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距离郑州市区20多公里的一所驾驶培训学校里,有一名年过5旬的教练。谁能想到,这个教练曾经是一位身居要职的空军大校,一位曾因职务犯罪被空军军事法院判处12年有期徒刑的刑满释放人员。
一位空军大校为什么会“跌落”为一名驾校教练呢?他出狱后又为什么会选择在一所驾校打工呢?他是为了“避世”,还是为了赚钱,抑或是为了在劳动中寻回失去的尊严?
铁窗泪,“折翼”空军大校狱中成笑柄
王兆俊是山东省临清市人。他17岁参军,1977年调入解放军空军机关工作,此后的军旅生涯可谓一帆风顺:34岁时担任副处长,两年后晋升正团职,40岁时被授予大校军衔,成为了当时空军机关中最年轻的几位二级部领导之一。
然而,成为大校副部长后,王兆俊在虚荣心和人情观念的驱使下,开始屡屡帮人“走后门”,并挪用公款做人情,后来甚至发展到受贿……1998年7月,空军司法机关从王兆俊的办公室搜出了来历不明的87万元现金。最终他因犯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和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几乎在一夜之间,王兆俊从一个荣耀的高级现役军官变成了一名罪犯,命运跌落到了谷底。在羁押期间,极大的心理落差和深深的自责内疚让王兆俊几乎崩溃……
2000年1月18日,王兆俊被送进河南省郑州监狱服刑。和他同一监舍的另外几个犯人,学历最高的也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和他们同室而囚,王兆俊在第一个晚上彻夜未眠,满脑子都是过去风光无限的生活片段,不由得泪湿枕巾……
入狱前身为高级军官的王兆俊,多年来养成了做事雷厉风行,说话掷地有声的军人作风。谁知这些习惯到了监狱这个特殊的地方,却惹来其他犯人的议论和嘲笑。每天清晨出操,他总是以标准的军人动作昂首阔步,点名时也总是拖长了声音回答:“到!”每到这时,犯人们总是窃笑不已,有人还不屑地说:“都到这里了,他还装模作样,真不知道丢人!”这些议论传到王兆俊的耳朵里,令他伤心极了。他了解到,在这个容纳了几千名犯人的监狱里,曾是军人的犯人寥寥无几,而具有高级军衔的犯人就只有他一个。在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和其他犯人是不一样的,他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可得到的却只有嘲笑和讥讽……
有一天上课时,管教干部出了一道讨论题:如何理解思想支配行为?王兆俊起立作答:“报告干部,英国著名评论家斯麦尔芬有句名言,说是构成罪恶根源的东西并非金钱,而是对金钱的追求……”话音刚落,就引起了台下的哄堂大笑。王兆俊不知道他们笑什么,感到十分尴尬。下课后,一个当过市长的犯人对他说:“老弟呀,今非昔比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吧!以后你说话别引经据典了,他们听不懂,反而会嘲笑你!”回到监舍里,同监舍的犯人果然讽刺他说:“尊敬的空军大校,听说你指挥战斗机是内行,可怎么自己就‘栽’了呢?!”这句话像刀子一样刺痛了他的心,他憋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知何时,犯人们私下给王兆俊起了一个绰号叫“宝贝”。王兆俊知道,这是讽刺他是监狱里的笑柄。他不由感到自己连在这些犯人面前都没有一丝尊严了,痛苦到了极点,他提出想换一个监舍。监狱领导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教育他说:“你应该面对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心态,无论在哪个监舍,都会心理不平衡的。你现在要做的,是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过多地回想昔日的荣誉和地位。既然你能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师级军官,为什么不能从一个囚犯重新改造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呢?”监狱领导的劝导如同醍醐灌顶,让王兆俊清醒了过来,他开始反思自己……
