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阵地 突出特色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zq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史期刊是党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史工作者研究和宣传党史的重要园地。《党史文汇》创刊于1985年春天,是全国创刊最早的党史类期刊,是全国众多党史期刊百花园中一块春花烂漫、温馨厚实、备受欢迎的园地。创刊30年来,在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领导与关怀下,一拨又一拨的文汇人共同努力、智慧经营,为这本优质读物倾尽了心血,付出了汗水,辛勤地耕耘,收获着喜悦,将《党史文汇》打造成了以风格独特和品位不俗而独树一帜,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深受全国广大读者喜爱的党史精品读物,获得了好信誉、好口碑。她迄今已连续17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我作为现任主编近一年,之前任副主编五年,与这本杂志的精干团队一道摸爬滚打拼搏奋斗,备尝酸甜苦辣诸味,不知不觉已走过了近六个春秋冬夏。六年中,共编辑出版《党史文汇》70多期及数本增刊;六年中,我们坚持正确导向,突出办刊主题,使本刊品位得到提升。为此,我着重对近六年来的办刊经历与体会作一回顾、梳理、总结,以利将这本期刊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得响亮。
  把握三个侧重
  第一,把好政治关和史实关。
  党史期刊作为党史研究、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和主阵地,它本源的性质与内涵即已注定“党刊姓党”。站对、站好、站稳政治立场,是党史期刊一贯以来最根本的遵循与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他指出,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史姓党,是党史工作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局服务的根本要求,是党史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本刊一切工作与环节尤其是在重大政治原则性问题上,在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上,在对待党的历史和党的领导人物的评价等问题上,都始终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允许出现失误和出现杂音;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总结经验教训为辅。必须在办刊过程中肩负和筑牢“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重要职责。
  比如,编刊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关于研究毛泽东的文章,过去许多年、当下和今后,对毛泽东的评价会发生变化,并且会在文章的许多观点、问题和语言描述上都反映出来,其中不乏不实之词,误传多多,偏激片面。诸如此类,编者就要心中始终有杆秤,有标准,进行客观判断和编辑加工。这个基本标准就是中央的两个《历史决议》,以及中央权威研究部门公开出版的中共党史一卷本、二卷本、人物年谱、人物传记等,还有各省各级地方性权威研究部门的地方史正本等。要按照这些权威著述的基本思想和评价,来处理稿件中的这类问题。因此,涉及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文章,尤须慎而又慎。《党史文汇》的文章,力求言之有据,实事求是,“站得住脚”。
  此外,严把史实关还有一层极易被忽视的意思,那就是,对于来稿中那些持有错误观点、片面观点甚至歪曲历史真相的,描述上有夸大其词或偏激言辞或重于个人感情色彩而美化任意拔高的倾向及溢美之辞的,或是肆意诋毁和贬低某个事件和人物的,编辑都要修炼出火眼金睛,以客观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来审视、评判这类稿件的可用与否,以决定取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第二,注重时政性。
  党史工作特别是党史刊物,其工作性质本身已经明确定位:要始终以服务当下中心工作和大局、发挥资政育人之功效为己任。因此,本刊注意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敏锐本领,时刻及时学习和追踪当今社会政治形势最新发展动态,紧密配合宣传和贯彻党中央及山西省委重大政治决策及其重要活动,从“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角度,精心策划,做足文章,搞好专题,加强党史教育,扩大党史宣传,给现代社会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奉上奋发图强、发人深省的精神食粮。
  比如,2009年适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了配合中央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大活动,讴歌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特殊贡献的英模们,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刊物特意策划开辟了“共和国的脊梁”(及至2010年)这一主打专栏,与该年度国庆节前中央有关部门联合评选“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不谋而合。连开两年,陆续组织重点作者们浓墨重彩地撰写了李顺达、王为民、常香玉、李双良、史来贺、栾茀、冯理达、甘祖昌、赵树理、吴运铎、马永顺、贝时璋、常书鸿、中国女排、华罗庚、马海德、张秉贵、邓稼先、林巧稚、吴仁宝、王选、毛岸英、李四光、右玉十八任县委书记等系列典型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再举例,2012年,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东风,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宣传落实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出台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本刊从2013年第1期至12期,在原有品牌栏目“伟人风采”里,每期都重点推出数篇反映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等崇高风范的文章,以期进一步弘扬正气,强劲唱响主旋律。全年系列文章陆续刊出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仅就2013年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发表210多篇文章,不算网络转载,被《光明日报》《作家文摘报》《解放日报》《党建研究》等纸媒转载的就有50多篇,转载率高达30%,受到省新闻出版局表扬。
