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行为法经济学视角下的无限防卫权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无限防卫权立法的价值与意义,我国刑法理论界不少学者予以肯定,也有学者指出该立法存在种种缺陷,实践中容易导致公民对其滥用等弊端。本文主要阐述了行为法经济学视角下的无限防卫权。
  关键词:无限防卫;刑罚制度;行为法经济学
  从行为法经济学的立场出发,法律制度作为一种社会规则体系,其制度设计是以“对人类本能行为的控制”这一理念为基本出发点,其理论基础是从对传统法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修正,或者说再解释与再建构来展开。具体而言,其基本的理论假设为: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与有限自利。②由此立场出发,无论是刑罚还是无限防卫,其作为刑法法律体系下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应当致力于“行为控制与导向”这一整体目标。因此我们可以说,二者的共同立法目的应当进一步解释为:在控制人类本能行为的基础上,采取适应于特定时空情境下社会经济、政治文明发展的调节方式来实现社会正义与社会繁荣。
  行为法经济学对于社会中具体的人,有这样一种前提分析:体的个人是十分复杂的,人的行为有三大基本特征——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与有限自利。其中有限理性主要阐述的是在人的行为决策及行动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对标准理性的系统性偏离,即对自身、对社会或其他行为对象产生臆断或后见的偏见。这种偏见会使人们并不是按照完全理性的思维来选择行为策略,而且此种偏见是在一定的时空之下,由人所处的社会情境塑造出来。有限意志力则是对有限理性的进一步解释,在得到充分信息的前提下,人们有时也并不是按照理性的判断来选择行为。换句话说,人们的偏好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也并不一定是导向一种“合理”的预期效用。
  在这两大前提之下,有限自利就能够更符合现实的解释人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哪怕并不能得到巨大的利益,也愿意为他人付出,在得到他人公平善意对待的同时也愿意向他人提供同等的公平与善意。但与此同时,人性也决定了,有些时候,有些人会在不公正的对待面前报以同等甚至更大程度的恶意,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损人不利己甚至损人伤己的情形就是最好的佐证。因此说,人的自利倾向也是有限的,在自利倾向之外,人们可能基于更大的善意或更大的恶意来付出成本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为选择。
  将行为法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放诸于无限防卫的情境,很多时候,对于暴力犯罪的致害人,他很清楚刑法的严苛性,也清楚国家暴力机关的强大力量,也清楚可能招致防卫人的致命打击式防卫,在这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他基于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个也许根本谈不上“自利”的行为选择。与此同时,防卫人在遭受不法侵害时,在十分严重的现实危害的迫使之下,也绝无可能保持一种理想状态中的完全理性及完全自控。在这种状态下,防卫人最理性的思维也许就是他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防卫本能,甚至是满足自身被激发出来的复仇欲望。此时由于无限防卫权的存在,防卫人心中所想可能会是更加放纵自己对本能冲动的约束;而与之相对的是,致害人如果一旦遭受激烈防卫打击,认为防卫行为可能会危及自己的生命,也可能会选择尽可能的扩大伤害程度以使防卫人失去伤害自己的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方的行为偏好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由无限防卫这一法律情境塑造出来。
  不仅如此,行为法经济学研究表明,人在行为过程中还有这样一种心理倾向:人们在面临收益时往往小心翼翼,在面临损失时却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收益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这种理论被称之为“前景理论”。③正是在这种心理机制的驱使之下,有一些极端情况的出现便成为可能——防卫人遭受不法侵害时,有很大可能会在心理上放大受害的危险与恐惧,从而导致其与致害人之间不可控的激烈对抗,即使致害人并无防卫人所想象中那么大的致害能力与意图。这种情形之下如果出现一方当事人死亡的结果,我们在事后很难来判定这其中究竟是存在主观杀人故意还是判处过失致人身亡,认定防卫过当还是成立无限防卫,因此也很难期待刑法与刑罚制度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定纷止争、公平裁判乃至合理救济。
  禀赋效应的结论意味着,在现实世界中,权利的初始分配真正决定着权利的最终价值与实际效用,因此也会塑造人们的偏好并影响行为的选择。在无限防卫与刑罚的情境之下,防卫人基于法律的初始分配而享有无限防卫权,在现实危害(哪怕是臆想中的危害)发生之时,绝大多数人是倾向时刻小心防卫限度不去行使无限防卫权,等待刑法的事后裁断,还是在无限防卫权的“先天”光环之下凭借一己私力来捍卫人身安全?而且无限防卫权的严格适用条件该如何在事后得以准确而公正的认定?当出现致害人伤亡的行为结果时,防卫人与致害人的复杂心理活动该如何与伤害结果一一相对应?正是由于无限防卫权的初始法律分配,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才会出现各种各样难以裁断的疑难案例,才会出现各种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判决结果。仅从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增强断案能力的角度出发,就可以保证暴力犯罪案件中各方当事人会得到公正的判决结果么?