2004年7月上旬,一场大暴雨造成郑州监狱所在的青坪山山洪暴发,监狱耗资300万元刚刚建好的一栋楼房地基下沉,墙体断裂,在突如其来的险情中,王兆俊的指挥才能得以施展:他一面提醒监狱领导加强警戒,防止部分犯人趁机逃脱;一面辅助现场指挥员把犯人抢险突击队分成几个分队,及时转移物资。经过近10个小时的紧张抢险,单位物资和设备被安全转移了,王兆俊却在抢险中被一棵倒下的树干砸伤了左肩……
鉴于王兆俊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击表现和平时良好的改造成绩,监狱领导报请上级主管部门为他减刑,得到批准。
打工族,驾校普通教练敬业获尊重
2004年9月16日上午,王兆俊出狱了。走出监狱大门后,他一个180度的转身立正,面向目送他出狱的监狱长,用标准的军姿敬了一个军礼。随即,有一首歌回响在他的脑海中:“失去了一切,还存在未来,未来的一切,正起步于现在。谁说失去的永远失去?有冬去就有春来……”
回到北京后,王兆俊原打算忘记从前,重新做人。可是,亲朋好友们过于关切的问候让他很不自在,一些熟人异样的眼神和不绝于耳的议论让他如坐针毡。于是,他萌发了离开北京找活干的念头。
可是,能去哪里呢?回山东老家吗?他感到无颜面对家乡父老,便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服刑的地方——郑州。他想,自己在劳动改造中告别了过去那个有罪的自己,如今为何不能再回到郑州,用诚实的劳动重塑新的自我呢?他立刻致电监狱长禹小明,恳请他为自己找一份活干。王兆俊诚恳地说:“我不求工作安稳舒适,只是希望用劳动充实自己的生活,锻炼自己的意志,也洗涤自己的灵魂。”
禹小明被王兆俊的诚恳打动了,很快为他联系好了一所名叫“军地”的驾驶培训学校,校长梁英才曾经在部队当了9年兵,转业后自筹资金开办了这所学校。梁英才听说王兆俊曾是一名空军大校,马上表示愿意聘用他。
王兆俊得知驾校愿意接收自己,十分激动,自己17岁参军,最初当的就是空军某部的运输兵,18岁就被评为军区驾驶标兵,各项技术指标考核全优。如果到驾校去打工,也算得上是“专业对口”了。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刻启程来到了郑州。
王兆俊到达军地驾校后,意外地发现校长亲自站在大门口迎接他,而且一见面就称呼他为“老首长”。王兆俊说:“什么首长?那都是过去的事啦!我现在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想到你这里来找一份活干……”梁校长当即表示:“请您来,就是希望您能出任总教练,在业务上把好关口。部队师级干部月薪一般都是4000元左右,我就按这个数发给您……”王兆俊连忙摆手,说:“你就让我做一个普通教练吧!至于工资待遇,够我吃饭就行了……”在他的再三坚持下,梁校长只得答应。
就这样,王兆俊开始了他的教练生涯。刚开始,王兆俊并不太适应,因为他在军队里脾气未免有些急躁,而作为驾校的教练,面对资质各有不同的学员,脾气好,有耐心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正式上班第一天,王兆俊带着3个学员练车,他一遍遍地从驾驶的基本功教起,可其中一位学员怎么也找不到感觉。性急的王兆俊火了,忍不住训斥道:“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学不会!站到一边去看别人开!”那位中年学员一下子红了脸,竟掏出一张名片。王兆俊见上面写着“公司总经理”,火更大了,他干脆将名片扔到一边,大声说:“别拿这些名头来吓唬人!管你是什么来头,到了我这里,就得老老实实学开车!”那位学员觉得很没面子,生气地说:“我花钱是来学技术的,不是来挨骂的!你态度好一点!”听了这话,王兆俊才意识到自己的话过重了:“对不起!不过你要明白,现在我对你严格,是为了你日后的安全。”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王兆俊慢慢适应了,学会用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有一次,一位退伍军官到王兆俊这里学车,训练中一个动作屡屡做不到位,因此挨了批评。这位性情火爆的军官跟他顶撞起来。王兆俊气得脸色煞白,强忍着没和他冲突。第二天,此人听说了王兆俊过去的身份和经历,不禁大吃一惊。他向王兆俊表示歉意,感慨地说:“一个过去级別如此之高的部队首长,在经历了那些事情以后,竟然还能以这么平和的心态出来打工,不容易啊!”