  第三,强化策划环节。
  哲言警句总结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编排就是想主意、出点子,也就是对不同作用的构成要素,做出均衡、调和、动态、版面、结构、比例的关系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系列化的组织构成,给读者提供醒目明快、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效果,让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并由此体现其教育意义。因此,媒体经营中,策划至关重要。对同一个主题,如果编排手法有高低差别,那么宣传效果也自然就不同。如若下功夫、精心编排策划,积极作为,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党史文汇》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常常结合重大党史纪念活动和宣传重点,努力做好策划这个编刊的重要环节。编辑部早已达成如下共识:针对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纪念来策划选题,是刊物贴近现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把重大党史纪念活动和宣传重点作为制订编辑计划的重中之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刊物所取得的社会影响和良好口碑是有目共睹的。   近些年党史纪念活动接二连三,这为我们策划专栏和组稿提供了“天时”便利。无论是全年乃至连续数年的大主题大风格的策划,还是一年中需要关注和陆续推出的多个党史重大事件和人物的纪念性专栏的策划,本刊都要预先下功夫研究讨论设计出组约稿提纲,随即进行专家级的组稿约稿。譬如,2010年除继续策划组约主打专栏“共和国的脊梁”所需的先进功臣系列篇章外,还不失时机地相继组稿编排了百团大战70周年纪念专栏、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专栏、抗美援朝60周年等专题纪念栏目,受到广泛好评。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了策划好这一年度重点专栏,登门去请教党史界老领导与老专家等,商讨具体思路与提纲内容框架,力争做足向党90华诞献礼专栏的分量,最终敲定和推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大牌专栏作为全年的拳头重点,并精心策划辅以“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选登”“歌声飘过90年”等清新感人、亲切贴心、有血有肉的全年专题栏目,与压阵夺目的全年大骨架专栏相互补充呼应,形成完美组合,奏响了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0周年辉煌历程和丰功伟绩的绝妙大合唱。2013年、2014年,恰逢毛泽东、邓小平分别诞辰120周年、110周年,本刊依然早早策划组约专稿,将两位伟人的纪念专栏搞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省新闻出版局的《审读快报》专门载文《挖掘史料深层价值 再现领袖光辉形象——评党史文汇纪念毛泽东增刊》《让伟人转身走回今天——评党史文汇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专栏》,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样,刊物的策划有计划有步骤,集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等特征于一体,有的放矢地推进下来,做得从容,做得富有成效,充分起到了党史宣传教育作用。
  理好四种关系
  一是坚守与创新的关系。
  本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着坚守与创新并举的办刊理念。
  自创刊始,为了将刊物办成依史写文、以文汇史、普及宣传党的历史、服务党的现实的有效载体,一拨又一拨的文汇编辑们一直恪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严肃活泼、鉴史为今”的办刊方针,紧紧围绕“重大事件决策背景,风流人物事迹写真,现实课题历史分析,珍贵史料拾遗补缺”的中心内容,形成了自己的“可信、可读、可鉴、可存”的办刊特色和鲜明风格。这就是《党史文汇》可贵的坚守与其主要特色之一。表现在坚守上的亮点还有:外在形式上,仍然保持精致小巧、很有亲和力的小16开本;封面设计上,坚持质朴中不失典雅,图片元素信息丰富中不失主题集中;内文栏目编排上,传统品牌栏目则一直保留与加强着“伟人风采”“历史写真”“黄土地”“血肉长城”“一代风流”“大众论语”“党员风范百例”“历史的沉思”等。
  但是,我们传承本刊一贯的传统特色理念和做法的同时,并不排斥在此基础上,进行与时俱进、大胆勇敢的开拓创新。比如,针对社会上一些错误认识甚至某些别有用心者歪曲贬损中党历史和领袖人物的噪音杂音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等,从2012年至今,设立了“百年史辨”等优势栏目,有针对性地,科学、辩证和客观地对错误认识予以批驳,还原真相,廓清史实,澄清迷雾,激浊扬清,以正视听,进行正面引导,达到弘扬主旋律和铸牢主心骨的目的。尤其是2014年在“百年史辨”专栏里相继推出的《论国有企业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毛泽东没有说过“死3亿人没关系”》《1957年反右不存在“引蛇出洞”》(后两文均被《报刊文摘》《党史信息报》等多家媒体转载)《中共第一次大规模反浪费反腐败风暴》《由英雄到罪犯的蜕变——肖玉璧被判处死刑的原委》等文章,广泛受到好评。再比如,从2014年第1期开始至今,连续两年(可能将需三年),在刊物四封彩页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开辟了“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巡礼”系列报道。编辑部的两名同志不辞辛苦,行程数千里,实地走访20多个革命纪念地,拍摄了全省境内入选为党史教育基地的各个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的大量照片,留存下珍贵而丰富的图片资料。通过《党史文汇》的窗口效应,有力而广泛地向全国读者宣传了山西的革命遗址和遗迹。
  二是地方性与全国性的关系。