  笔者认为,以上问题并不能依靠提高司法判决精准度的努力而得到妥善的解决。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法律事先做出的权利初始分配才是导致当下司法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法律条文的抽象性与司法自由裁量风险的双重影响之下,防卫人正确行使无限防卫权与司法机关准确认定无限防卫的成立都几乎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换一句话说,无限防卫权的设立,才导致了法律在其适用时变得强人所难。
  正因如此,在这里笔者试图通过行为法经济学的理论来采用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权威参照标准——基于人的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与有限自利倾向,也基于特定社会条件下立法与司法的客观局限性,在设计防卫与刑罚制度、界定防卫权利与刑罚权力初始分配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不把防卫人与致害人的个人利益与风险作为制定法律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基础,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把涉及此竞争规则的第三方的社会效应——司法裁判——视作该法律政策与制度的基础所在。因为司法裁判过程的成本、风险与收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全社会的福利最大化与共同的道德风险及法律风险。
  具体着眼于无限防卫与刑罚的语境之下,笔者认为也许将无限防卫权废止或进一步加强约束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法律制度作为最具权威性与强制性的社会规则,应当为人们提供更加完善的约束机制,塑造更加合理的行为偏好,更审慎的分析人们的复杂心理,尽可能衡平的做出权利的初始分配。
  参考文献:
  [1]冯殿美.对“无限防卫权”法律规定的反思[J].《文史哲》,2002年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问题是导致劳动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合理、不健全或没有依照合理程序制定,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相关训练.为了有效地预防劳动争议,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合同的管理;企业人力资源规章体系的检讨;培训体系的加强;违纪职工教育程序的建立;劳动规定制定的民主化及员工意见沟通渠道的建立;与劳动争议有关的外部关系管理.现阶段,我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企业发展与公共利益和职工价值的实现密不可分,让每个劳动者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价值的实现,集中体现在人和人的劳动价值的实现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使劳动者能够通过体面劳动争取美好生活,拥有尊严,彰显价值。  一、企业职工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的内涵  体面劳动,是指劳动者能够自愿自豪荣耀地为满足日益增
本文从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中伦理委员会及其成员所涉及的利益冲突以及作为伦理委员会法务委员的律师的积极作用出发进行探讨,供有关方面参考和借鉴。
作者利用蛋白质含量低×中、中×高的二组不完全双列杂交的F_1资料,分析了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F_1代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部分杂种优势,高蛋白含
锡林郭勒盟依靠科技促进畜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白音巴特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教处杨金花《内蒙古日报》记者畜牧业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基础经济和优势产业,已取得
为了进一步推进上海焊接产品的名牌战略,培育上海焊接行业综合竞争优势,在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名牌产品办公室、上海市技术监督局和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的关心与指导下,我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有组织的系统过程,没有组织者良好的创造性素质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技术创新。本文以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为基础,分析企业家在创新文化培育、创新人员的组织和企业
摘 要:中国传统法观念作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形式,不同形式上影响着中国现代行政法的建设,传统行政法观念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遗产,很多都是我们应该借鉴的。中国古代的若干制度和措施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法文化对发展完善我国的参与式民主制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完善我国民主制度结构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法观念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中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