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双鱼挂饰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2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到旧城改造的拆迁工地收集藏品,在一位老爷爷的家中,发现了一件清代铜双鱼挂饰(见图)。据老爷爷介绍,这件铜双鱼挂饰,是他自儿时起,就看见祖父在开的杂货店的大门旁,每天都必须悬挂的一件吉祥装饰物,直到他父亲接管杂货店被公私合营后,才从大门旁摘了下来,收藏至今。
  由于鱼与“余”同音,所以,自古以来鱼就被人们看作是吉祥物。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有了鱼形玉饰。举世闻名的“妇好墓”中,作为陪葬的玉器,就有鱼形玉刻刀。到了唐代,不仅有雕刻精美的玉鱼,而且有铜鱼符、木鱼书等。在宋代,鱼形带钩出现。在各种吉祥物盛行的清代,鱼饰更是普遍。而该铜双鱼挂饰,便是其中的一种。
  这件铜双鱼挂饰,用青铜制成,呈不规则的长圆形,高7.6厘米,宽11.8厘米,厚0.3-0.5厘米,重165克。主体图案正、背面都一样,均为一对鱼嘴相接、尾巴上翘的鲤鱼,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两条鲤鱼的嘴微微张开,鱼眼圆睁,鱼身布满鱼鳞,上、下有鱼鳍,鱼尾分成四叉。在鱼头与鱼头之间和鱼尾与鱼身之间,有飞溅起的水波纹作为衬托。在两条上翘的鱼尾之间,有一扇形连接,四周有边廓,中间自左至右有楷书吉语“年年有余”四个字,它清楚表明了这一铜挂饰的主题。在扇形连接的正上方,有一高0.8厘米,宽2厘米的半圆形突起,中间有一圆形孔洞,其直径为0.3厘米,是用来穿系线绳,以便在门旁悬挂的。
  
  该清代铜双鱼挂饰,保存完好,未入过土,无破损,全身在布满黑漆古包浆的上面,有淡绿色和淡红色的锈斑,给人以一种古老的感觉。因此,根据其造型、工艺、包浆和老爷爷的介绍等分析,应是清末的作品。(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有人恨他,有人爱他,皆为了他练就的那双辨别真假的眼神,和古道侠肠的一身正气。  他喜欢搜罗世间珍奇古玩,足迹踏遍丝绸古道,险滩戈壁。  他能为一件流失的国宝拍案而起,倾其所囊,豪气冲天。  他又常常于日暮下静坐于古城遗址,与远古先人进行着跨越时空的交流对话。  他以锐利的目光直击古玩投资市场,他欲以深远博大的志向成就中国新一代收藏家。  他就是王文石,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人,一个充满了人文精神的
期刊
  
期刊
和和两年前火爆的市场相比,今年的拍买燕疑平稳了许多。不追求数量庞大,注重质量提升,仍是上海工美今秋拍买的指方针。          太平有象——云南典藏2008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精品赏析  罗 勇 李智鸣    即将过去的2008年,中国迎来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展示了太平盛世,展示了中国文化,而“云南典藏2008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正是以“太平有象”为主题,表达云南典藏拍卖集团对所有藏家的
期刊
袁像嘉禾银元(俗称袁大头,以下简称袁像银元)的版别繁多,其中有一种在纪年文字“造”中口字呈开口状,故称“开口造”,也有人称为“缺口造”,但称“缺口造”容易误解为社没有口字,所以称“开口造”比较贴切。  根据笔者所藏实物,袁像银元“开口造”版有一个完整的系列,即上开口造、下开口造和上下开口造三种版式,见图1、图3、图4细部。形成如此奇妙的系列是原来固有的设计还是铜模后天改变所致,现在还不能得出明确结
期刊
前年,天津的一位古钱商告诉我他得到了一枚很稀少的镂空花钱,问我有没有兴趣。我说你把图片发给我看看再说,后来他把图发到了我的信箱。  初观此钱, 我眼前一亮。这是一枚从没有见过也没有资料记载的钱。此钱熟旧圆润,看铜质和包浆的色泽,时代应是辽金之物无疑。而且是一枚传世珍稀品,于是我决定买下这枚钱,尽管价格不菲。  这枚镂空钱上有一兔、一马、两鹰,这些动物的形象是写实的,十分生动传神。它们象征着什么呢?
期刊
笔者于前些年在市场上收集到一枚“咸丰元宝”宝川当百大钱。奇特之处是“咸丰元宝”的“宝”字,非“尔”宝和“缶”宝,而是双“王”宝,即“”。此钱为传世品,传世包浆。材质黄铜,直径49.6毫米,穿径7毫米,厚4.5毫米,重50克。    经查阅几本古钱图谱,均未有此钱。又查看了马定祥先生编著的《咸丰泉汇》一书,书中只有隶书“咸丰重宝”宝泉局“拾文”双“王”宝试样钱,仍未见到这枚双“王”宝大钱的踪影。  
期刊
《收藏界》2007年第7期91页,兰金顺先生《钱币四则(一)“朝鲜通宝”阔缘当十大钱》一文中这样写道:“朝鲜开国于公元1393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废高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世宗李于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仁祖李宗于1633年(明崇祯六年)也铸‘朝鲜通宝’,正宗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铸造了当十大铜钱,分纪值和无纪值两种版别。纪值的背文为‘穿上一户、穿右一
期刊
在我国的民俗钱中,有种祝颂家庭的民俗钱。这类钱,多以“平安兴旺”、“子孙贤孝”、“合家欢喜”等吉语祝颂家庭美好吉祥。  近日,笔者获得一枚异形民俗钱(如图)。钱径6厘米,双面钱文。正书“诗书教子、忠孝传家”;背书“积金非宝、壹艺遗业”,钱文楷体。此钱铜质精良,铸工讲究,呈八边八角形状,约清末民初制品。  这枚异形民俗钱,与早期民俗钱不同之点有三:  1. 祝词有新意。明清以前的民俗钱,在祝颂家庭、
期刊
“崇祯通宝”背十二两试样大钱    公元1644年,也就是大明王朝思宗崇  祯十七年,这一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悲惨、最传奇的一年。因为一年之内,北京紫禁城的龙椅上先后曾坐过了三个皇帝。这三个皇帝分别是:思宗崇祯、大顺李自成、大清顺治。  这个史无前例的“经典之作”便是一怒为红颜而名扬四海的吴三桂一年之内易三主造就而成的传奇历史。有趣的是,紫禁城龙椅上一年坐过了三个皇帝,而吴三桂一年却换了三个
期刊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瓷业兴旺,青花瓷器成为主要品种,御窑厂的产品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润光莹,青花色调浓翠明艳,造型多样丰富,纹样精致秀美,在陶瓷史上久负盛名。但是人物图装饰极为稀少,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装饰艺术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永乐青花人物图的艺术特征    (一)永乐青花乐舞人物图扁瓶(图1,土耳其托普卡普·沙赖博物馆藏),图画通景式布局于瓶壁,描绘五个西域地区的民族人物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