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时代已结束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着阿迪达斯鞋的男孩,会混在男孩堆里一起谈论女孩;穿耐克鞋的男孩子,却都和女孩子在一起。
  面对大众市场,企业要回答的是,我们卖的是什么?
  可以肯定,企业卖的不是标准化产品,也不是价廉物美的产品,而是生活方式或体验。产品的时代已经结束,顾客的时代已经开始。企业不能以产品的观念思考问题,顾客不需要价廉物美的产品,顾客需要的是改变或丰富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获取新的或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阿迪达斯的挫折】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穿着阿迪达斯跑鞋捷足先登,连夺4枚金牌。从此,阿迪达斯风靡全球,独领风骚几十年。
  然而,1972年,第一批耐克鞋面市,阿迪达斯连年受挫。
  问题出在哪里?
  阿迪达斯的鞋类营销主管认为,“设计师在设计运动鞋时并不清楚潜在的买家是谁。也就是说,不熟悉顾客,是阿迪达斯受挫的根源。尽管他们一直在制造好鞋,但却不合消费者的口味。”
  阿迪达斯曾经推出独创的ClimaCool通风系列,让整个运动鞋界折服,但是销售业绩却始终平平,原因是色彩和款式太单调了,即所谓“在优质耐用上享誉世界,但不够迷人”。
  市调人员询问,“如果有人穿阿迪达斯参加派对,他们会在哪些地方出没?”
  孩子们回答,“穿着阿迪达斯鞋的男孩,会混在男孩堆里一起谈论女孩;穿耐克鞋的男孩子,却都和女孩子在一起。”
  有意思的是,顾客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更不清楚企业能够提供什么,但顾客却有着最终的选择权或决定权。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系统的市场知识,弄清楚顾客还有什么更高的追求,弄清楚顾客应该有什么更好的追求。
  市场知识不同于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是理性的,市场知识是感性的。面向未来,企业光有技术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系统的市场知识,企业只有把顾客内心中的感受与追求表达出来,变成确切的市场知识,才有可能进一步应用技术知识,以及艺术成就。二者对接,才能转换成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转换成一种生活手段,使顾客获得新的生活体验。
  系统的市场知识,要借助于人们丰富的生活用语言进行表达。顾客的生活感受与追求,往往是通过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乃至生活中无可奈何的感慨表达出来的。因此,建立市场知识往往需要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去,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找到能表达人们感受与追求的词汇或概念。
  这件事,有赖于顶尖级的专家,有赖于他们直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一些先进企业的做法是,物色顶尖级的营销专家作为企业的“品牌权益人”,赋予很高的地位和权益,包括分享品牌的长期价值;激励和约束他们走进顾客的价值链,长期跟踪顾客的生活方式,不断提炼市场知识及其需求概念。
  传统的市场调研方式已经过时,无助于提炼市场知识及其需求概念。专家学者设计调查问卷表,然后请一群没有经验的学生,拿着问卷表找消费者打钩画叉,最后汇总统计分析,再由专家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解释。这种市调方法对于促进销售有用,对于品牌建设无用。毫不夸张地说,企业中只要有一个得道之人,能够窥视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并能借助于概念表达出来,就能建立一个品牌。
  
  【安德玛的市场知识】
  1996年,安德玛(UnderArmour)成立,现在身价70亿美元。2009年,在高性能紧身运动服市场的占有率为74%,并一举夺得美式足球鞋1/4的市场;在过去三年,销售额和利润分别上升了78%和100%;股价表现超过耐克,被华尔街看做下一个耐克。
  安德玛认为,运动服装要满足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训练和比赛的需求,还要满足大众平日穿着上的需求,诸如舒适感、自由自在感和运动精神感。尤其在运动精神关联的感觉方面,市场潜力很大,也容易做到差异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幻想,每人的幻想都不尽相同,以为自己穿上运动服后会变得有活力、变得富有运动气息,或变得更加健美,等等。企业就有很多创新的机会,创造不同的运动概念,演绎不同的运动品牌。
  完整的市场知识,至少应该包括4项内容,即需求概念、产品概念、价值理念和情感诉求。企业必须给顾客一个理由,一个消费某种产品的理由,这就是需求概念;然后按照需求概念或消费理由,确定产品的内涵,使两者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比如,早年纸尿布企业强调“方便”,省却洗涤尿布的麻烦。这一消费的理由不成立,不被市场消费者认同。年轻的母亲普遍认为,“有责任心和有爱心的母亲,不能图省事、嫌麻烦,让孩子系纸尿布”。
  后来企业改口,强调“纸尿布吸水性好,保护婴幼儿皮肤”;同时调整产品内涵,强化纸尿布的吸水性以及保护皮肤的功能。
  有了需求概念和产品概念,还需要借助于具体的生活场景,把消费者内心中的感受抒发出来,强化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联系,强化产品消费与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
  
