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扶贫开发任务更加艰巨,整村推进为扶贫开发确立了新的模式,整村推进对新一轮扶贫开发顺利开展意义重大。本文以中国扶贫整村推进取得成果和需要完善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为切入点,结合吉林省整村推进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吉林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为扶贫开发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扶贫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5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128-03
  一、关于整村推进
  我国的扶贫开发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作为缩小贫富差距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得到国际社会和国内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整村推进成为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个基本模式,可以说,整村推进在引领贫困地区富民兴村的道路上,显示着巨大的生机与活力,给贫困地区、贫困乡村带来了新的希望。
  整村推进是扶贫开发新的工作方式,是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作为扶贫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内容,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采用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的工作流程。“整村推进”的实施是新时期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目标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瞄准贫困群体,有利于扶贫资金进村入户,有利于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有利于发挥贫困农户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取得的成就
  经过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2001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践,2008年5月,国家明确指出“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截至2010年底,12.6万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占贫困村总数的84%,当前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形式和成效在全国各地的实践显著,共投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789亿元,平均每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3万元。整村推进的实施,使贫困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村容村貌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吉林省为例,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10年底共投入扶贫资金35.7亿元,解决了86.8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完成整村推进的贫困村达到2858个,实施整村推进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6%。贫困村贫困人口大幅度降低,发展能力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推广,生态环境逐步优化,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完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强化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组织管理
  整村推进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工作方方面面,统筹协调难度很大。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扶贫开发规划的责任,打破扶贫开发工作中以往条块分割、投入分散所导致的贫困村部分建设项目水平低、不配套、综合效益差的格局。整合各方资源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确保目标实施的连续性和效益性。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合力,将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以及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住建等各行业的资金、挂钩帮扶资金和社会捐助等方面的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投入贫困村建设,推行扶贫开发负责制,确保扶贫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化。
  (二)进一步细化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工作
  坚持“整村推进推进到哪里,两项制度衔接到哪里,扶贫到户扶到哪里”的工作理念,在扶贫开发目标上,由解决温饱向增加收入缩小差距转变。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重点,正确处理扶贫“点 ”与“面”的关系,根据整村推进资金总量,因地制宜、科学统筹项目类型,既让贫困群众享受扶贫政策的阳光,更要让贫困群众得到扶贫的实惠,共享扶贫开发成果。
  (三)多渠道加大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资金投入
  实施整村推进,资金投入是保障,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资金,主要是资金来源、资金分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形成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必须加强银行、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等的资金扶持力度;必须建立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机制促进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安全、规范、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完善的扶贫资金管理项目机制;必须建立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
  (四)多元化促进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发展
  我国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政府为主导,忽视了市场手段。在扶贫开发力量上,应由单向扶贫向部门和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注重政府、公民、非政府组织、企业多种力量相结合的作用,完善政府扶持、社会帮扶、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动力机制。从贫困人口的真正需求出发,进行以村为单位的综合扶贫,在制定和实施村级规划和选择项目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参与式扶贫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对扶贫项目的选择权、管理权、监督权,形成全社会参与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教育和技能培训
  加速培训适应本地发展的乡土人才,加强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形成脱贫致富、稳定发展的人力支撑。结合种、养、林果业项目,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每个农户培训一个科技明白人;重点培养农业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注重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动员和组织贫困人口免费参加劳动技能的培训和输出安置,逐步树立自力更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四、吉林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的探讨
  整村推进是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现实选择,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扶贫措施。整村推进的模式给扶贫开发方式拓展了思路,给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找到了捷径。“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30000个贫困村将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面对新形势,今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统一部署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扶贫工作成效。根据这些贫困村的特点,结合资源、区位和市场需求,注重扬长避短 挖掘自身潜力,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   (一)以产业扶贫推动整村发展
  产业开发是贫困地区群众的首要任务,重视开发时的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因地制宜地培育增收产业,使贫困村特色产业得到发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城镇化相结合,与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与产业化生产基地相结合,与工业化相结合,形成规模优势和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特色产业,增收来源以提高主导产业的发展层次和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主。
  1、西部干旱盐碱地区的贫困村
