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模式: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探索与启示

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地处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市,以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发展之路。剖析赣州模式建设新农村的探索实践,必将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诸多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赣州模式 欠发达地区 建设新农村 探索启示
  
   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地处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市,以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发展之路。剖析赣州模式建设新农村的探索实践,必将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诸多的有益启示。
   一、赣州模式: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探索实践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面积3.98万平方公里,全市辖18个县市区,有8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840万,农业人口670万,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江西省最大的农业市。作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业所占比重偏大的农业大市,从2004年9月开始,赣州市委做出了以“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被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1]。
   1.整治村庄为开头戏——先易后难推进新农村建设顺序
   赣州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五新一好”是个长期任务,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为此,选择最容易实施、最容易见效的村庄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开头戏、重头戏,而村庄整治又以“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让农民自己先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这是农民最为关心、也是见效最快的事情。在所有村庄进行“三清三改”初期,又将发动群众放在首位,不搞点名,不搞指定,确定村庄整治示范点,示范点坚持由农民自主申报,惟有80%以上的群众联名、群众自筹资金达到工程总投资60%以上的村庄提出的申请,才有可能批准立项。在示范点的选址上,把典型示范点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国道或省道两旁,为更好更快地推广典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村庄整治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即: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在村庄整治中注重保持自然风貌,发展五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整体拆旧建新型、社区新村型和自然生态农庄型,为全市村庄整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示范样式。到2005年底,赣州市已启动了4025个村庄整治建设点,完成了264个圩镇总体规划、1046个行政村共计16794个村庄规划的编制[2]。
   2.理事会挑大梁——农民自治组织担当新农村建设重任
   赣州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提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指导原则。在落实农民主体原则要求时,最大亮点是成立了群众自治组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乡村党组织的指导下,按照群众意愿和《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以村、村民小组或自然村落为单位,理事会成员从农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妇女骨干、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和老军人)中推选候选人,采取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方式,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经公示后,由党组织、村委会向村民理事会成员颁发当选证书。农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调查研究、梳理农民意见、具体决策等作用,比如村庄“三清三改”、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的建设,拆迁问题、补偿问题,村庄规划等都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来组织实施。理事会成员德高望重,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威信力和影响力,他们采取民间认可的办法调解纠纷,解决政府难以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在政府与农民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挑起了赣州新农村建设的大梁重任[3]。
   3.多种渠道筹资金——非常规办法解决新农村建设投入
   赣州是革命老区,财政能拿出的钱并不多,通过采取财政专项安排一部分,项目资金捆绑一部分,县直单位扶持一部分,受益群众自筹一部分,社会各界捐助一部分的办法,解决新农村建设投入不足问题。一是整合支农资金,一直以来,涉农资源分散掌握在财政、教育、卫生、老建办、建设、科技、农业、林业、民政、交通、水利等众多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把专项资金相对集中起来捆绑使用,统筹安排、集约投放,一改过去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资金使用撒胡椒面式做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二是市县部门挤钱。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倾斜。市、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用资金,市县机关单位对各个包扶村实行一帮一结对子,各个帮扶单位,要挤钱帮扶。三是社会力量捐钱。让全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社会力量参与也是赣州新农村建设筹资的重要举措。四是政策优惠投钱。政府对每个村庄的投入,都是统一扶持标准,补助村民的部分,多是实物补助为主,不直接发现金,目的是撬动民间资金。五是受益农民出钱。为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资金拨付方式,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实物补助等办法,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4]。
   二、赣州模式: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有益启示
   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发端于2004年9月,比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决定早了近一年半,对中央新农村建设决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赣州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表明:欠发达地区照样可以开展新农村建设,而且可以大有作为取得好的成效。剖析赣州模式建设新农村的做法,必将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诸多的有益启示。
   1.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学设计找准推进路径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涉及面广、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以及村容村貌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建设新农村不能泛泛而谈,一定要科学设计找准推进路径的切入点。赣州模式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找准了一个极为切实可行的切入点,即“三清三改”这个切入点设计得非常巧妙,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与。在此基础上采取抓点示范、典型引路,连点成线、以线扩面、循序渐进的路径,最终达到“五新一好”的建设目标。赣州新农村建设事实证明: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步到位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不宜采取大面积铺开、大范围推进的路径,必须注意方式方法,按照顺序渐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2.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普惠于民尊重农民意愿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没有政府的主导新农村将无法建设,仅有政府的主导,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也将是一句空话。新农村建设固然需要政府主导,但是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喧宾夺主,强制农民按照政府的意愿行事,毕竟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赣州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指导原则,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积极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鼓励农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承接点,既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重大决策和文件精神,又来自农民、了解农民,正是通过理事会这个群众自治组织,比较好地做到了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决策权,从而较好地避免了政府搞强迫命令的现象。赣州模式启示我们: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不可能也不应该由政府包办代替,大包大揽。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在经济实力不足、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农民群众的参与和调动显得更加重要,必须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智慧,依靠农民力量,以农民为中心安排新农村建设。
   3.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实事求是坚持量力而行
   建设新农村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所处的区域位置不同,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不同,所拥有的财政实力不同,新农村建设的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沿海发达地区已经步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后期,自身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实力,可以拿出大量资金高标准地搞村庄整治和建设。从经济维度上看,与发达地区相比,赣州建设新农村是一种低成本运作的模式,追根溯源,就是坚持量力而行,一切从赣州农村的实际出发。新农村建设的开头戏从比较容易做到的村庄整治入手,村庄整治又以花钱不多、容易做起的“三清三改”为切入点。村庄整治规划按照“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 的实事求是理念付诸于实践,既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符合当地群众的利益愿望,可以用较少资金办大事。新村镇建设投入采取实事求是的方式,通过整合支农资金,统筹安排、集约投放,通过改进资金拨付方式,实施以奖代补、以物代资、实物补助等办法,使政府投入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搞新村镇建设,4025个点铺开一年多,市、县财政投入资金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吸引了农民的社会资金3.1亿元[5]。赣州建设新农村的低成本运作之路,虽然值得欠发达地区学习和借鉴,但是新农村建设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典型模式并不能够到处移植、到处嫁接。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必须根据当地的基础和条件,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照搬照套,更不能搞过度建设,增加乡村债务和农民负担。
   4.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
   建设新农村难点问题就是建设资金问题,虽然国家已经确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但仍然难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供求矛盾。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地方财力捉襟见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与中央政府的要求、与农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资金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是制约其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赣州是山区城市,又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收入极其有限,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挤出大量的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解决资金投入难题,赣州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采取多管齐下的举措,通过对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约投放,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真正对新农村建设发挥整体合力的作用;通过市县部门挤钱、政策优惠投钱、受益农民出钱、社会力量捐钱渠道,吸引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农民主体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一年多来,赣州新农村建设的总投入4.93亿元,其中市县财政投入资金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政府投入1.83亿元资金撬动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3.1亿元。从效率维度上看,赣州建设新农村模式,支出的成本相对于撬动农民和社会投资的收益来说,盈余空间更是巨大。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破解建设资金瓶颈,必须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用非常规办法广辟资金筹措渠道,才能实现以最小的投入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效应。
  
