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核心“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应当坚持这一根本命题。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艰难探索,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在践行这一最高命题上作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正如靳辉明教授所指出的,"至今尚未触底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财产’这一概念纳入了社会理论的范围。按照卡尔·马克思所言:财产一直被认为固定不变的,现在却烟消云散了。正如这次经济危机所揭示的那样,在言辞表述层面上来说,它已不再恰如其分。在不断变化的时空中,
午夜的阳光下进行着奇怪的活动是那些辛苦的淘金人(引自罗伯特·塞维斯诗集《山姆·迈吉的火葬》1956[1917])近期加拿大的"黑金"淘金热促进了阿尔伯特省麦克默里堡地区的发展。这一地区尽管地处偏僻,距离最近的埃德蒙顿市有4小时车程,但在过去40年中,已经历了一系列经济起伏周期。
社会生态学不仅是一种更加全面的、对人类与自然世界关系的哲学政治学分析,还是对人类如何从人类自由遗产的重新发现与解读中走出人与自然现实性分裂的理论通路。为此,在作者看来,我们必须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一种并非仅仅旨在消除我们所面临危机的具体特征而不触及其根源的运动;我们必须根除我们心理架构中的等级制取向,而不是仅仅消除体现着社会支配关系的制度。总之,我们不必、也不可能回到一个古代意义上的有机社会,而应创造一个面向未来的生态社会。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当代全球生态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商品化及其生产模式导致的。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易的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普遍的奴役。因此,人类必须回到马克思以及塑造了马克思思想的那种激进式启蒙的思想传统中,重新理解世界和谋求人的自由,摆脱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奴役,并在现有条件下根据地方特征建设共同体社会,尊重和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设计出能够走向环境可持续文明的思想方案和实践方案。
引言 日本被认为是一个经历了多次毁灭性破坏与灾难的国家,有天灾,也有人祸。过去,在每次重灾之后,日本的城市都得以重建,建筑师因而有机会进行新的建筑实验,发展新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日本建筑也深受政治气候的影响。
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之一的后马克思主义,因其思想的艰深而使人难究其奥。然而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一种衍生物,后马克思主义必然承袭了后现代主义的衣钵,因此从后现代主义的内在理路去探究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底蕴不失为一条捷径。借鉴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手法,后马克思主义在逻辑上将马克思主义划归为现代性的阵营,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批判。后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本质主义、中心主义、二元论、普遍主义等现代性症结,而破除这些现代性内核则是后马克思主义所致力的目标。
伦理是一种社会性产物,因此,环境伦理学亦必须从社会性视角出发,探讨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各种社会关系。环境伦理学必须是以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为目的的伦理学,必须同时具有科学性和社会性。
发展中国家一党支配体制的形成既是历史形成的政党力量对比的延续,也是某种政治安排的结果。支配性政党的制度化程度是决定这一体制延续性的基本内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代际更替的正常化。意识形态的包容和组织结构的开放被认为是支配性政党维持执政地位的基本举措,但往往和政党的凝聚力相矛盾,易导致分裂从而丧失优势地位。从根本上讲,决定发展中国家一党支配体制生命力长久的是支配性政党能否在执政期间完成民族整合和社会整合。
本文力图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学理性分析,认为在我国无论是“现代化初期的农村”还是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本文研究了浙江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象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管理方式,剖析了浙江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四种类型,分析了浙江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性和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