重头来,踏实做事人生平凡也幸福
虽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800元,但从工作中获得的充实却让王兆俊体会到最真切的幸福。每天晚上,他在台灯下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在教练场上,他细讲要领,规范示教,一丝不苟;发现有的学员跟不上,他就主动给学员“开小灶”;在教学过程中,他总是反复向学员强调安全行驶意识……
在一期学员队伍当中,有一个年轻学员的表现引起了王兆俊的注意。这名学员是某部高炮旅驻地的一个干部子弟,他上理论课时不认真听讲,上训练课时又不用心练习,甚至公开说:“其实我早就会开车了,来驾校只为拿个证。”这让王兆俊忧心忡忡。果然,在结业前进行的桩考中,他倒车时碰了界,在路考时还轧死了一只鸭。别的教练想劝他退学,王兆俊却说:“以他这种水平,开车随时都可能出问题,不能让他就这样走了。”
于是,王兆俊找这名学员谈心。不料,他对好意劝告不屑一顾,反而示威似地说:“你还不知道吧?我爸爸是团职,相当于地方上的市长!”王兆俊意味深长地说:“市长的儿子到这里来,也应该好好学开车呀!开车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汽车的方向盘掌握不好,会出事;人生的方向盘掌握不好,也会出事啊!”听了这番话,那个学员愣住了。王兆俊接着说:“我以前是个师级干部,只可惜我当初没有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在那个学员诧异的眼光中,王兆俊把自己的经历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后来,这个学员在结业时取得了3项第一的好成绩。
凡是王兆俊亲手教过的学员,不但学到了一手过硬的驾驶本领,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关部门曾对该驾校毕业的学员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已有3名出租车司机被郑州市政局客运管理处评为“文明司机”,有一人与车匪路霸英勇搏斗,被评为省“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在王兆俊的辅佐下,校长梁英才也被评为郑州市“军地两用优秀人才”。
站在这些荣誉背后,经历了人生大风大浪的王兆俊已经明白:一个人无论身份“尊贵”还是“低微”,踏踏实实地做实事,人生才不会偏向歧路。任何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有相应的责任,而只要你尽到了责任,就一定会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一位空军大校为什么会“跌落”为一名驾校教练呢?他出狱后又为什么会选择在一所驾校打工呢?他是为了“避世”,还是为了赚钱,抑或是为了在劳动中寻回失去的尊严?
铁窗泪,“折翼”空军大校狱中成笑柄
王兆俊是山东省临清市人。他17岁参军,1977年调入解放军空军机关工作,此后的军旅生涯可谓一帆风顺:34岁时担任副处长,两年后晋升正团职,40岁时被授予大校军衔,成为了当时空军机关中最年轻的几位二级部领导之一。
然而,成为大校副部长后,王兆俊在虚荣心和人情观念的驱使下,开始屡屡帮人“走后门”,并挪用公款做人情,后来甚至发展到受贿……1998年7月,空军司法机关从王兆俊的办公室搜出了来历不明的87万元现金。最终他因犯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和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几乎在一夜之间,王兆俊从一个荣耀的高级现役军官变成了一名罪犯,命运跌落到了谷底。在羁押期间,极大的心理落差和深深的自责内疚让王兆俊几乎崩溃……
2000年1月18日,王兆俊被送进河南省郑州监狱服刑。和他同一监舍的另外几个犯人,学历最高的也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和他们同室而囚,王兆俊在第一个晚上彻夜未眠,满脑子都是过去风光无限的生活片段,不由得泪湿枕巾……
入狱前身为高级军官的王兆俊,多年来养成了做事雷厉风行,说话掷地有声的军人作风。谁知这些习惯到了监狱这个特殊的地方,却惹来其他犯人的议论和嘲笑。每天清晨出操,他总是以标准的军人动作昂首阔步,点名时也总是拖长了声音回答:“到!”每到这时,犯人们总是窃笑不已,有人还不屑地说:“都到这里了,他还装模作样,真不知道丢人!”这些议论传到王兆俊的耳朵里,令他伤心极了。他了解到,在这个容纳了几千名犯人的监狱里,曾是军人的犯人寥寥无几,而具有高级军衔的犯人就只有他一个。在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和其他犯人是不一样的,他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可得到的却只有嘲笑和讥讽……
