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爱弟子更爱专车?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o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末期的教育界,以孔子为首的儒家独领风骚。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当仁不让的首席明星学员,深受孔子喜爱。令人遗憾的是,能精准领会老师的教育理念又一心一意做学问的颜回,在29岁就英年早逝了。这让一向矜持端严的孔子异常悲恸,当众真情流露,哭得不能自己。他边哭边不停地念叨:“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啊!要我的命啊!”
  颜回同学的葬礼半点也不能耽误。负责给儿子操办丧事的颜路一贫如洗,他四处筹钱,在众位师友的帮助下,勉强凑够了办丧事的钱。为了让儿子走得更体面一点,颜路向同样是自己的老师的孔子求助:“老师,学生资金不足,能不能请您出资,为子渊(颜回的字)买一副外椁(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悲伤的孔子这下子更加难过了:一来,他手里没钱,帮不到自己的学生;二来,堪为君子典范的颜回,再怎么才华绝世,他的身份也只是平民,依照礼仪,只需要一副棺材,根本不需要外椁。
  孔子用一双盛满悲伤的眼睛望着颜路,劝导他:“你家颜回非常有才华,而我家的孔鲤才华一般,但在你我心里,儿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孔鲤当年过世,我也只给他用了棺材,没有外椁。”
  孔子循循善诱,是想让颜路明白,他也是一个父亲,理解颜路想给儿子最好的,但做事是要讲究礼仪规矩的。况且,倡导礼仪一直都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他做老师的,哪能看着学生犯错,而不出言提醒呢?
  颜路明白老师的苦心,可还是不想让儿子的葬礼太过简薄。他又一次请求孔子:“老师,学生斗胆,请求您卖掉马车,给我儿子凑点钱吧?”对待不开窍的颜路同学,孔子继续苦口婆心地开导:“你知道,我是鲁国士大夫出身,按规定,士大夫出行必须乘坐马车,不能徒步走路。卖掉马车是违背礼法的事情,我不能做。”
  孔子斩钉截铁的回答,彻底让颜路混乱了,他心里想:老师您口口声声说自己最喜爱的学生是颜回,却又堅决不愿意卖掉自己的专车,为他筹钱买副外椁,老师,您就是这样对待您最喜欢的学生的吗?
  在孔子的心里,他喜爱的学生颜回,是贫寒君子的人设。一生安贫乐道、仁义高洁的颜回,无怨无悔地把生命都贡献给了学术研究,根本不需要一场不合礼法的“风光”葬礼来谢幕。而孔老师风餐露宿四处讲学,弟子遍天下,却也无法掩盖他其实并没有官方认证的教师资格这一事实。他取得的官方资格认证,是士大夫的身份。因此,孔子的人设,始终是一位士大夫。他接受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士大夫礼仪教养,弃了专用马车而改为步行,是绝对无法想象也不能接受的出格行为。
  对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孔子之所以显得迂腐、不通人情,那是因为太多人打着感情的旗号,抛开规矩、失了分寸,做着看起来理所当然的、“正确”的事情;而孔子这种敢于抛开人情,立场坚定地执着于一个“守规矩”的决定的行为,对我们来说已然陌生。
  编辑/灯火
其他文献
东汉末年,割据江东的军阀孙策出生于富春(今浙江富阳),在十几岁时,他因为长得帅,武功好,又平易近人,所以在当地享有美名。某天清晨,孙策的家里来了一位少年,少年自称从舒县(今安徽庐江县)来,慕名拜访孙策。交谈后,孙策才知少年就是舒县的名人周瑜。两人一见如故,畅谈了一整天,并结为兄弟。此后,孙策还听从周瑜的建议,把家也搬到了舒县。  到舒县后,孙策的悠闲日子并没过多久。初平二年(191年),孙策忽然接
美国圣公会一位传教士的夫人露西在其回忆录中讲述了她在民国安庆经历的一件跟鬼头刀相关小事。当时皖省都督的一个姨太对基督教信仰感兴趣,露西时常去督府见她,慢慢同皖省都督也熟了。有一次,露西的佣人告诉她,前几天刽子手杀人因鬼头刀不快,砍了15刀才把犯人的头砍下来。这让露西感到愤怒和恐怖。后来这事通过上海的报纸传到国外,对露西热爱的中国构成一种羞辱,露西立即到督府要求见都督。  都督同意见她,并倾听她讲述