  【加多宝的市场知识】
  加多宝公司为了把一味“祛火汤药”变成“王老吉饮料”,采用了饮料第一品牌可口可乐的三个要素,即甜味、易拉罐、红色。从1996年,到2003年,“红罐王老吉饮料”销售收入7年1个亿,不能算是成功。广告语“健康家庭、永远相伴”,没有个性,没有提炼出概念,让人联想起锅碗瓢盆或桌椅板凳。
  后来加多宝公司借助于“清热解毒”与“预防医学”等常识,在“饮料解渴”与“汤药祛火”之间找到了需求概念,找到了顾客喝王老吉的理由,这就是“预防上火”。
  很有运气的是,王老吉的产品概念不需调整;只需要提炼顾客的价值主张与情感诉求,这就是后来的广告语,“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有了清晰的概念,就可以集中配置资源进行推广与交流。效果也很明显,王老吉的销售额一路飙升,2003年6个亿,2004年10个亿,2005年20个亿,2006年30个亿,现在可能超过百亿。汶川地震,加多宝捐款1个亿。网上有人发帖子说,“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
  工业化的历史,给了我们很多似是而非的传统观念,使企业误以为自己应该成为赚钱能手或挣钱专家;误认为企业的责任就是创造利润或税收,而不是创造幸福与祥和。因此,企业学会的只是赚钱的本事,只是努力把技术变成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再运用降价促销手段,运用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手段,把多余的产品销售出去,并使消费者以为自己获得了所需要的东西。美其名曰“市场创新”、“实现顾客的梦想”。
  企业没有学会的是如何创造顾客,如何强化自身的能力。企业的本事不是模仿别人的产品,不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规模化生产,依靠产销规模谋取利润。顾客生活中有许多困难需要帮助,有很多理想需要实现。企业的存在价值和理由,就是为顾客解决困难、实现理想。
  
  【阿迪达斯的钉鞋】
  足球鞋一般在潮湿场地上会降低性能,阿迪达斯想到把短钉拧到球鞋的底部,开发出“旋入型钉鞋”,能够有效止滑,抓地力极强,提高球员的掌控能力。德国队穿着这种新型足球鞋,赢得了1954年世界杯。
  1974年,西德举办世界杯足球赛,80%以上的出场球员都选用了阿迪达斯的足球鞋。1998年,法国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法国队超水平发挥,勇夺冠军。很多消费者相信,这与阿迪达斯“旋入型钉鞋”有关。
  
  【耐克的气垫鞋】
  耐克气垫鞋用于缓震,减缓运动员撞击力,提升运动员的表现。最早是内嵌气垫球鞋,后来发展到气柱球鞋。1985年,耐克和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签约,推出“乔丹气垫系列”,一年内销售超过1亿美元,3年内增长3倍。1994年至1997年,耐克的跑鞋和多功能运动服的市场占有率,由23%快速上升至35%;阿迪达斯维持在10%至12%;锐步由18%下降至15%。
  
  【安德玛的紧身衣】
  运动起源于古希腊,追求运动的“力与美”。运动员除了渴望在比赛中胜出,还希望通过穿上专业的运动服,表现肌肉的力量与美态,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运动员。紧身运动服不但满足他们实际上的需求,更可满足心理上的追求。安德玛推出第一件运动紧身衣,赢得市场普遍的青睐。倡导了一个品类,使后来许多项目的运动员都穿紧身运动服,诸如美式足球、曲棍球、棒球、单车等。
  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需要的不是某种产品以及产品的功效,需要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健康幸福的生活品质。
  
