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音乐课堂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i_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学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当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歌唱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中所选用的歌曲总离不了爱国主义歌曲、革命传统歌曲、民族风格的歌曲等等,这些作品包含大量的爱祖国、爱家乡,继承光荣传统、树立远大理想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教唱这类题材的歌曲,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音乐教育是塑造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能给小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科学实践证明,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当悦耳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传人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并兴奋神经系统,焕发人的精神,而随着感情的变化,能使人产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品质,产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促使人身心和谐、情绪振奋、心情愉悦,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教师还必须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感情。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 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 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構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 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 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总之,小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小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地成长、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中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小学的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长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鸟头人身的艺术形象现象在古埃及的绘画作品中常有表现,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探究这一时期古埃及人们认知和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重点。本文以鸟头人身这一特殊的造型现象入手探究鸟头的分类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关键词】:鸟头人;神话;古埃及;涵义  对艺术的探源,无论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还是艺术家从未停歇过。一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体现着这一时期的人文观念。正如同希腊雕塑向
期刊
有时候常觉得自己并不像个南方人,很多地方倒像是北方汉子。比如粗壮到没朋友的胳膊和腿,比如,不爱吃饭爱吃面。  高中的时候,学校食堂的面条较之寻常饭菜,可谓“人间绝味”。只可惜那时学业太紧,吃饭都要记得不能费时,而面条总是太烫,非慢品难知其味;那时一份简单饭菜不过五六块,一份面条起价便是八块,加蛋加菜,一餐能抵两餐价。因此那时吃面算是奢侈,要等天时地利人和,等有闲有钱,才能豪迈点一份面享受生活。  
期刊
【摘要】:对于“两学一做”,这是党中央作为治党的一项重要部署,对党的各项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党组织也要开展关于“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活动,还要做好职工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的竞争力凝聚起来,从而使其稳定、和谐的发展。而本文主要是对“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开展意义和开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措施  对于“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
期刊
【摘要】:大学生承载了社会和家长的很高期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学校的广泛关注,时代的需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对策,从而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策  前言:大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会面临很多新的问
期刊
【摘要】:英语教师在平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而且要教会学生写作方法,要引导有术,激发有方,让学生多写多练,这样学生才会在考试的写作中游刃有余。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错误;改进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题是初中生学英语过程中的绊脚石,学生很难得高分,很多学生感觉此类题太难,在写作时,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动词形式用不对,还经常写错单词。因此,书面表达可
期刊
【摘要】:《史记》是第一部有意识写侠的著作,最早开始为侠士立传,在表现侠义精神上最具代表性。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来分析这种侠与侠义精神。  【关键词】:《史记》;侠;侠义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着浓厚的侠义崇拜意识,自春秋战国以来,侠义之气一直绵延不绝。侠是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象征,侠义精神是民族生命意志的自然流露,人民群众对侠义精神有着很深的情感。  一、侠的总体特征  1.侠士普遍有着对平等的渴望,追
期刊
【摘要】:面对当前国内高校大学生自由观培育的困顿之势,重点在于重塑大学生自由观的理论系统,明确大学生自由观的理论来源和生成逻辑,厘清大学生自由观的基本内涵。找出困顿之因,是为了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能够针对性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落实对大学生自由观的培育及矫正。如此,本章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主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意义为依托,针对大学生自由观的误区与成因,探究大学生自由观的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
期刊
【摘要】:受目的语文化主导的教学理念影响,当前英语写作教学“母语文化失语症”现象严重,教师对母语文化引入的不足使得学生写作时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较弱。本文从不同文体写作角度如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输入进行了探索,旨在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热情,从而真正实现双语文化发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英语写作;文体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
期刊
【摘要】:鄂伦春族音乐属于少数民族中最具特色的音乐之一,其中包含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本篇文章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特点来开展鄂伦春民歌教学,分析鄂伦春民歌创城的重要性和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少数民族地区人们重视鄂伦春民歌,让这种音乐永远流传下去。  【关键词】:鄂伦春民歌;地方性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一、鄂伦春民歌传承的重要性  音乐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自历史以来,音乐见证了民族文
期刊
【摘要】:克劳特—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画家,他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者、领导者和坚定不移的支持者。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莫奈善于运用了灵动的色彩来表现他的情感,巧妙丰富的色彩观念瞬间唤起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共鸣。通过对其一生的艺术风格构成元素的探究,揭示其对现代艺术作出的贡献,以此说明对莫奈的历史价值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印象派;莫奈;光与色;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