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村资源,开展区域活动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我园地处农村,利用农村自然物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我们的有利条件。农村自然物为幼儿常见的,由于它的直观性、可取性和神秘性更加受到农村幼儿的喜爱,因此利用农村自然物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可取的。我们立足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因地制宜,挖掘农村资源,并围绕农村资源在区角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使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在区角活动中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价值。
  一、利用农村资源,让好奇好问走近孩子
  众所周知,孩子幼时就开始探索周围世界,常常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总是喜欢问这问那: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若孩子的好奇心能得以较好地培养和发展,就会化作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种子资源是其中的一种,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于是我们把各类种子投放在区角活动中,一方面可以装饰物体,进行种子作画;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类。记得当时我们刚投放下去不久,孩子们便对各种形状、颜色、大小不一的种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提出了许多问题:老师,为什么种子长的不一样?种子从那里来?种子有什么用?可以干什么?针对孩子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首先建议孩子去收集种子,开一个种子会。孩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种子的主题也由此应运而生。孩子们从自己家、亲戚、邻居家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资源:毛豆、黄豆、扁豆、蚕豆、青豆、白云豆、、红豆、荠菜籽、葫芦籽、玉米、花生、高粱,等等。面对这么多的种子,孩子们可兴奋了,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介绍,嘴里还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原来青菜籽这么小,豆类的种子这么多,好漂亮!丝瓜子怎么扁扁的,和西瓜子有点差不多……从孩子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已被激发。
  二、利用农村资源,让心灵手巧走近孩子
  俗话说得好: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群的发展,会变得更聪明。于是在区角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开设了“美劳区”、“生活区”、“建构区”等给孩子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注重在各区中按幼儿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投放材料。如认知区由大到小的种子粘贴,蔬菜水果的分类。农村的土布,它虽然粗糙,不像丝绸、化纤等色彩艳丽和图案丰富,但质地柔软温和,可塑性强,又不用花费钱财,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有。于是将它投放在我们的区角活动中,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区域。像土布的横边粗糙不齐,我们就引导孩子在土布的下端抽调一些纬线,留下一小段的经线,制成了土布挂毯。其次,我们又为孩子准备了麻绳、布料、麦管、瓜壳、树枝等各种辅助材料,让孩子装饰挂毯;同时我们还让孩子用布料的边角做布贴画,再配上同样也是用土布制作的小画框,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叶宝宝翻跟斗”、“我的家”、“海底世界”、“捉知了”等一幅幅充满天真、稚气和情趣的图画展现在眼前。我们还组织孩子缝制土布制品,如“沙包”、“香袋”、“缝鞋垫”、“做鞋子”和“小衣服之类”。一开始许多孩子拿不住针,更不会穿线,但是经过教师的引导与自身的参与,孩子们成功了,也建立了自信;在缝制沙包和香包时,有的孩子缝的针脚间距太大,且歪歪扭扭,出现了漏米的现象。于是教师就先组织孩子们进行直线的针脚练习,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缝制曲线,并利用珠子等装饰土布制品。在活动中孩子们提高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还有审美能力。
  三、利用农村资源,让快乐自信走近孩子
  在农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中,我们不仅仅是让幼儿接触、使用这样一些材料,而是以此为媒介,让幼儿在玩玩、想想、做做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获得成功需要的满足。如稻草,这在农村秋收季节可以说是唾手可得的资源,我们就把它用于区角活动。刚开始时我们用稻草编了一些花篮、长颈鹿、稻草人等制品,孩子们一下子被这些稻草制品吸引住了,看见孩子们这么关注,我们就在区角活动中提供了干净的稻草与一些辅助材料,在老师作品的暗示下,孩子们都积极与稻草互动起来。过了几天,各种各样的稻草制品成了我们教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稻草人、稻草地毯、稻草相框、稻草蝴蝶、稻草蛇……有些孩子甚至在家里与家长一起制作稻草制品,对于孩子的作品我们都给予展示的空间,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布置在教室里,更是激动不已,当有客人老师到我们班时,便会说:“这是我做的稻草人、这是我做的地毯、我做的长颈鹿好看吗”等等。
  后来我们又引导孩子制作“稻草画框”,让孩子把稻草扎在画框边的小棒上,然后再绕上一些好看的花布,并固定好,一个画框便做好了。孩子们在画框上贴上自己设计的画或自己的照片,这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成功的需要,他们在活动中快乐,在快乐中增强了自信。
  四、利用农村资源,让想象和创造走近孩子