  【走进顾客生活的耐克】
  耐克卖的不仅仅是运动鞋和运动服,还有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耐克的顾客是年轻人,只有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才能成为年轻人的知心,在年轻人心中确立品牌,成为年轻人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精神支柱。
  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乔丹气垫鞋、乔丹的运动表现、乔丹的生活故事,传播耐克倡导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呼唤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感受或情感诉求,直达心灵层面上的沟通。可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具体做法就是,不断重复迈克尔·乔丹穿着耐克气垫球鞋比赛的场景,使年轻人产生联想,一看到耐克气垫球鞋,就会想到乔丹在篮球场上的精湛球艺和出色表现,从而在耐克产品及其技术与乔丹表现及其精神之间建立联系。然后借助于迈克尔·乔丹的动人的故事,在运动精神与生活理念之间建立联系,唤醒年轻人渴望成功的心。激励年轻人奋发向上,要像乔丹那样,从小就怀抱着自己的梦想,梦想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可谓“年轻因美好而梦想,年轻因梦想而美好”。要像乔丹那样,即便一时遭遇淘汰出局,也绝不轻言放弃,直至练就一身绝技,后仰跳投,飞身灌篮,举世惊叹。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如故,竞赛不止,拼搏不息,令人钦佩,云云。
  最后,耐克把这一切概括为一句广告主题语“Just Do It”,反复传诵,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使那些意欲摆脱传统的年轻人,看到希望,不再消沉,在Just Do It的精神感召下,勇敢地走向人生的竞技舞台;依靠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勇往直前,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耐克也因此成为年轻人心声的代言,或精神的伙伴。
  
