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远的思念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人们深切思念的一种反映,许多人通过梦境来展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毛泽东思念故乡之情有“别梦依稀咒逝川”的诗句,鲁迅思念母亲之情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诗句。而作为开国少将的李中权,经常思念他牺牲的父母兄妹,曾写有“多梦萦绕夜夜”等诗句,反复表达他那无限凄苦的思念之情。
  李中权,四川达县人。解放前,在家乡蒲家场上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张爱萍(地下党员)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给他看列宁的《论两个策略》《唯物史观》等书。他曾写诗道:“回忆少年蒲五高,老师无畏马列教。”这启发了他早年向往革命的觉悟。1932年,他被中共党组织调到蒲家场任达县红军游击队一大队政委,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后来,红四方面军解放了达县,并入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向我国进行武装侵略,从关外伸向关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领导工农红军抗日救国,反对蒋介石统治集团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怒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1932年前后,李中权全家9人都参加了革命,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他全家9人中有5人牺牲。他的父亲李惠荣在通江肖口梁,遇见敌人追击红军通信员,为掩护这名通信员,将红军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把敌人引向自己,在与敌人搏斗中身负重伤,英勇牺牲。他的大哥李中泮,时任红三十三军独立团政委。1934年3月,在张国焘错误路线迫害下,被错杀于平吕县元山场,年仅27岁。他的二哥李中池,在理番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他的母亲利大妹在长征过草地时不幸遇难。最后,只有他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为了革命,他家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有人问他:你家为什么要参加革命?他坚定地回答:为了求翻身,为了打日本。李中权在《思念》一诗中写道:
  家仇国恨忆当年,跟党从军过雪山。
  草地征途亡父母,悲歌一曲动人寰。
  是的,家仇国恨,是他全家参加革命的根本原因。父母亲人悲惨地牺牲在川陕根据地和雪山草地,是他反复吟诵这支悲歌的直接原由。然而,悲歌不只是悲伤,而且可激励斗志。毛泽东诗谓:“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李中权的“悲歌一曲”,激发他坚决跟党干革命,横戈跃马,冲锋陷阵,南征北战,终此一生。关于他的战斗生涯,他在《多梦》一诗中有较具体的描述:
  多梦萦绕夜夜,往事重现于今。
  喜遇同壕战友,又见兄妹双亲。
  冲锋陷阵战场,枪炮飞弹齐鸣。
  或似北国原野,又似草地长征。
  频频辗转反侧,忽忽时喜时惊。
  有时高声呼叫,醒来汗湿满身。
  漫漫峥嵘岁月,历历脑海常存。
  总归情系军旅,横戈跃马此生。
  一件件惊心往事, 一幕幕战斗场景,常常像荧屏一般闪烁在李中权的记忆里和梦寐中,使他辗转反侧,时喜时惊,有时高声呼叫,有时泪汗涔涔。回忆在长征途中的四川达维,他曾同老师兼战友的张爱萍相遇,“重见达维草地边,喜听遵义正航道”,使他无比激动。他在梦中所经历的许多战斗情景,也和当时许多革命老战士颇为相似。如105岁的红军老战士吴丙还在梦中呼叫:“我的马呢?把我的枪拿来!”90多岁的长征老战士杨勇德在梦中叫道:“打来了,机枪准备!”这些老红军的壮烈情怀,同李中权的所思所梦,可谓一脉相通。虽然,他们各自都有一本血泪账,而李中权的家庭遭遇,兄妹双亲5人牺牲,这在革命队伍中也是少有的,所以他在梦中常会见到他思念的这些亲人。这就更使他感到特别苦楚,平添了他梦中的悲剧色彩。他常回忆起在草地和母亲痛别的情景,写诗道:“明知母子最终别,不忍回头视母亲。”不忍回头,即不忍与母离别,不忍见这揪心痛别的情景。
  1936年2月的一晚,在西康宝兴城,李中权正准备二过草地时,他再次遇到带着3个小孩赶路的母亲,母子二人情深似海,谈了很多,谈得很晚。母亲深明大义,谆谆叮嘱他要全力搞好工作,不要为她们分心。当时,她母亲还不知道二儿子李中池在战斗中牺牲了,女儿中珍在过草地时饿死了。而李中权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1936年3月,在西康省丹巴县东边耳。当时,李中权已任红四方面军火金川独立二师的政委,他又遇到了带着幼小弟妹的母亲。他留下了一匹战马、一块大洋、一袋干粮,再次忍痛和亲人们告别。后来,李中权的母亲和弟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战马的帮助,翻过了雪山。1936年7月,在四川炉霍县冬古喇嘛寺附近,李中权的母亲再也走不动了,她殷殷告诉孩子们要坚决跟着党和红军走。幼小的李中衡、李中秋兄妹失声痛哭地掩埋了老人,拄着老人留下的拐杖,一直走到了陕北。
  自从草地一别,李中权再也见不到慈母了,以后只有在梦中相遇,这种痛别的滋味,何人能领会?又能向谁去诉说呢?后来,为了实现他这多年的凄苦夙愿,1986年8月,他曾和他的柏弟重返当年长征路,寻觅牺牲在雪山草地的父母亲人的遗踪,结果如何呢?他在《梦后随笔》中写道:
  重返长征万里寻,喊娘哭爹没回音。
  雪山草地觅忠骨,常使儿悲泪湿衾。
  他和柏弟沿着当年穿越雪山草地的路线,寻觅亲人的忠骨。但是,雪山皑皑,草地茫茫,回答他们的只是荒凉天地的原始的寂静,怎能找到记忆中亲人的遗迹,使他俩感到无比失望,无限惆怅,无法释却心头的悬念。无奈何,李中权最后只能这样写诗吐露自己的心曲:待到苍龙俘获日,泪书往事晓儿孙。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推翻后,他要把久久积压在心底的痛心往事告知下一代,告知后代儿孙,希望儿孙们能铭记这段血泪往事,永远不忘过去,永远跟着党走,永远成为激励后代、奋发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
  (责编 孟红)
其他文献