  对幼儿来说,能动的和富有变化的环境最具有挑战性,能使孩子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活动区则为幼儿搭建了表现自我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教师们有计划地创设了不同的活动区域,并与孩子们共同搜集了大量的地方材料,如高粱杆、稻草、树皮、豆类、沙子、石头、粘土等,满足幼儿制作和创造的需要。孩子们面对这些熟悉的材料,捏出一个个形象的动物,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讲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这时,自信与快乐围绕着每个孩子,他们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因此我们在区角活动材料的提供上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尽情地表现表达,大胆地想象和创造。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紫色的茄子、红色与青色的辣椒、红色的番茄、绿色的青菜、青色的蚕豆与毛豆、黄色的土豆、玫红的番薯、白色的萝卜、弯弯的黄瓜,等等这些五颜六色的蔬菜都是孩子区角活动的好材料。首先,提供各类蔬菜让孩子进行观察,经过孩子的观察想象,这些颜色形状各不相同的蔬菜,在孩子的眼中,便是一件件生动活泼的物体。如孩子想象出青椒像青蛙、像小鸟;白萝卜像小老鼠、小猪;毛豆夹、扁豆夹像小船;大蒜头像花瓶,等等。
  同时在孩子想象的基础上,我们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让他们与材料互动。如:垫板、橡皮泥、火柴、牙签、珠光片、各式蜡光纸,幼儿自由探索如何使用工具与辅助材料将蔬菜制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如蚕豆,在孩子的手中稍稍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便制成蚕豆刺猬、蚕豆长颈鹿、蚕豆孔雀、蚕豆小鸡等一系列富有童趣的蚕豆制品。再如白萝卜在孩子的操作想象中装上胡须,粘上眼睛,圆头处装上一个小尾巴,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鼠便展现在眼前。同时,孩子们还做了小胖猪、小白兔、小山羊、小蜗牛等一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还有大班的孩子在探索土布的由来及制作布制品时,看着自己染的五颜六色的线,觉得十分有趣,便念道:“七彩线、真美丽,一根一根排整齐,变变变、变变变,变成许多花花布,花花布,真漂亮,变成千万七彩衣。”确实在区角活动中,孩子将自己的想象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物体造型,大大地增强了孩子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使孩子感受到了农村资源的无穷魅力。
  总之,农村资源在区角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不但使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同时使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使孩子变得更加心灵手巧。拓宽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思路,使我们体会到孩子们生活的家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教育资源。作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农村资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唤醒孩子对农村资源的良好认知,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其他文献
绘本的插画多、文字少,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思维、认知和情感非常贴近,特别容易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而且,好的绘本都会传达出真善美的特质和精神,为孩子们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在长期阅读中,经典绘本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思维、语言发展、审美能力,实际上绘本阅读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与孩子徜徉于广阔的绘本之中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个关注点。  一、用“心”读图——无痕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础,也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把这些知识渗透到幼儿游戏活动中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有关知识。利用幼儿极为喜欢的游戏进行数学教育,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游戏活动的设计与运用必须为教育目标服务  游戏活动要有利于幼儿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一个游戏,教育目标不同,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如
安徽凤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明文化的发祥地。凤阳本土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基于此,我园于2009年引领滁州市课题《凤阳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2011年又再次引领安徽省课题《凤阳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尝试着把凤阳本土文化作为我园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内容。我们感到取之不尽的本土文化资源是开发幼儿智能,启迪幼儿智慧,提高幼儿能力,培养
何为“环保”?通俗说:就是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环保教育”也可以理解为保护环境的教育。说起环保,在幼儿园是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大”和“空”一直是教师在实施环保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曾经尝试过“变废为宝”,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玩具、饰品等,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比作品多,以及制作的产品在课后到底去向何处我们不得而知。大多数是在班级展示几天后最终的归宿是垃圾桶,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数是粗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