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r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个女人,手里拿着扫帚、畚箕、抹布或是汤匙。你看她早上哼着歌儿切馅饼皮,中午往餐桌上送新出炉的馅饼,黄昏收拾吃剩的冷馅饼,像个瑞士摇铃手叮叮当当地把瓷杯摆放整齐,又像个真空除尘器,一阵风走过每一间屋子,找出没弄好的地方,把它弄整齐。她只须手执小泥刀在花园里走上两趟,花儿就在她身后温暖的空气中燃起颤巍巍的红火。她睡得极安静,一夜翻身不到三次,舒坦得像一只白色的手套。但是天一亮,手套里插进了一只精力充沛的手。她醒着时总像扶正画框一样,把每个人都弄得端端正正。
  可是,现在呢?
  “奶奶,”大家都在喊,“祖奶奶。”
  现在,她仿佛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终于算到了底。她填满过火鸡、家鸡、鸽子的肚子,也填满过大人、孩子的肚子;她洗擦过天花板、墙壁、病人和孩子;她铺过油毡,修理过自行车,上过钟表发条,烧过炉子,在一万个痛苦的伤口上涂过碘酒。她的两只手忙忙碌碌、做个不休,这里整一整,那里弄一弄,把垒球和鲜艳的棒球棍放回原位,给黑色的土地撒上种子;给馅饼包皮,给红烧肉浇汁,给酣睡的孩子盖被,无数次地拉下百叶窗,吹熄蜡烛,关上电灯——于是,她老了。回顾她开始、进行、完成的30亿件大大小小的工作,归纳到一起,最后的一个小数加上去了,最后的一个零填进去了。现在她手拿粉笔,退开了生活,她要沉默一个小时,然后便要拿起刷子,把这个数字擦去。
  “我来看看,”祖奶奶说,“我来看看……”
  她不再忙碌了。她绕着屋子不断转来转去,观看每一样东西。最后,她到了楼梯口,谁也没有告诉一声便爬上了三道楼梯,到了她的屋子,拉直了身子躺下,准备死去。像一个化石的模印打在越来越冷的雪一样的被窝里。
  “奶奶!祖奶奶!”又有声音在叫她。
  她要死了。这消息从楼梯间直落下来,像层层涟漪,荡漾进每一间屋子。荡漾出每一道门,每一个窗户,荡漾进榆树掩映的街道,来到苍翠的峡谷口上。
  “祖奶奶,听我说,你现在不过是在闯过难关。这屋子没有你是会塌的呀!你至少得让我们有一年的准备时间。”
  祖奶奶睁开了一只眼睛,90岁的岁月像是沙尘鬼从迅速撤空的屋顶上的窗口飘了出来,静静地望着她的医生。
  “汤姆呢?”
  汤姆被送到她那悄声低语的床边。
  “汤姆,”她说,声音微弱而辽远,“……汤姆,当你看到同样的西部英雄在同样的高山顶上跟同样的印第安人打仗的时候,那就是离开座位往剧院大门走的时候了,你必须毫不留恋,不要回头。因此,我也该在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离开剧院了。”
  第二个被叫到身边来的是道格拉斯。
  “奶奶,明年春天叫谁去给房顶换木瓦呢?”
  从有日历以来每年四月你都以为听见啄木鸟在啄屋顶。不,那是奶奶心醉神迷地哼着小曲在钉钉子。是她在九霄云里给房顶换木瓦!
  “道格拉斯,”她细声细气地说,“不觉得盖屋顶挺有趣的人就别让他去盖。”
  “是,奶奶。”
  “到了四月,你向四面看看再问:‘谁愿意盖屋顶去?’谁脸上放出光彩你就叫谁去,道格拉斯。在房顶上你可以看到全城的人往乡下走,乡下的人往天边走,往波光粼粼的小河上走;还看得到清晨的湖泊,脚下树梢上的小鸟。最舒畅的风在你周围呼呼地吹。这些东西哪怕只是为了一样,也值得找一个春天的黎明往风信鸡那儿爬一趟。那是很动人的时刻,只要你有机会去试试……”
   她的声音低弱了,像在轻轻地颤动。
  道格拉斯哭了。
  她鼓起劲来。“唉呀,你哭什么?”
  “因為,”他说,“你明天就不在了。”
  她把一面小镜子转向孩子:“……道格拉斯,你真丢脸!你剪手指甲吧?”
