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中的思考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suorenj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造地质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构造地质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强化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绘图能力。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引言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和演化历史的一门地质学分支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油气勘探、防震减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很多地质、石油、矿业、工程类大学都设立了构造地质学的重点学科,开设了构造地质学课程,设定其为资源勘查专业和石油地质专业学生的主干专业课程,并设有课堂教学、课内实验和野外实习等教学环节。在实施构造地质学课的教学改革方面,既要明确构造地质学课程的特点,教授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为此,就构造地质学的教学改革,本人提出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构造地质学课程的特点
  构造地质学课程是地质学科中理论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它所包含的知识点很多,涉及的学科也较为广泛,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沉积岩与沉积相、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个基础学科的多方面知识。而且,构造分析的规模从微观到宏观,构造尺度从微小尺度到大型尺度,涉及众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方法和技巧。一个非著名人士曾经这样比喻: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中的上层建筑,以多种基础地质学科为基础,这些基础学科就好比某机器的零部件,而构造地质学就好比组装车间,虽然零部件可以做成精品,但组装后的机器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因此,要学好构造地质学,就必须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动多种手段和方法。
  同时,构造地质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构造地质学原理的相关知识,既要学会野外实地勘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比如以穿越法进行构造观察、描述和野外测量等),也要熟练掌握各种主要地质构造现象的读图分析方法技巧,并且能够绘制相关的地质构造分析成果图件;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模拟实验方法(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为此,各大院校均设置了构造地质学的野外构造实习计划和室内实验课程,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野外各种地质构造图件的编绘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中应关注的问题
  基于构造地质学的上述特点,为了提高构造地质学的教学效果,除了讲好课程的主要内容外,还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绪论,明确构造地质学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使学生对构造地质学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了解,在绪论部分除了向学生介绍构造地质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之外,要重点讲解构造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意义,以及构造地质学在科研工作和生产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构造地质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深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为学习本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构造地质学的重要性只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造地质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油气区通常与背斜的高隆部位、断层、不整合等多种构造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圈闭。近年来随着普光气田的发现与大规模开采,构造低部位找油气、深部找油气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多期活动断裂多油气成藏的控制和改造也受到了重视,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对于构造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必须有更加深刻的、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熟练并灵活运用多种构造分析方法,才能满足当前油气勘探工作的需要,使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在油气勘探行业中创造辉煌。
  (2)构造地质学在环境地质与自然灾害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汶川地震造成数十万人员伤亡,多个县城被毁,源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强烈活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的发生,都跟断裂带的活动密切相关。这些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与断层的性质和活动性有关。理清主要断裂的活动性和发育特征,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少损失,学好构造地质学是必要的。
  (3)工程建设也离不开构造地质学。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房屋建设等工程的选址、建设,都与构造地质学有关,需要查明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利用构造地质学原理的相关知识,评价工程的稳定性。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课堂理论教学
  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是符合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的要求,也是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于地质构造的空间形态、空间展布特征等,通过形象逼真的空间模型的演示、大量典型而又美观的野外照片,丰富多彩的插图等方式,既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能够使学生对地质构造能够有更加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加强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概念,能够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质构造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某些比较抽象。仅仅通过文字描述和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要点,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典型构造现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其空间展布特征,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图形制作软件和三维建模软件,绘制地质构造的三维构造形态,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观察,深刻理解地质构造的空间发育特征。比如,绝大多数同学对面状构造的产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线状构造的产状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不好区分倾伏向、倾伏角、侧伏向和侧伏角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分别用铅直面和水平面去截切已知的线状构造及其所在的岩层面,能够使学生对这几个概念有深刻而又清晰的理解。再例如纵弯褶皱的形成过程及其伴生构造现象、逆冲推覆构造中飞来峰和构造窗的形成过程,以flash动画的形式,可以清晰地、形象而又逼真地实现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使学生能够记忆深刻、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同生背斜的形成,是一个边沉积边隆升发生褶皱的过程,不同的隆升速率和不同沉积速率,可以形成不同几何形态的构造现象,学生对于这一关系较难理解,通過使用构造模拟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直观地再现褶皱的隆升过程和沉积过程,形象地反映了隆升速率、沉降速率及褶皱几何特征之间的关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应强化构造地质学实践性方面的教学