  参考文献:
  [1]新农村建设先行者的标杆意义[N].中华工商时报,2006-10-23.
  [2]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系列报道之一[N].赣南日报,2005-11-2.
  [3]林艳兴. 江西赣州: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发挥农民主体作用[N].新华社,2006-3-31.
  [4]赵泽琨. 郑有贵. 董彦彬. 江西赣州调查记: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几个亮点[N].人民日报,2006-9-19.
  [5]陈春园,林艳兴. 赣州发挥后发优势 “低投入高效益”建设新农村[J]. 瞭望新闻周刊,2006,(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综合防控、绿色防控的相关概念由来,并通过分析农业生物灾害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生物灾害综合防控、绿色防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 生物 灾害 防控技术     一、相关的概念及来历   农业生物灾害多指危害农作物的重大病虫草鼠害。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种类多、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一直制约着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一般情况下,每年因农作物病虫害造成
期刊
【摘 要】与养殖南美的对虾和罗氏沼虾相比,青虾的养殖具有集约化程度高、养殖规模易于扩大、苗种投入较少、价格稳定和养殖风险小的特征。本文针对在生产过程之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生产的具体情况,介绍了在青虾池塘之中使用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方式。   【关键词】青虾池塘 生态高效 养殖技术     青虾是我国常见的养殖品种,具有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的特点,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市场的喜欢。青虾养殖本身具有集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金银花的品种选择、繁殖方法、选地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内容,对岩山地区金银花种植技术探究。   【关键词】岩山地区;金银花;种植技术     金银花又叫做双花或者忍冬花等,根据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忍冬科忍冬属性植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以未开放的花蕾和藤叶入药。金银花在药用中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疾病。除了作为药材
期刊
【摘 要】选取淮阳县耕地质地构型、质地、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排涝能力和灌溉保证率7个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与耕地潜在生产能力间的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单指标对耕地地力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模糊评价法建立各指标隶属度。根据综合指数的变化规律,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中我们采用累积曲线分级法进行评价,建立玉米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耕地玉米适宜性等级数目并对玉米适宜性分区提出利用建议。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2004年在我镇试验示范“秋洋芋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根据我镇气候、土壤等条件,总结出了以“免耕窄厢深沟”和“均匀覆盖稻草”为核心,以“选用良种、适期早播、平衡施肥、适度密植、防治病虫”配套的秋洋芋免耕稻草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了我镇晚秋丰富的温光资源,提高了稻田利用率,用科技手段实现省工省劳目的,加快了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伐,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期刊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菜用大豆的生产现状   菜用大豆也叫毛豆,日本叫枝豆,属大豆的专用型品种,菜用大豆籽粒富含蛋白、脂肪、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且含有一定的淀粉和糖,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国际市场对菜用大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2.菜用大豆品质研究进展   菜用大豆的品质性状可分为四种:外观品质、食品品质、营养品质和卫生品质。外观品质在决定消费者购买菜用大豆产品时起
期刊
【摘 要】水稻育秧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随着水稻插秧方式的改进,水稻机械化插秧得到迅速推广。本文分析了机械化插秧的优点,介绍了水稻育秧的技术要点、田间管理方法;水稻机械化插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稻育秧 机械化插秧 技术 田间管理     农作物机械化栽培,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后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效
期刊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种植作物中又以玉米为最,所以,研究人员积极研究我国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玉米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我国 玉米种植 问题及应对     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所以,对于玉米种植问题与技术的研究从未间断过。我国研究人员针对各地区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
期刊
【摘 要】甘薯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营养学家誉为“蔬菜皇后”,同时,甘薯具有稳产高产、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的特点。本文根据甘薯特征特性,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再通过具体实施和规模生产进行高产栽培理论研究,组装集成冀北山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重点示范与推广,增加效益,总结成功经验,为当地和相邻生态类型区甘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泉
期刊
【摘 要】为研究冬前喷施壮丰安适宜用量,保障冬小麦丰产稳产,以淄麦12号为试验材料,于冬前生长盛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壮丰安,对控旺效果、冻害情况、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前于生长盛期叶面喷施壮丰安控旺效果明显,防冻效果显著,基部三节间缩短且单位长度节间干重增加,抗倒能力增强,具有良好的增产稳产效果。适宜用量为20%壮丰安450~600 ml/hm2。   【关键词】冬小麦 化控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