有一天上课时,管教干部出了一道讨论题:如何理解思想支配行为?王兆俊起立作答:“报告干部,英国著名评论家斯麦尔芬有句名言,说是构成罪恶根源的东西并非金钱,而是对金钱的追求……”话音刚落,就引起了台下的哄堂大笑。王兆俊不知道他们笑什么,感到十分尴尬。下课后,一个当过市长的犯人对他说:“老弟呀,今非昔比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吧!以后你说话别引经据典了,他们听不懂,反而会嘲笑你!”回到监舍里,同监舍的犯人果然讽刺他说:“尊敬的空军大校,听说你指挥战斗机是内行,可怎么自己就‘栽’了呢?!”这句话像刀子一样刺痛了他的心,他憋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知何时,犯人们私下给王兆俊起了一个绰号叫“宝贝”。王兆俊知道,这是讽刺他是监狱里的笑柄。他不由感到自己连在这些犯人面前都没有一丝尊严了,痛苦到了极点,他提出想换一个监舍。监狱领导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教育他说:“你应该面对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心态,无论在哪个监舍,都会心理不平衡的。你现在要做的,是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过多地回想昔日的荣誉和地位。既然你能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师级军官,为什么不能从一个囚犯重新改造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呢?”监狱领导的劝导如同醍醐灌顶,让王兆俊清醒了过来,他开始反思自己……
2004年7月上旬,一场大暴雨造成郑州监狱所在的青坪山山洪暴发,监狱耗资300万元刚刚建好的一栋楼房地基下沉,墙体断裂,在突如其来的险情中,王兆俊的指挥才能得以施展:他一面提醒监狱领导加强警戒,防止部分犯人趁机逃脱;一面辅助现场指挥员把犯人抢险突击队分成几个分队,及时转移物资。经过近10个小时的紧张抢险,单位物资和设备被安全转移了,王兆俊却在抢险中被一棵倒下的树干砸伤了左肩……
鉴于王兆俊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击表现和平时良好的改造成绩,监狱领导报请上级主管部门为他减刑,得到批准。
打工族,驾校普通教练敬业获尊重
2004年9月16日上午,王兆俊出狱了。走出监狱大门后,他一个180度的转身立正,面向目送他出狱的监狱长,用标准的军姿敬了一个军礼。随即,有一首歌回响在他的脑海中:“失去了一切,还存在未来,未来的一切,正起步于现在。谁说失去的永远失去?有冬去就有春来……”
回到北京后,王兆俊原打算忘记从前,重新做人。可是,亲朋好友们过于关切的问候让他很不自在,一些熟人异样的眼神和不绝于耳的议论让他如坐针毡。于是,他萌发了离开北京找活干的念头。
可是,能去哪里呢?回山东老家吗?他感到无颜面对家乡父老,便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服刑的地方——郑州。他想,自己在劳动改造中告别了过去那个有罪的自己,如今为何不能再回到郑州,用诚实的劳动重塑新的自我呢?他立刻致电监狱长禹小明,恳请他为自己找一份活干。王兆俊诚恳地说:“我不求工作安稳舒适,只是希望用劳动充实自己的生活,锻炼自己的意志,也洗涤自己的灵魂。”
禹小明被王兆俊的诚恳打动了,很快为他联系好了一所名叫“军地”的驾驶培训学校,校长梁英才曾经在部队当了9年兵,转业后自筹资金开办了这所学校。梁英才听说王兆俊曾是一名空军大校,马上表示愿意聘用他。
王兆俊得知驾校愿意接收自己,十分激动,自己17岁参军,最初当的就是空军某部的运输兵,18岁就被评为军区驾驶标兵,各项技术指标考核全优。如果到驾校去打工,也算得上是“专业对口”了。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刻启程来到了郑州。
王兆俊到达军地驾校后,意外地发现校长亲自站在大门口迎接他,而且一见面就称呼他为“老首长”。王兆俊说:“什么首长?那都是过去的事啦!我现在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想到你这里来找一份活干……”梁校长当即表示:“请您来,就是希望您能出任总教练,在业务上把好关口。部队师级干部月薪一般都是4000元左右,我就按这个数发给您……”王兆俊连忙摆手,说:“你就让我做一个普通教练吧!至于工资待遇,够我吃饭就行了……”在他的再三坚持下,梁校长只得答应。