  自创刊始,《党史文汇》就明确定位所刊载的内容范围是相当宽广和信息量大的,即:“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是一份大党史兼容地方史的丰厚精彩读物。因此,刊物放眼全国,吸引了许多党史专业研究机构与院所的大批专家学者和党史研究者,形成了广泛的高层次的作者队伍。尽量多地抢约全国最新党史研究成果来最先发表于本刊,这已经是常事。尤其是适逢全国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重点纪念活动期间,更是及早动手策划,向全国许多知名党史撰稿人组稿。
  山西是全国著名的党史资源大省,党史人物资源十分丰富,重大党史事件层出不穷。山西是建立团、党组织较早的省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建立红军的几个北方省份之一,是八路军敌后抗日的战略支点和主要战场,是解放全中国的后方基地。山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块热土上诞生了我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的高君宇,以及贺昌、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等一批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留下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杨尚昆等革命前辈的光辉足迹,十大元帅和九位大将都曾经在此战斗生活过;左权、王瀛、刘天章、刘志丹、叶成焕、李林、刘胡兰等无数革命先烈都殉身此地。
  因此,扎根于三晋大地这块红色沃土的《党史文汇》,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对于挖掘和写出山西党史方面的稿件,只要它事迹突出,观点新颖,史料珍贵,可读性强,便经常择优发表。围绕山西实际,挖掘本土深厚党史资源,是本刊应尽的也是独到的职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为纪念山西地方党组织成立90周年,本刊开辟专栏,发表了一批书写山西革命历史和党的奋斗历程的好文章,既有思想性,又具可读性,社会反响很好,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快报》以《颇具特色的历史书写——评党史文汇纪念山西地方党组织成立90周年专栏》予以表扬。在原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卫恒诞辰100周年之际,本刊2014年第5期发表数篇专稿,从不同侧面再现了卫恒廉洁从政、无私奉献的个人风范;为配合省委组织召开的“纪念卫恒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该期《党史文汇》作为会议资料发给了与会者。   三是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关系。
  本刊一贯注意把握好约稿、选稿、编稿流程中对思想性与可读性兼备的根本要求,上乘佳篇都应该达到二者相容统一、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的至上境界。
  党刊是最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其目标任务就是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传达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意愿,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努力追求思想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彰显党刊鲜明的文化品位,是本刊一贯的办刊原则,从而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这也是本刊区别于大多数兄弟省份党史期刊的一大特色,即既有突显思想性强、有些党史学术味道的史论文章,又有情节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的纪实文章。
  故而本刊在约稿、编稿过程中,不仅注意以传播先进文化体现自己的思想性,而且注重稿件的文笔流畅、故事吸引人。这方面的实例不胜枚举,此处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是组约专稿与自然来稿的关系。
  两者基本上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但组约专稿应是每期的撑腰骨干,牵头重品;自然来稿则是围在月亮四周的漂亮星星。全刊应是月亮与星空交相辉映、相互添彩的完整靓丽风景。
  组约专稿多倾向于品牌栏目所需主题较为宏大的重头稿件,且多以思想性和研究性的阐述见长,编辑时主要注意其观点的妥当与否。这类稿件在以上多个论题里均有涉及,此处就不再赘述。而自然来稿则多偏向于挖掘新鲜史料或有最新发现和以新角度新思想加工旧史料的稿件,且多以故事性和可读性的叙述见长。这类稿件良莠不齐,编辑起来费劲。因此,本刊以后还需加强的是组约专稿的力度。
  无论是组约专稿还是自然来稿,我们既要巩固和激发知名老作者新创佳作,又要增进联络与加大多年来专线上的高层权威研究学者群组约系列稿件的力度,又要抢抓和吸引有潜力的新作者队伍,尤其是扶持和鼓励有志于党史研究宣传工作的年轻作者。
  以上所述四个关系突出反映了本刊的追求:较好地把握了期刊定位,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有待探索的五方面
  光荣属于过去,未来还需开拓。
  以后如何站在较高的平台上,做到在坚守中超越、在传承中进步、在发展中创新,打造精品期刊,再铸辉煌,这是摆在我们这支小小编辑队伍面前的严肃、神圣、光荣而沉重的任务,亟待我们多方深入广泛地去探索,寻得良策,取得更大的成绩。
  具体来讲,一是如何加强编辑队伍在党史知识系统化、深层次的学习研究和时政理论学习上的工作,进一步提升编辑水平。二是如何扩大高质量作者队伍和组约到更好稿件,拓展内容,使本刊优中更优,再上一层楼。三是如何应对新形势下多元化网络化对纸媒的冲击,避弊趋利,与网络等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扩大读者群与拓宽出版发行渠道,从而扩大传播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四是如何贴近社会发展需求,多方发掘党史期刊这一平台优势,进一步深化繁荣党史宣传教育、加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五是如何紧扣党史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挖选题、组约系列稿件,展开阐述,意在理清历史脉络、诠释现实问题,进一步吸引读者,引发思考。
  党史期刊肩负着“用党的全部历史教育人,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的职责,任重而道远。以上有待探索的五方面提出来,与大家共享,更诚邀大家一起帮助来解决。
  最后,拟就四句短言与大家共勉(逐句首字联起恰为“党史文汇”):
   党性守恒,
      史鉴今用,
   文以载道,
   汇粹精品。