  构造地质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油气勘探、灾害预防与减灾、工程地质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应该强化其实用性和实践性方面的教学。概况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对野外地质构造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其二是对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其三是绘制合理的、准确的、精美的成果图件。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置有相应的野外实习环节,但野外实习不仅仅是对野外地质构造现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野外复杂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野外实际的地质现象,并不像教材中那样典型和模式化,现存的大多数构造是经过长期的、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复合叠加而形成的,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思路,有条理地、系统地、全面地进行,将野外观察的第一手资料尽可能准确全面地描述、测量和记录。实习指导老师应侧重于讲授观察方法和技巧,以学生观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老师再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进行再观察、再分析,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够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资料的综合分析,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和图件的综合分析,使用最多的是地质图、构造图和剖面图。地质图是构造地质工作者使用的最重要的图件,阅读和分析地质图,是地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地质图是平面图,学生在初学时,还没有建立起空间概念模型,很难将平面图中出现的构造现象与空间展布特征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三维立体图形加动画演示的方式,从地质图的成图原理到平面投影的展布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讲解,使学生从立体到平面,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理解地质图。例如,课内实验教材中使用的暮云岭地区地质图,是针对褶皱地区地质图的分析实例。图中包含多种形态的褶皱:两翼地层倾向相反的斜歪褶皱、两翼地层倾向相同的倒转褶皱、褶皱枢纽向两端倾斜的倾伏褶皱、同一套岩层中产状发生变化形成的多级褶皱等,学生难以理解这些褶皱在空间的展布和组合关系。通过对各种形态褶皱从立体到平面的成图过程,再加上三维数字模型形象的动画演示,就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不同特征的褶皱在地质平面图中的形态和展布,再根据平面形态特征反推其空间形态,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建立清晰的空间概念。同时,应建立读图分析题库,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多种图件的综合分析,提高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考试命题也应该增加读图分析方面内容,督促学生平时多用功学习和练习,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复习。
  绘制地质成果图件,是构造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另一项基本功。无论是项目报告,还是发表学术论文,都需要绘制一系列成果图件,用以阐述作者对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理解和分析成果。因此,在构造地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强化学生的绘图技能。一方面,指导学生手工制图,让学生熟练掌握褶皱、断层、不整合等基础构造的绘制方法,另一方面,应该强化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工业制图能力。充分利用电子资源和地质绘图软件,进行数字化制图,这样便于编辑和修改补充,也增强了图件的实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提高图件的精度和美观度。
  三、结论
  总之,构造地质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自然灾害预防与减灾、工程建设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复杂抽象的地质构造现象以通俗形象的方式给学生讲解清楚,注重野外观察能力、综合读图分析能力和准确高效的图件绘制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优秀的构造地质人才。
  基金项目:四川教改项目“油气勘探类学科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数字化建设与实践”与“油气勘探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林银山,郭福生.《构造地质学》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0,2:50—51.
  [2]倪金龙,唐小玲,余继峰等.“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与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7,2:44—46.
  [3]张宏远,刘俊来.“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主线极其把握[J].中国地质教育,2010,2:53—55.
  [4]陆廷清,胡明,王占磊.改革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石油教育,2010,6:86—88.
  [5]李理,戴俊生,钟建华等.构造地质学课程教改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06,5:70—71.
  (作者单位:1.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成都,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國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文章在研究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广西财经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广告学专业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四种能力” “四种能力”构成要素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阐述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CDIO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意在培养学生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好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期刊
[摘要]鹤壁职业教育园区的创办无疑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创举,她实现了各种要素资源的整合,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涵要求。首批入驻职教园区的四家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代表了鹤壁的产业发展方向,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产学研相结合,教师工程师并重的特色已初步呈现。  [关键词]职教园区 产业发展 建设研究    鹤壁职业教育园区的创办无疑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创举,她实现了各种
期刊
唐朝诗人杜牧的绝句《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谓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自唐朝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究其原因,不外乎诗中蕴涵的“二叹”。  一、慨叹: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机遇:作者对周瑜借助东风而成名进行了嘲讽,对曹操在赤壁一战中的壮志未酬进行了推崇。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AACSB、EQUIS和AMBA国际三大认证体系和认证现状分析,认为我国MBA教育应通过国际认证注重持续改进MBA教育、注重MBA教育的国际化、改革MBA培养模式和创新MBA管理机制,并认为应尽快启动MBA中国认证标准。  [关键词]MBA教育 国际认证 启示    截止到2011年10月,中国国内MBA招生院校总数为236所,加上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海外背景的独
期刊
[摘要]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进一步深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错误以及整合不到位的问题。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是否能够有机整合是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含义,教育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诸要素作一些分析  [关键词]教育技术 课程整合 要素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期刊
在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考试指挥棒下,初中语文课本也对汉语语法知识进行了删减,语法知识被安排在附录里;而且中考试题里也不再出现明显的语法知识题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法”不作为考试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于是现如今有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法教学。从我近几年所教的初三语文来看,很多时候学生对语法知识全然不知。为此,我持不同意见,初中语文教学应加强语法教学
期刊
[摘要]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于电工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通过先由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再由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电工技术 实验教学    任务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