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不需要广告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t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年前,电子商务公司花100块广告费,还可能挣100块的毛利;2年前,100块广告费,只能堪堪保本;1年前,这100块的广告,如果能换回100块的销售额,都要暗自庆幸一把了。
  打广告找死,不打广告等死。
  怎么办?烧钱——做规模——融资——继续烧钱——继续做大规模——继续融资……命好的,熬到了上市,命不好的,清盘洗手自认倒霉。
  企业为什么需要广告?
  无非一个目的:吸引关注、强化认识、加深印象,进而刺激行动。
  在实体的商业环境中,消费者和商品之间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消费者接收到广告信息后,不可能马上就去终端购买产品,所以企业需要不停地进行广告刺激,避免品牌遗忘。
  原来的人际传播受制于速度和广度的效率障碍,根本不具备规模化的商业价值,所以除了大众媒体广告外(含市口广告和终端广告),企业别无他法。
  但在电子商务的世界里,一切都改变了。
  互联网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零距离。当消费者被信息有效刺激后,他可以在第一时间访问网站、了解商品、实施购买,完全不存在时空障碍。电子商务的刺激响应周期以秒论,不像实体零售那样,响应周期以周论、以月论。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已完全不需要持续的广告投放,好好守住你的会员就可以了。这段时间李国庆、刘强东都在吹牛说要缩减广告,就是这个道理。
  互联网还实现了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零距离。自从有了IM、E-mail、BBS、SNS、微博等一系列网络私媒体,以个人为中心的微传播,已经具备了商业应用价值。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凡客体”,已经为我们预演了网络微传播的速度和广告。互联网四海一家,一条信息被人际传播了6次,完全有可能传遍全球。运用好网络私媒体,把人际微传播的力量发挥出来,电子商务还需要广告么?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两个我们曾经在罗莱家纺电子商务上操作过的微传播案例。
  今年3月21日国际睡眠日,我们鼓励部分消费者把睡眠日的活动信息,分享到他的开心网和微博上,就可获得一定的实物奖励。结果有近1000个会员参与了这个活动,当天他们的微博和开心网转帖,为我们带来了超过5万个独立点击。如果按照10%的CTR(曝光点击率)计,这些分享到微博和开心网上的活动图片,至少曝光了50万消费者。1000份奖品,换来5万个访客,外加50万的曝光,够震撼吧。
  4月份,我们又尝试了一拨“姐妹淘,低至5折”的好友拼购活动:春季床上套件,一次性购买2件9折,3件8折……6件及以上5折。知道是什么结果么?95%以上的订购消费者,都发动了周边好友,凑足了6件产品,当月的平均客单价达到了1800多元,是往常的4倍。这就是人际推广的力量!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带给企业的价值是什么?是低价么?显然不是,这是消费者价值,而非企业价值。你可以低价,别人也可以低价,低价是行业特性,而非特定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的核心,是成本的竞争和效率的竞争,而成本和效率,恰恰是互联网可能带给企业的价值,譬如利用网络微传播,大幅度地削减营销成本;譬如利用高速信息反馈,实现供应链快速响应,等等。
  毫不脸红地讲:只要你的网站有了第一个会员,利用互联网人际微传播,我们就可以零成本滚雪球。
  这才是电子商务。
其他文献
跟一个拒绝风险的保守客户大谈你产品的创新价值和回报,只会加    老冯给小周讲完最后一种客户关系后,狠狠地喝了一大口茶。  “客户的第一个属性——采购角色,分别有拍板者、决策者、评估者、使用者这4个角色;第二个属性——和我们的关系,分别有导师、支持者、中立者、不支持者、反对者这5种角色。”  小周趁机扫了一眼自己的笔记,接着问道:“那最后一个属性——客户的性格,怎么讲呢?做生意还要分析客户性格?”
