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记》之侠义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n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记》是第一部有意识写侠的著作,最早开始为侠士立传,在表现侠义精神上最具代表性。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来分析这种侠与侠义精神。
  【关键词】:《史记》;侠;侠义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着浓厚的侠义崇拜意识,自春秋战国以来,侠义之气一直绵延不绝。侠是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象征,侠义精神是民族生命意志的自然流露,人民群众对侠义精神有着很深的情感。
  一、侠的总体特征
  1.侠士普遍有着对平等的渴望,追求人格的独立。这是《史记》侠士们的梦想。豫让坚决地为智伯复仇,与其说是为主人复仇,倒不如说是为知已或朋友复仇。他的思想里潜伏着平等意识,骨子里毫无奴性。孟子曾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他是要以“腹心”之义来报答智伯。豫让也曾侍奉范氏,智伯灭范氏,他没有替范氏复仇,反侍奉智伯,为什么智伯死后却必要为其复仇?豫让说:“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这是暗藏在心底的平等意识要求豫让以两种不同态度对待不同的人,智伯给了豫让尊严,豫让就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其他侠士如聂政、专诸等多是为报答知已之义而死的,也是在追求一种人格的独立。
  2.侠士对公正和正义有着不懈追求。《史记》侠士以“义”立名的典型是鲁仲连。秦围邯郸,在围城中不走的人,都有求于平原君,他是毫不相干者,完全可以避祸全身而走,但他却觉得“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他挺身而出,既不是报恩,也不是愛国(他不是赵国人),只是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完全是出于道义,出于正义感。他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反抗强暴、扶弱除强的侠义情怀。
  3.讲义气、快意恩仇、仗义疏财的侠士作风。侠都是有胆气的人,他们勇武善战,但立身扬名主要看的并不是武功,而是“义气”二字。鲁仲连义不帝秦,为人称道的就是这个“义”字;聂政、侯嬴、燕毅所追求的,是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豫让行刺是为智伯报仇,也是为报智伯之恩;聂政行刺是为了报严仲子识他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之恩……。田单、鲁仲连是为人排患释难而无所取的轻财者,鲁仲连认为“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肯为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朱家救济别人的困难,首先从贫贱的开始,自家无余财,衣服破得没有完整的色彩,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牛车。他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却从不夸耀对别人的恩德。
  4.侠士崇尚自由的生活,追求率性而为、任情任性。自由是侠的天性,也是人们对侠倾慕的原因之一,在现实生活中,自由无法实现,人们在心灵深处便对其充满渴求。因此,就容易把这种理想寄托在对侠的推崇上,人们推崇的是侠士对现实束缚的叛逆、对自由不顾一切的追求,对扼杀自由者的无比痛恨,这些都隐含在侠心灵的最深处。《史记》中田横兵败,宁死也不降汉,因为他心底有着自己并未意识到的自由意识,宁死不臣服。范蠡的功成不居也是他自由意志的真实表现,他的两次退隐有两个原因:一是看透了统治者的本性,一是因为他不愿被尊位束缚他的自由本性。当权势、金钱和自由摆在他面前时,他选择的是自由,范蠡泛舟五湖的逍遥令人羡慕了几千年,这是真正理解自由的人的最终选择。要自由就应在精神上脱离政治社会,在远离社会时,个人的自由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珍视和肯定。
  5.“孝”、“义”并重,侠士的共同特点。《史记·刺客列传》中,严仲子数次拜访聂政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赠百金与聂母为礼。聂政坚辞不受,但已心许仲子为知己。聂母辞世,仲子亲执子礼助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服丧三年后,聂政只身去韩国为仲子报仇。聂政心许严仲子为知己的原因,是严仲子对他的母亲尊敬,这就是使严仲子打动他让他为自己赴死的理由,这一点已足够了。可见孝义在侠的心里多重要,不只是聂政重视孝道,孝义在侠界普遍受到重视。
  二、侠义精神的分析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史记》中的侠义精神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史记》中的侠有“士”风。《史记》中的侠士们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普遍带有“士”风,鲁仲连、荆轲等就是这样。《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荆轲“为人沈深好书”、“好读书击剑”(《史记·刺客列传》),可见荆轲是一个有学问的沉稳之士,决非一介山野莽夫或只懂杀人的亡命徒。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司马迁又写到:“关中长安樊仲子,槐里赵王孙,长陵高公子……,虽为侠而逡逡有退让君子之风”(《史记·游侠列传》),在司马迁那里只有具谦虚君子风度者才可称为真侠。郭解的外甥仗势欺人,被人剌死,凶手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史记·游侠列传》),遂放了凶手。郭解每次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他。门客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史记·游侠列传》),不仅不怪罪这个人,还暗中嘱托尉史免除他的差役,他还帮结仇的双方调解,以免发生冲突,却不居功。《史记》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刺客——鉏麑。他受晋灵公之托去刺杀赵盾,见赵盾勤勉,羞愧觸树而死。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刺杀,但这一自我放弃过程成就了鉏麑的人格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刺客的境界。
  2.重然诺是侠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信条。荆轲刺秦,从表面看是为报燕太子的知遇之恩,实则是侠士一诺千金。太子多疑,担心田光泄密,后又疑荆轲悔诺。荆轲察觉后怒斥太子,认为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对一个侠士视之为生命的承诺的怀疑,无疑是对其绝对的侮辱。因此,即使还未准备好,荆轲仍是起程,慷慨赴死。这当然不全是为了对他并不信任的太子(他也早有为国复仇的意图),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是:他要用行动证明和实现自身价值和尊严。然而这次行动虽惊天动地却最终壮志未酬。重信守诺是侠受敬重的原因之一,季布就曾被誉为“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是侠所追慕的无尚荣耀。
  3.带有明显的偏激、盲目性和依附性。虽然《史记》中也有郭解、鉏麑那种明达事理的侠义之士,但是仍有很多侠士表现出了盲目性,如豫让、专诸。智伯兵败被赵襄子斩杀,豫让发誓要为智伯复仇。他几次复仇的原因是什么呢?面对襄子的质问,豫让曰:“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而且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非所敢望也,敢不腹心!”(《史记·刺客列传》)他明知襄子贤明,却仍要刺杀他,为自己并不贤明的主人报仇,因为他只想为知已复仇,他不管他的知己是什么样的人,只要对他好,就是知已,就要以死报之,这不是有些偏激和盲目吗?聂政、专诸也是有这个特点。公子光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他们都是出于感激之心,而为知己而死的,有时自己有意无意就成了政治斗争的棋子。另外,《史记》中的侠士多具有依附性,除鲁仲连等少数人外,对某政治势力多具有依附性。曹沫、聂政、荆轲等人都有政治势力做后盾。