  调整优化,做大种植业。加速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改善种植业生产条件,通过项目实施,突出解决制约发展的抗旱水源和灌溉管网问题,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特别是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速采用滴灌技术,有效治理盐碱沙化土地,力争贫困村每户都有一定数量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打造一批以水稻生产为主的专业村。重点发展绿豆等杂粮杂豆、葵花、花生、蓖麻、芝麻等油料、辣椒等蔬菜以及棉花、瓜果、烤烟等特色经济作物,逐步将特色经济作物培育为支柱产业。
  稳步发展做强畜牧业。转变传统放牧方式,加快引进和改良品种,建设规模饲养小区,大力推广舍饲饲养,搞好动物防疫和监测、检测,稳步扩大养殖规模。重点发展草原红牛、小尾寒羊、细毛羊、鹅等草食畜禽,培育一大批具有草原特色的畜牧业村屯。
  2、东部高寒山区贫困村
  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发展以人参为主的中草药材、以地栽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和以烟叶为重点的特色经济作物,通过项目实施,培育一大批山区特产经济专业村。
  加速粮食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绿色有机水稻、高油高蛋白大豆、绿色甜粘玉米等高效品种,积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出效益,培育品牌
  大力发展适应冷凉气候生长繁育的畜牧养殖业,重点发展黄牛、野猪、蜜蜂、肉犬、肉兔等特色养殖,积极引进和选育优良品种,搞好禽舍建设,突出解决牲畜过冬问题,通过项目实施,加快牧业小区建设,实现规模饲养。
  3、中部地区贫困村
  重点搞好中低产农田改造,稳定提高粮食产量,主动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加速实施中低产基本农田改良项目,提升贫困村中低产农田生产潜力,促进粮食总产量跃升。因地制宜,继续抓好粮食品种调整,缩减大宗玉米生产,扩大特种玉米生产。努力增加开发水田面积,扩大生产规模。
  积极调整粮经比例结构,突出抓好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有条件的贫困村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抓好温室大棚等蔬菜设施建设。
  发挥粮食优势,促进“粮变肉”转化,重点发展生猪、肉牛、肉羊、鸡禽等养殖业,高标准建设牧业小区,突出规模化生产,注重与龙头企业对接,发展现代畜牧业。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水库堤坝建设为主体,增强农业抵御洪涝干旱灾害的能力;强化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居民生活条件,以贫困村道路、安全饮水和用电、住房及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构筑贫困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坚实平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强化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贫困村道路建设,进一步巩固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成果,突出做好村道“最后一公里”的建设,切实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解决农用物资、农副产品运输难题。加快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扎实做好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切实解决贫困农户电线老化、用电难及田间生产无电可用的问题。
  着力抓好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继续对贫困村内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资料溃乏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扶贫搬迁,对贫困群众居住的危房进行改造,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要结合村庄建设进行,逐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农村建设村庄标准化的目标。
  (三)强化社会事业建设
  贫困村实施社会事业项目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建设、农民培训、示范户培育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提高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加快改善贫困村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建设;通过培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主动致富意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自我改变贫困的主观意愿和改变贫困面貌的能力。
  (四)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条件
  加快村屯环境改造,继续实施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盐碱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保护建设,实现贫困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大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农村环境清洁、减少污染物、保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实施以改水、路、厨、厕、圈、住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全面改变贫困村村容村貌。通过采取植树、封禁、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生物措施等,继续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区、干旱盐碱沙化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天然林在生态工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R].2010.
  [2] 吉林省“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R].2011.
  [3 ]刘坚.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2~72.
  [4] 樊怀玉、郭志仪.贫困论——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82~84.
  [5] 黎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的反思与完善[J].农村金融研究,2009,(09).
其他文献
结合国家战略、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物价部门、血站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内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等情况,谈血站血液制品核算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根据血站单位核算特点,提出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于医疗的服务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医疗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整体的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血清中儿茶酚胺(CA)含量与血清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8月-
巴西科学家拉穆格利亚日前发明了一种神奇面罩。该面罩的内部安装有一个小型风力发电机,呼吸时所呼出的气体能够促使发电机开始运作,从而产生电能,这部分能量又通过电线传送
摘要:本文以处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的贵州农村家庭为例,对农村家庭资产的现状、差异、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农村居民家庭资产总量、结构及变动情况,这有助于了解不同农村家庭资产投资的需求,促进其资产组合选择行为的合理化。  关键词:农村家庭;资产组合;非正式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51 文章
目的:研究中药“口疮灵”糊剂用于临床治疗儿童黏膜病的疗效.方法:用中药“口疮灵”糊剂治疗116例儿童口腔黏膜病病例,痊愈58例,有效46例,有效率89.7%,对照组92例中应用传统
摘要:浙江省农村污染问题的成因是农村经济粗放式发展与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环境管制缺失之间的矛盾。本文的博弈分析表明:上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基层政府作为有积极影响,政府管制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排污行为选择。因此,一方面应当提高管制有效性,从而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另一方面应当加强环境财政支出,实行污染分类管制,政府协助分担污染治理成本。  关键词:农村污染;环境管制;分类管制  中图分类号:X323 文献标识
摘要:制度的道德性要求制度必须接受道德评价。制度安排的伦理评价标准最主要的原则是:公正原则和效率原则。2006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这一创举意义非凡。从公共伦理视角上看,取消农业税充分体现了制度安排的平等自由原则,体现了政府在制度安排上坚持了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原则,取消农业税必将使得政府在政治上获得更广大的支持与拥护,通过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别,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正原则;
“十二五”完美收官,硕果累累;“十三五”崭新开局,激荡奋进.在这荣耀的历史时点,国土资源系统五年一度的“双先”表彰如约而至.rn2015年12月26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溢满了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净息差、存贷差与基准利率的相关性,并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中国、美国、印度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反应了利率市场化过程对银行业的经营成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此种影响的形成原因,进而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定量分析;净息差;基准利率;美国;印度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