策制定和实施,1995年1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共同制定了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2005年2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之后,我国相继出台《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经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3.1.2 经济(Economic)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主要指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等,这些要素均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的预期,我国的GDP将年均增长7%,城市化率将从47.5%提高到51.5%,外贸进出口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结合目前低碳经济的大势发展趋势,高耗能产品受到一定的抑制,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这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3.1.3 社会(Social)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主要指人口环境和文化背景。我国仍是人口大国,从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人口数仍持增长趋势,截止至2012年已达到13.54亿人。我国城镇、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支出均呈增长趋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从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得,人民生活质量、居住条件、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等均逐年提升。并且人民文化、教育和卫生水平都越来越高,人们的价值观也随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越来越注意到环境保护、低碳出行的重要。
  3.1.4 技术(Technological)环境分析
  技术环境主要指关于交通运输的发明、与交通运输企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目前,我国对车辆新型燃料、新型运输车辆的研制和使用一直持续不断。
  3.2构建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低碳交通运输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运输方式是其核心内容。
  (1)节约资源,大力倡导低碳能源。首先,交通运输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岸线、水运资源,而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交通运输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适应我国交通运输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做到合理布局,经济可行、节约和保护资源。同时,化石能源等是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而低碳能源则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能源,因此,使用低碳能源并大力发展其他可替代新能源是发展低碳交通运输的一项重要战略。
  (2)技术创新,积极推行节能减排。交通运输技术创新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除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低排放低耗能交通工具的开发均对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有一定的功效,是发展低碳交通运输额必备技术支持。节能减排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运已有很长的历史,但还需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相关政策和加强宣传教育,把好驾乘人员的节能关。   (3)合理规划,建立低碳化的城市交通系统。首先,规划合理的城市交通体系,使其可以支撑城市功能和空间发展战略的实现,并且与周边的用地性质相协调。其次,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并鼓励中大型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最后,限制城市私家汽车的使用,由车辆组成的轿车交通系统是低效能的,调控市区私家汽车的数量,减轻城市交通压力,也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一种尝试。
  (4)政策保障,建立完善的低碳交通运输政策体系。政府监管、公共治理和政策扶持构成了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政策保障。政府可以协同运输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如志愿者团体、民间组织等,实现交通运输的低碳发展。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但是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没有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也没有专门以低碳为目标的政策工具,其中关于交通运输的政策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建立完善的低碳交通运输政策体系十分必要。
  (5)示范工程,促进低碳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典型的低碳城市、低碳活动、低碳技术进行介绍,学习其成功经验,帮助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发展。
  4 總结
  近年来,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热议,各国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本文研究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两处:(1)本文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结合交通运输业自身的特点,来研究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不再只是研究某一地区或者很笼统的战略规划。(2)本文在构建发展战略之前,先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宏观环境做了PEST分析,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构建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
  [2] U. K. Energy White Paper 2003: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carbon Economy. London, 2003
  [3] 徐玖平, 卢毅. 低碳经济引论[M]. 科学出版社,2011
  [4] 陆礼. 我国发展低碳交通的技术路线研究[J]. 综合运输, 2012 (6): 28-32.
  作者简介:马瑞婷 (1990.11--),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专业:物流工程与管理;闫洁瑜 (1988.11-),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
其他文献
特色办学是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特色办学是地方高校增强竞争实力,争取更大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现实选择.地方高校理应将特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更是学生素养能力培养的基石.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过于理想化的问题,学生无法将知识有效的运用,仅仅是用来考试.同时,由于小
期刊
本文首先对中国画的概念做了系统的论述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国画所包含的内容和基本特点。接着笔者又深入分析了中国画的意境含义和表现形式问题。最后,针对中国画意境赏析问题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必须要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知
所谓“习惯”是指人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在教育中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西方人认为“习惯”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观念、原则、美德、态度、方法”。习惯
公司法的核心就是公司资本制度与公司治理制度.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和必备要件,是公司法的基石;公司治理制度是公司成立之后得以有效运行,是实现公司成立目
在21世纪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需求,高等院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中,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本文首先分析我国
新课改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为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发展。课改方方面面无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突出学生的主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也必须及时的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也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本文以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