  三、总结
  侠义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像一根连缝衣服的红线,若隐若现,将历史中那些催人奋进,激励人心的事迹给串联起来。《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为游侠树碑立传的作品,其开创功绩,意义深远。本文从八个方面分析了侠的总体特征及其侠义精神的特性,以期对那些《史记》的阅读者给予一点微末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
  [3]韩兆琦.《史记》评议赏析[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于素香(1980—),女,籍贯:辽宁北镇,学历:博士,单位:西藏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郭中明(1993.10—),男,重庆荣昌人,学历:硕士,单位:西藏大学,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关注堵在不断提升,这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提升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国家对于群众文化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如何加快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依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文章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快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展开了讨论,了解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重要关键,并提出有效措施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群众文化水平的提升提供条件。  【关键词】:新
期刊
【摘要】:党的政治建设事关党的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决策制定和实施。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对于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实施正确的政治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党的建设;政治建设  从1922年邓小平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到新中国成立,是邓小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产生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对执政党党的政治建设问题进行了
期刊
【摘要】: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韩国较早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努力开发本国文化软实力资源,这对于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力提升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化立国 文化自信 启示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制造能力、贸易实力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已成为世界第
期刊
【摘要】:冠礼,即中国古代汉民族成人礼,行加冠礼,仪式过程中,通过冠帽及其配套服饰的变化为行礼者赋予成年人的身份及权利义务。因此服饰在冠礼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在意涵:它不仅仅界定新成人的身份、赋予新成人的权力与义务,也表明对新成人的期待和要求。同时冠礼服饰在其礼仪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礼仪和道德教育作用,并对冠者进行一定的政治约束作用。  关键词:冠礼服饰;身份界定;政治约束  一、传统汉民族成人礼服饰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群众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同时群众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和谐文化建设是重要內容,构建和谐农村、建设和谐文化,决不可忽视群众文化。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文化建设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关键词】:群众文化
期刊
【摘要】:鸟头人身的艺术形象现象在古埃及的绘画作品中常有表现,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探究这一时期古埃及人们认知和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重点。本文以鸟头人身这一特殊的造型现象入手探究鸟头的分类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关键词】:鸟头人;神话;古埃及;涵义  对艺术的探源,无论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还是艺术家从未停歇过。一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体现着这一时期的人文观念。正如同希腊雕塑向
期刊
有时候常觉得自己并不像个南方人,很多地方倒像是北方汉子。比如粗壮到没朋友的胳膊和腿,比如,不爱吃饭爱吃面。  高中的时候,学校食堂的面条较之寻常饭菜,可谓“人间绝味”。只可惜那时学业太紧,吃饭都要记得不能费时,而面条总是太烫,非慢品难知其味;那时一份简单饭菜不过五六块,一份面条起价便是八块,加蛋加菜,一餐能抵两餐价。因此那时吃面算是奢侈,要等天时地利人和,等有闲有钱,才能豪迈点一份面享受生活。  
期刊
【摘要】:对于“两学一做”,这是党中央作为治党的一项重要部署,对党的各项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党组织也要开展关于“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活动,还要做好职工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的竞争力凝聚起来,从而使其稳定、和谐的发展。而本文主要是对“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开展意义和开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措施  对于“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
期刊
【摘要】:大学生承载了社会和家长的很高期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学校的广泛关注,时代的需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对策,从而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策  前言:大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会面临很多新的问
期刊
【摘要】:英语教师在平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而且要教会学生写作方法,要引导有术,激发有方,让学生多写多练,这样学生才会在考试的写作中游刃有余。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错误;改进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题是初中生学英语过程中的绊脚石,学生很难得高分,很多学生感觉此类题太难,在写作时,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动词形式用不对,还经常写错单词。因此,书面表达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