其他文献
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抗战爆发后,身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的他协助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指挥作战,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本文披露的是抗战期间左权将军亲临前线运筹帷幄的光辉业绩及其军营故事,他作为优秀军事家的出色指挥才能以及殚精竭虑为党工作的人格魅力尽现其中。1942年5月,他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
期刊
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年代,《党史文汇》期刊持续编辑出版30年,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史期刊,连续17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实属不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个刊物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严肃活泼,鉴史为今”的办刊方针和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唱响、弘扬中共历史的主旋律。  再过几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由在野的革命党转化为执政的领导党,说明她既成功地领导了新民主主义
期刊
新四军的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期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多项措施争取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援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  积极派遣人员开展海外宣传活动,呼吁国际人士和海外华侨支持抗战事业  新四军领导人十分重视对海外人士的统战宣传工作。特别是军长叶挺在海外生活多年,在海外侨胞和国际人士中有较大的影响力。为了争取海外人士的支持,新四军派出了大量人
期刊
这座用水泥砌成的圆形陵墓坐落在四川广元大滩火车站内,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座建在火车站内的陵墓。陵墓的直径约三四米,正面立着一块高大的青石纪念碑。碑的右面写着:欧阳海式的英雄,贫下中农的好榜样。碑的左面落款是:铁道部西安铁路局、广元县人民委员会。引人注目的是石碑正中的9个大字:“唐业成烈士永垂不朽!”  唐业成牺牲后,中国铁道部授予他“欧阳海式的英雄”称号;广元县委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将陵墓所在
期刊
“当历史真正成为人们记忆的时候,它才会变成鼓舞人勇敢前进的力量。”在《党史文汇》杂志创办3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这样一行文字就突然闪现在我的脑际。我虽然不是该刊的工作人员,却因为爱好党史,又因为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多年来一直审读这本杂志,所以对它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在翻检该刊在自己心中的记忆时,我便被其编者和记者的辛劳与智慧深深地感动了!  历史,是岁月的记事,生活的化石,唯有成为人们鲜活的记
期刊
徐小岩,1947年2月出生,1968年2月参加工作。1972年作为工农兵学员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文革”后期,留学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曾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2005年7月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2006年1月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将军衔。  年轻时的徐小岩  徐小岩在清华大学学习时,我俩是同年龄、同专业,既是挚友又是老乡。我俩年岁最大(25岁),因入学前均为高中毕业,初中、高中、大学
期刊
1935年底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努力,实现了“内战吟成抗日诗”的伟大转变。  争取东北军和西北军掉转枪口对准日本侵略者  东北军对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丢失东北有刻骨铭心之痛,对在西北执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持消极态度。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9至11月间,东北军在“围剿”红军的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直罗镇战役中三战三败,损失兵
期刊
刘胡兰等七烈士(刘胡兰、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刘树山、陈树荣)离开我们已经68年了。今天的人们,无论是参观刘胡兰烈士纪念馆听讲解员解说,还是看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和小说,都知道出卖刘胡兰的叛徒是石五则。但是,刘胡兰是1947年1月12日被敌人杀害的,而叛徒石五则却迟至1959年才被揭发逮捕,1963年2月14日才被枪决。叛徒石五则为什么解放后10多年才被揭发、处决?作为亲历者,我有责任把事
期刊
叔父:  你六月一日的手谕及匡家美君与燕如②信均于近日收到,因我近几月来在外东跑东[西]跑,值近日始归。  从你的信中己敬悉一切,短短十余年变化确大。不幸林哥③作古,家失柱石,使我悲痛万分。我以己任不能不在外奔走,家中所持者全系林哥,而今林哥又与世长辞,实使我不安,使我心痛。  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
期刊
在采写《宋庆龄与她的三个女佣》 《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 《宋庆龄与她的秘书们》 《宋庆龄与她的生活侍从》 《宋庆龄与她的保健医生》这五部长篇系列报告文学时,笔者从宋庆龄上海与北京两地寓所的管理员周和康、安茂成及保姆钟兴宝、顾金凤乃至保健医生顾承敏等处,采访到大量有关宋庆龄艰苦朴素、廉洁从政的感人事迹。  只在申请修整花房的计划上签字  2007年11月18日上午,笔者在北京采访原宋庆龄北京寓所花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