就这样,王兆俊开始了他的教练生涯。刚开始,王兆俊并不太适应,因为他在军队里脾气未免有些急躁,而作为驾校的教练,面对资质各有不同的学员,脾气好,有耐心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正式上班第一天,王兆俊带着3个学员练车,他一遍遍地从驾驶的基本功教起,可其中一位学员怎么也找不到感觉。性急的王兆俊火了,忍不住训斥道:“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学不会!站到一边去看别人开!”那位中年学员一下子红了脸,竟掏出一张名片。王兆俊见上面写着“公司总经理”,火更大了,他干脆将名片扔到一边,大声说:“别拿这些名头来吓唬人!管你是什么来头,到了我这里,就得老老实实学开车!”那位学员觉得很没面子,生气地说:“我花钱是来学技术的,不是来挨骂的!你态度好一点!”听了这话,王兆俊才意识到自己的话过重了:“对不起!不过你要明白,现在我对你严格,是为了你日后的安全。”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王兆俊慢慢适应了,学会用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有一次,一位退伍军官到王兆俊这里学车,训练中一个动作屡屡做不到位,因此挨了批评。这位性情火爆的军官跟他顶撞起来。王兆俊气得脸色煞白,强忍着没和他冲突。第二天,此人听说了王兆俊过去的身份和经历,不禁大吃一惊。他向王兆俊表示歉意,感慨地说:“一个过去级別如此之高的部队首长,在经历了那些事情以后,竟然还能以这么平和的心态出来打工,不容易啊!”
重头来,踏实做事人生平凡也幸福
虽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800元,但从工作中获得的充实却让王兆俊体会到最真切的幸福。每天晚上,他在台灯下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在教练场上,他细讲要领,规范示教,一丝不苟;发现有的学员跟不上,他就主动给学员“开小灶”;在教学过程中,他总是反复向学员强调安全行驶意识……
在一期学员队伍当中,有一个年轻学员的表现引起了王兆俊的注意。这名学员是某部高炮旅驻地的一个干部子弟,他上理论课时不认真听讲,上训练课时又不用心练习,甚至公开说:“其实我早就会开车了,来驾校只为拿个证。”这让王兆俊忧心忡忡。果然,在结业前进行的桩考中,他倒车时碰了界,在路考时还轧死了一只鸭。别的教练想劝他退学,王兆俊却说:“以他这种水平,开车随时都可能出问题,不能让他就这样走了。”
于是,王兆俊找这名学员谈心。不料,他对好意劝告不屑一顾,反而示威似地说:“你还不知道吧?我爸爸是团职,相当于地方上的市长!”王兆俊意味深长地说:“市长的儿子到这里来,也应该好好学开车呀!开车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汽车的方向盘掌握不好,会出事;人生的方向盘掌握不好,也会出事啊!”听了这番话,那个学员愣住了。王兆俊接着说:“我以前是个师级干部,只可惜我当初没有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在那个学员诧异的眼光中,王兆俊把自己的经历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后来,这个学员在结业时取得了3项第一的好成绩。
凡是王兆俊亲手教过的学员,不但学到了一手过硬的驾驶本领,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关部门曾对该驾校毕业的学员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已有3名出租车司机被郑州市政局客运管理处评为“文明司机”,有一人与车匪路霸英勇搏斗,被评为省“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在王兆俊的辅佐下,校长梁英才也被评为郑州市“军地两用优秀人才”。
站在这些荣誉背后,经历了人生大风大浪的王兆俊已经明白:一个人无论身份“尊贵”还是“低微”,踏踏实实地做实事,人生才不会偏向歧路。任何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有相应的责任,而只要你尽到了责任,就一定会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