这座用水泥砌成的圆形陵墓坐落在四川广元大滩火车站内,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座建在火车站内的陵墓。陵墓的直径约三四米,正面立着一块高大的青石纪念碑。碑的右面写着:欧阳海式的英雄,贫下中农的好榜样。碑的左面落款是:铁道部西安铁路局、广元县人民委员会。引人注目的是石碑正中的9个大字:“唐业成烈士永垂不朽!”  唐业成牺牲后,中国铁道部授予他“欧阳海式的英雄”称号;广元县委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将陵墓所在
期刊
“当历史真正成为人们记忆的时候,它才会变成鼓舞人勇敢前进的力量。”在《党史文汇》杂志创办3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这样一行文字就突然闪现在我的脑际。我虽然不是该刊的工作人员,却因为爱好党史,又因为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多年来一直审读这本杂志,所以对它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在翻检该刊在自己心中的记忆时,我便被其编者和记者的辛劳与智慧深深地感动了!  历史,是岁月的记事,生活的化石,唯有成为人们鲜活的记
期刊
徐小岩,1947年2月出生,1968年2月参加工作。1972年作为工农兵学员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文革”后期,留学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曾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2005年7月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2006年1月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将军衔。  年轻时的徐小岩  徐小岩在清华大学学习时,我俩是同年龄、同专业,既是挚友又是老乡。我俩年岁最大(25岁),因入学前均为高中毕业,初中、高中、大学
期刊
1935年底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努力,实现了“内战吟成抗日诗”的伟大转变。  争取东北军和西北军掉转枪口对准日本侵略者  东北军对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丢失东北有刻骨铭心之痛,对在西北执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持消极态度。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9至11月间,东北军在“围剿”红军的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直罗镇战役中三战三败,损失兵
期刊
刘胡兰等七烈士(刘胡兰、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刘树山、陈树荣)离开我们已经68年了。今天的人们,无论是参观刘胡兰烈士纪念馆听讲解员解说,还是看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和小说,都知道出卖刘胡兰的叛徒是石五则。但是,刘胡兰是1947年1月12日被敌人杀害的,而叛徒石五则却迟至1959年才被揭发逮捕,1963年2月14日才被枪决。叛徒石五则为什么解放后10多年才被揭发、处决?作为亲历者,我有责任把事
期刊
叔父:  你六月一日的手谕及匡家美君与燕如②信均于近日收到,因我近几月来在外东跑东[西]跑,值近日始归。  从你的信中己敬悉一切,短短十余年变化确大。不幸林哥③作古,家失柱石,使我悲痛万分。我以己任不能不在外奔走,家中所持者全系林哥,而今林哥又与世长辞,实使我不安,使我心痛。  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
期刊
在采写《宋庆龄与她的三个女佣》 《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 《宋庆龄与她的秘书们》 《宋庆龄与她的生活侍从》 《宋庆龄与她的保健医生》这五部长篇系列报告文学时,笔者从宋庆龄上海与北京两地寓所的管理员周和康、安茂成及保姆钟兴宝、顾金凤乃至保健医生顾承敏等处,采访到大量有关宋庆龄艰苦朴素、廉洁从政的感人事迹。  只在申请修整花房的计划上签字  2007年11月18日上午,笔者在北京采访原宋庆龄北京寓所花匠
期刊
党史期刊是党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史工作者研究和宣传党史的重要园地。《党史文汇》创刊于1985年春天,是全国创刊最早的党史类期刊,是全国众多党史期刊百花园中一块春花烂漫、温馨厚实、备受欢迎的园地。创刊30年来,在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领导与关怀下,一拨又一拨的文汇人共同努力、智慧经营,为这本优质读物倾尽了心血,付出了汗水,辛勤地耕耘,收获着喜悦,将《党史文汇》打造成了以风格独特和品位不俗而独树
期刊
亲爱的平平:  祝贺你就要满十四岁了。希望你的十四岁生日过得有意义。满十四岁,在生理上,就己成长为青年;在智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我们希望你在满十四岁以后,认真地考虑一下: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青年?……我们希望你能决心做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雷锋式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能够真正继续承担起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现在学习要认真、刻苦,热爱劳动,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
期刊
1949年9月1日,在山西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在此之前,从8月下旬开始,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各个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相对独立、各自为战的党、政、军领导机构,先后停止办公,9月1日,正式成立了统一的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山西省军区。程子华任省委书记兼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赖若愚、赵林分别任山西省委第一、第二副书记,裴丽生、王世英分别任山西省人民政府第一、第二副主席;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