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路识斯真 入境始与亲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UANJ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备课既要理解编者意图,又要理解作者意图。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分三个阶段安排,分别侧重一般语文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编者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这方面,笔者不想多说。作者的意图呢?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收编的课文都是佳作,的确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的范文,每篇的课前提示及课后的练习,是编者对课文精辟的评析及其教学的指导,作者意图点示其中。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却不能,也不可能就坐享其成,尚要花精力去研究和感知课文,这就是“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关键的一环。
  关键词:语文备课;方法;体会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年,借鉴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自己实践体会,觉得按叶圣陶老前辈的指教去备课,很有成效。叶老在《语文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遵路,就是理清作者思路,只有理清思路才能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入境,就是进入作者写作意境,融汇作者思想感情,只有理清思路和融汇感情才能领悟课文的内涵及宗旨。课备好了,课堂教学就能顺利开展,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也能得心应手。
  一、遵路——把握课文内容结构
  遵路,路在何方?作者思路往往表露在“文眼”上。何谓文眼?晋人陆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眼”是帮助我们把握作者思路的路标。赏析“文眼”,就能理清思路,把握课文的内容结构。
  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如果按“勤劳的一生”的线索去分析课文,把第二段至第七段的内容归纳到这条线上,是顺理成章的。但第八段以后的内容再归纳到这条线上就有点牵强。但是,如果把握“文眼”,抓住第七段末尾一句话“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作“路标”去分析,理解内容结构就平顺得多。从全文角度审视,作者既写母亲“勤劳俭朴”,更写母亲“宽厚仁慈”,两者结合地来反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全貌。没有像母亲这样的人民支持,革命不能成功,没有像母亲这样的人民奉献,社会不能进步。作者写《回忆我的母亲》不仅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悼文,更是一部讴歌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交响乐章。文思探讨到此,要备好课文就容易了。再如《背影》一文。文章一开头就是一句统领全篇的“文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背影。”这是第一次开篇点题写背影,以后全文围绕背影展开,从不同方面着力写父亲的背影。第二次具体描绘父亲的背影,第三次是写寻觅父亲的背影,第四次写在结尾,是回忆中浮现父亲的背影。从此思路探寻下来,内容结构就容易领会了,父亲的背影贯穿全文始终,是连接全文的线索,是作者立意的基点。把握好“文眼”去备课,能从整体感知课文,对《背影》认识也就深刻了。
  二、入境——领悟课文内涵宗旨
  怎样才能进入作者感情意境?作者的深情抒发,是帮助我们进入作者意境的航船。作者行文到动情之处,总会情不自禁地抒发,以表达内心的感受。体味这些抒发就能融汇到作者的意境中,就能准确领悟课文内涵宗旨。
  如《记一辆纺车》,作者吴伯箫记叙了当年延安许多与纺车有关的事情,但纵观全文又会发现记叙的目的不在纺车。内涵是什么?教师如何备课?又怎样引导学生去感悟?按常规“倒箧倾筐”的串讲显然难达到目的。如果以文中的抒情为切入点,分析理解就能事半功倍。文章最后一句说:“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以此追溯全文,可见作者以纺车为线索,叙述延安大生产运动。显然,作者是被延安军民“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感动了,因而文章不是为介绍自己那辆纺车而写纺车,而是以厚实、深沉的感情去讴歌延安军民“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境界。理解了作者创作的意境,课文的内涵、宗旨也领悟了。又如《紫藤萝瀑布》作者从看花、忆花到思花,结构清楚,思路清晰,但主题却较难理解,仅从内容结构分析,学生领会肯定是肤浅的。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抓住文章围绕紫藤萝花反映出来的感情去分析,就能顺利进入作者创作意境。特别是作者最后抒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经历十年浩劫,痛失小弟,作者经受的磨难是巨大的,惨遭砍伐又回复生机的紫藤萝花启示作者由个人感情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作者写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联系全文内容去品味抒发,融汇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题就清晰了。
  遵路赏文眼,入境品抒发,对语文课备课很有帮助。要特别注意的是,遵路入境,需教师细细推敲,含英咀华,联系前后思想内容去探究,整体理解课文。否则,“好端端的‘文’斩头去脚,整体不见了,只是某个局部;某个局部也不是从整体去认知,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辨证统一的高度去揣摩,去领悟,而是抠几个字眼微言大义一番,支离破碎,碎尸万段。文章没有了,文味没有了,动情点消失了。”整体理解课文从何谈起呢?
其他文献
摘要:怎样在计算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关于“数的运算”的要求?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探究新知提供前提条件;其次,要结合具体情境,为学生探索估算方法提供广阔空间;第三,引导交流反思,为学生优化算法提供必要通道。  关键词:计算教学;优化;有效性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的运算”中提出这样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进
期刊
摘要:我们当教师的也应该借鉴老画家的做法,不妨把孩子们的缺点看作“优点”,来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启示;班主任;请家长    周日我陪老公一起到郊外踏青,路上听到两个陌生人在谈论:“我让他叫家长,如果他的家长来后,他仍上课说话,我就叫他转学。”听到这话,我想他可能和我一样,也是一位班主任了?  路旁的小草和树木已经长出片片嫩芽,在微微的春风中频频摆动,好像在欢
期刊
摘要:语文传统教学和传统的考试中得到重要体现的主要是读和写,听说能力的考查相对薄弱,网络技术的介入,为之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网络资源;整合利用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听说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文字的可以记载和流传,更体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但传统教学中“听”和“说”得不
期刊
摘要:一份能够帮助学生导学、导思的学案,能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究知识。学案利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学案;主体地位;创新能力    【主题】  我校的“参与式学案”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备课达成集体认识
期刊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是带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良性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锤炼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现阶段海滨二小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认识,提出关于改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队伍建设;现状;对策思考    民族振兴,教育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高原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生理适应的主要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系统高原训练后,机体可发生一系列有利或不利的抗缺氧生理适应。  关键词:高原训练;适应;综述    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2]。  一、呼吸系统对高原训练的适应  近年
期刊
摘要: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哈利·波特、蜘蛛侠、名侦探柯南等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可对于我们中国的古典名著乃至现当代作品中的人物却知之甚少。笔者对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原因作了一番调查,并粗浅地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现状;原因;建议    一天,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导入时,我问学生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篇名及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很快回答出来了。我开始倒也挺高兴
期刊
摘要:《社会与生活》、《社会与品德》虽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但主要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为主。传统教学中都采用说教形式,在黑板上讲道德,枯燥乏味,收效低。如果在品德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体验活动,通过比赛、游戏、故事、辩论、媒体渲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消化”,让体验活动充盈学生的课堂生活,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
期刊
摘要:语文课是培养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阵地。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汉语的特征使语文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内涵,当然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人类无尽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感,积极发挥自己的情感因素,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情感,使情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听、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去。首先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中挖掘教材,以情激情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其
期刊
摘要:借新课程、新课标试行推广之契机,我们教师应回顾昨日,展望将来,正确透视、把握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教会学生掌握有趣的数学,为他们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捕捉“灵感”的方法。  关键词: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合作;引导    翻开各类教育报纸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极力提倡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