  “剪的,奶奶。”
  “你的身子每七年左右就全体更新一次,指头上的老细胞,心上的老细胞都得死去,新的细胞长出来。你不会为这个哭吧?不会为这个难过吧?”
  “不会的,奶奶。”
  “那么,你想想看,孩子。那把剪下的手指甲收藏起来的人不是个傻瓜么?你见过把蜕去的蛇皮保存起来的蛇么?今天躺在这里的我也就跟手指甲和蛇皮差不多,一口气就能把我吹得片片飞落。重要的不是躺在这儿的我,而是那个坐在床前回头望我的我,在楼下做晚饭的我,躺在车房汽车底下的我,在藏书室里读书的我。
  “起作用的是这许许多多的新我。我今天并不会真正死去。人只要有了家就不会死了,我还要活许久许久。一千年后会有多得像一座城市的子孙,坐在橡胶树阴里啃酸苹果。谁拿这种大问题来问我,我就这么回答他!好了,快把别的人也都叫进来吧!”
  全家人来齐了,站在屋子里等着,像是在火车站给旅客送行。
  “好了,”祖奶奶说。
  “明天不要举行什么告别仪式,也不要为我说些动听的话。这些话我在自己的日子里已经满怀骄傲地说过了。一切食物我都吃过了,一切舞我也跳过了。现在我要吃下最后一个我还没尝过的糕饼,用口哨吹出最后一曲我还没吹过的小调。但是我并不害怕。我还真感到好奇呢!我要把它吃得干干净净,不会在嘴边给死亡留下一点点碎屑。不要为我难过。现在,你们都走吧,我要去寻找我的梦了……”
  门在某个地方静静地关上了。
  “我好过一点了。”在温暖雪白的亚麻布和毛毯铺就的被窝里,她感到舒适宁静。贴花被子的颜色和往日马戏班的旗帜一样斑驳陆离。她躺在那儿,感到自己还很小、很神秘,好像80多年前的某些早晨一样。那时她一觉醒来,在床上心满意足地伸伸她的嫩胳膊嫩腿。
  很久很久以前,她想,我做了一个梦,做得正甜时却不知叫谁弄醒了——那就是我出生的日子。现在呢?我来想想看……她的心又问到过去。那时我在哪儿?她努力回忆。我到哪儿去寻找那失去的梦?它的线索在哪儿?它是什么模样?她伸出一只小手。在那儿!是的,那就是它。她微笑了。她在枕头里转动转动脑袋,让它更深地埋进温暖的被窝里。这样就好了。现在,是的,她看见它在她心里静静地形成,平静得像沿着蜿蜒无尽的岸滩流淌的海洋。她让那久远的梦碰了碰她,把它从被窝里举起,让她从那几乎被遗忘的床上飘了起来。
  在楼下,她想到,他们在擦银器,在清理地窖,在打扫厅堂。她听得见他们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生活。
  “好的。”祖奶奶小声地说,梦把她飘了起来,“像生活中每一件事一样,这是恰当的。”
  大海把她送回到岸滩边上。
   (陈亮摘自江苏美术出版社《最美的散文》,小漠绘图)
其他文献
警惕肥猫状态  我是1988年开始进入电视圈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台湾华视,最初的职责是一天到晚守在电话旁等新闻线索。四年时间,凭着执着的冲动和热情,我从一名青涩记者成长为华视强档新闻节目的主播。  当工作日趋顺利,我已完全掌握做电视新闻的技巧时,我却越来越觉得乏味。一出门就知道今天会碰到什么人,这个人会说什么话,甚至出门前就可以写好稿子,然后把访问内容往里头放就成了。每天例行公事地出镜、赶新闻、上新
期刊
我父亲从盒子里取出它们的那一刻,我和哥哥就知道,我们永远都不会丢弃它们了……  盒子运到瑞士的家的时候,我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上面只写着一个在克罗地亚的回执地址。那是一个被称作家的地方,但也是我之前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我们在瑞士家中说克罗地亚语,居住的小镇里有很多克罗地亚人,但克罗地亚对我来说仍旧遥远难及。  1991年,克罗地亚爆发战争,我的父母就此离开克罗地亚与我们相聚,我的哥哥和我都出生在瑞
期刊
大学毕业前夕,教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考题:有甲、乙、丙、丁四个人,他们都身无分文,可甲欠着乙100元,乙欠著丙100元,丙欠着丁100元,而丁又欠着甲100元,也就是说,这四个人每一个人都欠着别人100元钱,同时他们又是拥有100元的债主,怎样才能用一种最简便易行的办法解决这一矛盾,使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互不欠钱呢?  同学们苦思冥想,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来。  “当然,靠他们自身是无法解决这
