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是培养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阵地。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汉语的特征使语文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内涵,当然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人类无尽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感,积极发挥自己的情感因素,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情感,使情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听、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去。首先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中挖掘教材,以情激情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其次要善于创设合理情境,获得体验。最后进行情感培养还必须贴进生活,体验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情境;生活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学作品中往往寄寓作者丰富的情感。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思想兼美的佳作,作品中饱含着作者的深情、理想及追求,因而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寄寓情感教育的源泉。语文课是培养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阵地。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汉语的特征使语文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内涵。从严格意义上讲,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学”,是与人的体验和感受密不可分的,当然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人类无尽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感,积极发挥自己的情感因素,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情感。情感像一条彩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情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教材、老师和学生。但是,情感教育不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教”给学生。就像新课标说的一样,情感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语文听、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去,要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一、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中挖掘教材,以情激情,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讲课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把课讲得活,必须认真钻研这门学问,掌握这门艺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授课前首先要搞好再创造,即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课备得烂熟于心,这样讲课时就会心中有底,就会有理有据。其次,要讲究讲课语言的明白、生动流畅。情感培养不是直抒胸意的苦口婆心,而是挖掘教材内涵,把情感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带来好的效果。语文教学并非字词的讲授,而是通过情理的交融,达到育人的目的。“理不可以直指出,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示也,故即事以寓情。”教材中大量的情感培育素材值得去挖掘,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教学技巧,将自己发自内心的情感注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学生会在不自觉中被感染,受到熏陶,即达到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爱心是情感培养的基础。一名教师只要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对所教的学生有强烈的爱心,是没有教不好书的。课堂上应十分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切从“爱”出发,一句善意的批评,一个友爱的手势,一个恳切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点头都会使学生易于接受,缺点、错误就改正得快。这种情感培养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真诚地希望学生能早日成才的渴望,这种真诚会表现在你的眼神、声音和动作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这种真诚对事业、对学生的爱也会使教师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二、要善于创设合理情境,获得体验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上课一开始,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课文“角色”,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导入《小珊迪》一课时,我这样讲:“一个冬天的早上,雪花纷飞,(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意境)饱受饥寒的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两条腿,躺在一张破床上;他就要死了。(凄沧的情节像一阵风轻轻地吹过学生的心海。)临死前,他念念不忘的是:“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他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他呢?”(老师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哽咽的话语,使学生的心海漾起了涟漪。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悲痛之情。)这样的导入,用角色触动学生的情感领域,学生伴随着内心的情感初读课文,为领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奠定了感情基础。
  三、进行情感培养还必须贴进生活,体验生活
  现代青少年的情感匮乏,其实究其原因是生活的单调而平淡。试想,你怎样才能让一个不愁吃穿的幸福孩子去体会《挖荠菜》的辛酸,你怎样让一个天真无邪,毫无忧虑的少年来思考如何《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这些,都涉及到情感培养,都涉及到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教育与学习并非只局限于校园内,尤其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如果没有多少真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也就无法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感性思维,当然最终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所以,最终的结论是应该由家庭与学校配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近生活,去体会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这样,再来谈“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就更直接了。另外一方面,体验生活的教育又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当然,这也属于任何学科的德育教育,但经过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学生在人格品质、情感修养方面自然也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时,对于文章作品的感悟与感动,就不会还停留在肤浅的阶段,甚至可以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再换一个角度说,对于文章的情感体验能力增强了,对文章阅读理解的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那么,就会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对于文学、文艺作品的情感体验也加深,在被感动,被感染之余,学生的道德情操自然也随之有所提高。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学作品及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德育教育是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的。所以,情感培养的意义,通过语文教学已经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情感培养的作用与效果是无可比拟的。
  积极的情感因素可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呼唤着情感,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把握课堂,力争把教学中最美的一面用最真挚的感情向学生展示出来,培养出真正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情感表达寄寓于文学作品中,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哲理和感悟,让读者从中领悟到寄寓情感这朵奇葩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活动是新一輪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氛围;合作;探究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中研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不
期刊
摘要: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乐中求知    近年来,扩大低年级的识字量,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已成为许多小学教师的共识。《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低年级学生会认1800个字,会写800~1200个字。课程标准还规定: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利
期刊
摘要:怎样在计算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关于“数的运算”的要求?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探究新知提供前提条件;其次,要结合具体情境,为学生探索估算方法提供广阔空间;第三,引导交流反思,为学生优化算法提供必要通道。  关键词:计算教学;优化;有效性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的运算”中提出这样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进
期刊
摘要:我们当教师的也应该借鉴老画家的做法,不妨把孩子们的缺点看作“优点”,来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启示;班主任;请家长    周日我陪老公一起到郊外踏青,路上听到两个陌生人在谈论:“我让他叫家长,如果他的家长来后,他仍上课说话,我就叫他转学。”听到这话,我想他可能和我一样,也是一位班主任了?  路旁的小草和树木已经长出片片嫩芽,在微微的春风中频频摆动,好像在欢
期刊
摘要:语文传统教学和传统的考试中得到重要体现的主要是读和写,听说能力的考查相对薄弱,网络技术的介入,为之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网络资源;整合利用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听说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文字的可以记载和流传,更体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但传统教学中“听”和“说”得不
期刊
摘要:一份能够帮助学生导学、导思的学案,能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究知识。学案利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学案;主体地位;创新能力    【主题】  我校的“参与式学案”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备课达成集体认识
期刊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是带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良性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锤炼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现阶段海滨二小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认识,提出关于改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队伍建设;现状;对策思考    民族振兴,教育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高原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生理适应的主要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系统高原训练后,机体可发生一系列有利或不利的抗缺氧生理适应。  关键词:高原训练;适应;综述    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2]。  一、呼吸系统对高原训练的适应  近年
期刊
摘要: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哈利·波特、蜘蛛侠、名侦探柯南等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可对于我们中国的古典名著乃至现当代作品中的人物却知之甚少。笔者对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原因作了一番调查,并粗浅地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现状;原因;建议    一天,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导入时,我问学生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篇名及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很快回答出来了。我开始倒也挺高兴
期刊
摘要:《社会与生活》、《社会与品德》虽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但主要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为主。传统教学中都采用说教形式,在黑板上讲道德,枯燥乏味,收效低。如果在品德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体验活动,通过比赛、游戏、故事、辩论、媒体渲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消化”,让体验活动充盈学生的课堂生活,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