  【走进女孩生活的芭比娃娃】
  芭比娃娃的创造者是露丝·汉德勒女士,出生于1916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露丝曾经说,“我创造芭比娃娃的理想,就是通过这种玩具的诞生,让所有的女孩子都意识到她们能够成为自己梦想中的任何一种人。芭比娃娃代表了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的选择权……芭比娃娃已不仅仅只是一种玩具,她已经成为女性消费者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我为此而感到高兴。”
  一天,露丝看见女儿芭芭拉正在和一个小男孩玩剪纸娃娃,这些剪纸娃娃不是当时常见的那种婴儿宝宝,而是一个个少年,有各自的职业和身份,让女儿非常沉迷。于是,她想到了“为什么不做个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于是就有了以露丝女儿芭芭拉的昵称命名的芭比娃娃,时值1959年。
  芭比拥有魔鬼的身材,是完美和时尚的女性形象代言人。从诞生之日起,芭比一直被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外形历经500次以上的修正与改良,还有一批顶级设计师,包括意大利服装设计师亚曼尼、美国华裔婚纱设计师王薇薇和Prada,为她设计高品位的面料和服装。每年约推出100款新装,每年约生产上亿件衣服。芭比的衣橱是女人和孩子的梦想。
  上世纪50年代,好莱坞明星风靡全球,芭比娃娃就有了各路女星的打扮。60年代,职业女性迅速崛起,芭比娃娃就穿上了行政套装、背起了公文包。70年代,体育赛事风起云涌,芭比娃娃就有了关节,有了可弯曲的脚腕、手腕和肘关节,有了体操、马术、芭蕾舞等各类运动套装。当人类登上月球,芭比娃娃就穿上了太空服;进入网络时代,芭比娃娃也开始发E-mail给朋友。随着芭比走向世界,有了黑人芭比、拉丁芭比、中国芭比。
  随着芭比走进每个家庭,就有了芭比爸爸乔治、芭比妈妈玛格丽特、芭比宠物,以及芭比的男友KEN。与芭比家族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还有各类物品,包括房子、家具、服装、鞋子、首饰和手表。为了帮助消费者了解庞大的芭比家族及其产品,指导消费者为芭比娃娃安排更丰富、更具想象力的日常生活,芭比公司推出了《芭比时尚》杂志,外加各类专家的专业推荐和指导。
  可以说,芭比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小女孩的一个梦想。这样做的结果,使芭比公司卖出了更多的产品,包括芭比娃娃。据说美国小女孩平均每人拥有8个芭比娃娃,而意大利小女孩有7个,法国和德国为5个。收藏芭比娃娃最多的超级粉丝来自德国,一共收藏了6千多个芭比娃娃。
其他文献
你的窗子干净吗?  每一次促销失败,策划者总会部分或全部归咎于执行层的不力,似乎两者间存在着永恒的因果关系……  1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主妇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面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2  其实呢,这个老太太每次都把衣服洗得很干净,而且她非常勤劳。  3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
期刊
说清“我是谁”    一个企业走进微博,就像是进入一个大型的派对。在这么大的派对上介绍“我是谁”,大企业的方法是做广告和组织大型活动,用直白的方法告诉大家“我是谁”;中小企业没有投放广告的资金条件,要在细节和创新上告诉大家“我是谁”。  注册、照片、标签、话题、简介,每个细节上都要凸显“我是谁”。给大家一个独特的元素,让“我是谁”一目了然。  学会用多种声音介绍“我是谁”。比如老板、员工、分销商、
期刊
在微博上行走,其实有两大尴尬。  一、来自企业内部的制约。各个老大的要求迥异,操盘手莫衷一是;  二、微博是最具人情味的地方,尊崇的是“人”的互动,而网友对官微的普遍认知是“非人”,是“组织化”的。于是出于对整个企业负责考虑,操盘手大多尊崇一个原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结果呢?举步维艰。    1.有网性和网感。  网性就是这个网站的风俗人情,比如腾讯,其“网性”是偏年轻、雷族多;而新浪的网民
期刊
“老大”王老吉迟早会下乡“扫荡”,和其正要想赢,可选的套路是跟当初王老吉造反传统凉茶的方式一样来造反王老吉:先从改写游戏规则开始,重新定义凉茶。    假设和其正要挑战王老吉,该怎么挑战?  这不是因为我们爱挑事,事实上,二者的决斗已经势在必行。凉茶市场已经吹响了集结号,所有的局部战斗都是为了最终的会战。  这场未来的巅峰对决,其结果或许在今天已经确定。    和其正躲不过的一战    和其正发家
期刊
跟一个拒绝风险的保守客户大谈你产品的创新价值和回报,只会加    老冯给小周讲完最后一种客户关系后,狠狠地喝了一大口茶。  “客户的第一个属性——采购角色,分别有拍板者、决策者、评估者、使用者这4个角色;第二个属性——和我们的关系,分别有导师、支持者、中立者、不支持者、反对者这5种角色。”  小周趁机扫了一眼自己的笔记,接着问道:“那最后一个属性——客户的性格,怎么讲呢?做生意还要分析客户性格?”
期刊
单看下面这种悬殊的产品对阵,基本可以想象它对诺基亚渠道库存、终端推销、  宣传推广和顾客认知的挑战!    诺基亚的高额库存源自何方?    人们往往把智能手机市场的讨论重点放在操作系统上。例如手机业内人士关注的诺基亚“双系统并行模式”:诺基亚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正向Windows操作系统转移,但中国市场将依然保持塞班系统的主流地位。  这其实没有什么意外的。  2009年诺基亚塞班系统在全球占有4
期刊
不久前我们去做了一次拓展训练,其中有一个七巧板的游戏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下严重剧透,没拓展过的请跳过此文)。  当时我们十七个人被领进一间屋子,两人一组,一人落单自成第九组,坐在围成一圈的椅子上,墙上挂着一张分组成绩表。  教练给每组发了三四块七巧板,花花绿绿的,还有一个任务说明书,并提出了完成任务的唯一附加条件:任何人不能离开座位。  一声令下,Action!我和同伴紧张地阅读任务说明书,发
期刊
【编者按】  双汇的问题不只是双汇的问题,而是中国许许多多大企业甚至行业龙头们的缩影。  1.速度冲击规模,放大长板、搁置短板……过去10年中,此类追求速度、规模、效率和长板的发展思维笼罩着中国,甚至成为当前中国企业的经营思维的本质,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这种路径依赖症,值得中国企业警醒和反思。  2.中国企业在追求发展速度时,与国外企业的稳健思路有着明显对比。用速度冲击规模,用
期刊
王老吉在加多宝手中就发扬光大了,飞跃鞋授权给法国人就成了世界流行时尚了,但是超过90%的民族传统品牌仍然封存在国有企业的地库里。    亚运会前夕,某品牌机构的评估报告悄然出炉,其中王老吉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值钱的品牌。据说,王老吉在2010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0亿元人民币,超过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各碳酸饮料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  一时间,出现了一系列观点来证实王老吉
期刊
“不做采购,不知道销售有多蠢”系列之  有人喜欢就事论事,有人喜欢先搞关系;有人喜欢控制,有人喜欢支持,还有人喜欢马屁。作为销售,如何才能讨客户喜欢?    关于销售这门艺术,有句很著名的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专业上,业内称之为“迎合”。也就是通过迎合客户,让他对你产生好感。好感是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后边还有信任和利益两步)。  老外曾做过统计:如果你能让客户喜欢你,销售额能提高25%左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