期刊
单看下面这种悬殊的产品对阵,基本可以想象它对诺基亚渠道库存、终端推销、  宣传推广和顾客认知的挑战!    诺基亚的高额库存源自何方?    人们往往把智能手机市场的讨论重点放在操作系统上。例如手机业内人士关注的诺基亚“双系统并行模式”:诺基亚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正向Windows操作系统转移,但中国市场将依然保持塞班系统的主流地位。  这其实没有什么意外的。  2009年诺基亚塞班系统在全球占有4
期刊
不久前我们去做了一次拓展训练,其中有一个七巧板的游戏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下严重剧透,没拓展过的请跳过此文)。  当时我们十七个人被领进一间屋子,两人一组,一人落单自成第九组,坐在围成一圈的椅子上,墙上挂着一张分组成绩表。  教练给每组发了三四块七巧板,花花绿绿的,还有一个任务说明书,并提出了完成任务的唯一附加条件:任何人不能离开座位。  一声令下,Action!我和同伴紧张地阅读任务说明书,发
期刊
【编者按】  双汇的问题不只是双汇的问题,而是中国许许多多大企业甚至行业龙头们的缩影。  1.速度冲击规模,放大长板、搁置短板……过去10年中,此类追求速度、规模、效率和长板的发展思维笼罩着中国,甚至成为当前中国企业的经营思维的本质,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这种路径依赖症,值得中国企业警醒和反思。  2.中国企业在追求发展速度时,与国外企业的稳健思路有着明显对比。用速度冲击规模,用
期刊
王老吉在加多宝手中就发扬光大了,飞跃鞋授权给法国人就成了世界流行时尚了,但是超过90%的民族传统品牌仍然封存在国有企业的地库里。    亚运会前夕,某品牌机构的评估报告悄然出炉,其中王老吉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值钱的品牌。据说,王老吉在2010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0亿元人民币,超过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各碳酸饮料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  一时间,出现了一系列观点来证实王老吉
期刊
“不做采购,不知道销售有多蠢”系列之  有人喜欢就事论事,有人喜欢先搞关系;有人喜欢控制,有人喜欢支持,还有人喜欢马屁。作为销售,如何才能讨客户喜欢?    关于销售这门艺术,有句很著名的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专业上,业内称之为“迎合”。也就是通过迎合客户,让他对你产生好感。好感是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后边还有信任和利益两步)。  老外曾做过统计:如果你能让客户喜欢你,销售额能提高25%左右
期刊
穿着阿迪达斯鞋的男孩,会混在男孩堆里一起谈论女孩;穿耐克鞋的男孩子,却都和女孩子在一起。  面对大众市场,企业要回答的是,我们卖的是什么?  可以肯定,企业卖的不是标准化产品,也不是价廉物美的产品,而是生活方式或体验。产品的时代已经结束,顾客的时代已经开始。企业不能以产品的观念思考问题,顾客不需要价廉物美的产品,顾客需要的是改变或丰富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获取新的或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
期刊
为什么可口可乐一直被评为世界第一品牌?因为可口可乐主导了可乐品类,成为可乐品类的代名词。只要人类对可乐这个品类的兴趣不灭,可口可乐品牌就可以生生不息。    2010年11月,经第三方评估,“王老吉”商标的品牌价值为1080.15亿元,成为新晋的超过海尔、百度的中国第一品牌。与此同时,广药集团宣布将充分利用“王老吉”强大的品牌资产,向“大健康产业”进军。接着,获得广药集团“王老吉”商标授权的广粮实
期刊
“胡萝卜加大棒”管理原则,是“驯服”桀骜不驯的经销商的必用手段。然而,“胡萝卜”“好吃”也“好送”,是否敢送、会送“大棒”,却是考验能力、决定水平的关键。    方式一:先送萝卜后加棒    案例:  杨启是一位学历并不高的区域经理,入职时间不长,他与区域内的过百家经销商8成以上都认识。不同于其他区域经理的是,他与经销商的关系,不像通常见到的那种公事公办、不远不近、若即若离、非亲非故的关系,而是更
期刊
现象篇    多年前,我所在的公司要搞一次大规模的装修,既然要装修,自然要找装修队伍。当时公司的老板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竟然把这次装修招标的事情放给了我们销售部。  命令一下达,整个销售部立刻摩拳擦掌,群情激昂,其投入程度完全超出了过年加娶媳妇的规模,大家纷纷表示:不整死装修公司,誓不罢休。这也难怪,天天做乙方的人,心理难免变态,逮着一次做甲方的机会,自然要猛烈地发泄一把。  接下来,大家群策群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