期刊
我在日本东京长大。对小时候的我来说,世界是很遥远的地方,住在东京都新宿区的小巷里,我的活动范围特别小,跟大世界简直沾不上边似的。如果有人告诉我,你也是世界的一分子,恐怕我会以为他是个骗子。  从我家到学校,走路不到三分钟,而且巷子特别窄。窄到什么程度呢?两个行人擦肩而过都需要侧身。  那一带密密麻麻盖的木造房子,都是平房或者两层楼,包括我自己的家。所以,我的世界不仅很小,而且很矮。  下课回家以后
期刊
有两个研究生,一位叫吉斯特,一位叫提尔曼。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他们跟随导师去一家大公司参观。参观完毕,导师问吉斯特: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吉斯特说:我看到了豪华的办公楼、舒适的宿舍、宽大明亮的饭厅。能够在这里工作,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啊!导师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导师又问提尔曼: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提尔曼说:我看到了这里的产品,确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但它的市场却不大,还需要加大力度去开拓。而要想开
期刊
在路上遇到熟人要打招呼,是人人都应遵守的规则。但是,大多时候人们都只是边走边低头、低头的同时勉强地挤出一声“早上好”。  真正有气质的表现是,停下脚步,双眼注视对方,说出“早上好”“您好”等问候语,再低头行礼。  重点在于驻足。  在如此匆忙的快节奏时代,驻足总让人觉得是慢条斯理,但这正是气质的表现。  另外,低头的角度,请控制在45~60度之间。如果大于60度,就会变成商店的店员。而微收下巴、深
期刊
一天到晚,破产的中年油腻大叔扎克里总是在抱怨他的邻居:“我从未见到过这样一群肮脏卑鄙的人,”他愤愤不平地自言自语,“他们吝啬、自私、贪得无厌,根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最糟糕的是,他们总是在相互猜忌和毁谤!”  “真的是这样吗?”一位碰巧到村子里考察的大学教授埃里克问。  “千真万确!”扎克里说,“哎哟,只要看看朝我们走过来的那个人就知道了。我认识他,尽管我暂时无法告诉你他的名字。你看他那小眼睛,像雪
期刊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圆形和三角形,哪个让人感觉更有力量?”请大家凭第一感觉立刻作答。  虽然是靠模糊的直觉进行选择,但我想90%以上的人都会选择三角形吧。看到圆形而感觉有力量的人,恐怕只是极少一部分人。  直線和力量感关系密切,证据就是大多数商务正装,尤其是男装,都是直线型的。直线越多,尤其是上下垂直的直线越多,对方感受到的力量就越强。有心理学家将这个现象称为“垂直原理”。在选择服装或首饰时,我
期刊
①  公元366年,有一位僧人在敦煌东南方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开始开凿石窟,后来代代有人继续,这就成了著名的莫高窟。  佛教在印度传播之初,石窟是僧人修行的场所,却不在里边雕塑和描绘佛像,要表现也只用象征物来替代,用得比较多的有金牛、佛塔、法柱等。后来到了犍陀罗时期,受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带来的希腊雕塑家们的影响,开始开凿佛像石窟。因此,人们往往可以从那里发现希腊雕塑的明显痕迹。渐渐地,这一切都与中
期刊
狐狸:委屈如我,你怎么还舍得伤我毁我  数千年来,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狐狸的狡猾可谓是深入人心。有一篇名叫《狐狸和乌鸦》的寓言故事:乌鸦叼着一块奶酪坐在高高的树枝上。狐狸在树下对乌鸦百般奉承,说服乌鸦为它一展美妙歌喉。乌鸦被狐狸的奉承冲昏了头脑,刚一张嘴,奶酪就落到树下,正中狐狸下怀。这篇寓言真实的故事是,不只那块奶酪,连乌鸦自己也是狐狸的“盘中餐”。乌鸦是一种食腐动物,而且偏好油脂丰富的尸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