汗血宝马是传说中的神兽。《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宛国盛产良马,流汗如血,说明古人口中的“汗血马”就是大宛马。  據说,汉武帝曾为此马远征大宛及西域诸国,汉朝也在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其实,汉武帝对西域诸国的战略线路铺设已久,如箭在弦,寻求汗血宝马只是出征的绝佳契机而已。  张骞打通西域外交后,各国使者来到长安,送来诸如大鸟蛋这样不实用的东西。有人对汉武帝说:大宛有良马,
《卖油翁》故事中的主角陈尧咨状元及第后,名噪一时。此后他官运亨通,屡迁至工部侍郎、权知開封府、翰林学士。宋史记载,陈尧咨不但文才出众,还箭法如神。  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邦交正常化后,辽使至宋廷时有项重要的外事活动——射箭。宋廷文章是强项,武功却是短板,每次辽使到了汴梁城,总要露几手箭法,令宋人面上无光。宋真宗为了挽回颜面,于是物色射箭高超且一表人才的人去伴射。不过
刘姥姥一出场,就遇到了穷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没钱过年。女婿想去连过宗的金陵王家打秋风,可是磨不开脸,刘姥姥听了,豪气地一拍大腿说:我去!  对一个穷人来说,生存下去是头等要事。眼看都要穷死了,还放不下所谓的面子,这就是找死。刘姥姥不想找死,于是撇下老脸,去了趟贾府,带着20两银子胜利归来,让全家过了个踏踏实实的好年。  作为一个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老寡妇”,刘姥姥的生活想必一直不太容易。但她活得通
李小龙确实有功夫,凭他的身体素质,徒手打一个路人甲应该不在话下。但如果真把他放到格斗竞技场上,他还会有胜算吗?  1964年年底,李小龙收到一封来自旧金山华人武术师父黄泽民的战书。黄泽民擅长形意拳和北少林功夫,膝下弟子众多,很有名望。黄泽民等保守的功夫师父希望李小龙只收中国人为徒,为了说服李小龙而向他发出挑战。两人约定,格斗时无限制规则,可以掏裆插眼。因这场决斗是在私下进行的,所以除了围观者的口述
清代笔记《清稗类钞》中的官员王某酷爱养马,从卖马人手中高价购买了一匹叫雪花骢的马。这匹马一天能跑700里,而且不出汗,堪称宝马。王某特别珍爱这匹马,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来借,他也不肯。后来王某因犯错被免职,就带着自己的宝马回了老家。没想到,正是这匹宝马让他人起了贼心。  一天,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来到王某的住处,可怜兮兮地对王某说:“大人啊,我是个苦命的寡妇,依靠侄子生活。可我那侄子不学好,我担心有一天
1952年7月26日,阿根廷精神领袖和总统胡安·贝隆的妻子伊娃因宫颈癌去世,年仅33岁。尽管她一生没有政治头衔,但一直是胡安的贤内助,深受工人阶级喜爱,又被上流社会讨厌。  这位阿根廷的第一夫人,死后的故事同活着时一样精彩——甚至更奇诡。  伊娃死后,胡安想让她的尸身不腐,请了欧洲教育解剖学教授阿拉博士。阿拉博士用甘油替代伊娃的血液和内脏,铸造了十分逼真的外貌,经过改装的伊娃好像在熟睡,梦中还露出
打开电视,看到农夫山泉的广告,那低沉的男声用缓慢的语调一字一顿地说:“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我怔了,盯着大大的屏幕,久久说不出话来。  我想起了我与文字的关系——  当文字从笔尖汩汩流出,在白纸上寻找到自己的栖息之地,从而安置在那儿,不再离开。这种形式叫——写作。  真正有灵性的,不是我,而是与我朝夕相处的文字。是她找寻着我,让我写下一篇篇文章,是她在暗中握紧我的手,给我前进
闭门不出、长期卧床、关紧门窗以防吹风、穿厚衣裹厚被……这些都是“中国式坐月子”的核心要素。鲜为人知的是,古代欧洲人其实也习惯 “坐月子”。  在15、16世纪的英格兰,孩子出生后,产妇至少得卧床九天。17世纪一位公爵夫人的女儿待产,公爵夫人得到一个忠告:她女儿应该在产后15天才能离开床。不离开床的意思是最好平躺在床上,不要移动,直到两三个星期后,如果产妇恢复得很好,她才可以下床洗澡、换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