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猪场提高种公猪利用率的关键技术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guo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约化猪场中种公猪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所起的作用却很大。在本交的情况下,一头种公猪一年可配40~50头母猪,每头母猪产仔10头左右,共产仔400~500头仔猪。如采用人工授精,一头种公猪每年可配600~1000头母猪,共产仔6000~10000头。为此,必须对种公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与合理利用,应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衡。如果三者之间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如营养丰富而运动和利用不足时,公猪就会过肥,从而造成性欲降低,配种能力不强;如营养丰富而运动和利用过度,同样会造成性欲下降和配种效果不好;如营养不良且利用过度,公猪会过于消瘦,性欲和精液品质严重下降,最后甚至会丧失性欲和配种能力。
  一、种公猪的正确饲养
  饲养种公猪的目的就是用来配种,以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为了使种公猪经常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产生量多质优的精液,必须进行正确的饲养。该公司总结的饲养要领:配种是目的,营养是基础,运动是调节,精液检查是监督。
  1.种公猪生殖生理特点
  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成年公猪一次射精量平均为250毫升(150~500毫升),高的可达900毫升,远远高于其他家畜。交配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有的长达20分钟以上,比其他家畜长的多。因此,公猪在交配时消耗体力较大。公猪精液组成,其中精子占2~5%,附睾分泌物占2%,精囊腺分泌物占15~20%,前列腺分泌物占55~70%,尿道球腺分泌物占10~25%。公猪精液的化学成分:水分约为97%,粗蛋白质约为1.2~2.0%,脂肪约为0.2%,灰分约为0.92%,各种有机浸出物约为1%。其中粗蛋白质占干物质的60%以上。
  2.种公猪的营养需要
  营养是实现公猪管理目标的关键。营养好,公猪才会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才会有强烈的性欲,高的精液产量和受精率,健壮的体质和较长的利用年限。公猪一次的射精量比其他家畜都多,每次交配时间也较其他家畜长的多,这都需要消耗较多的体力。为了保持公猪的种用体况和产生量多质好的精液,就需要从饲料中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精液的重要成分,在公猪日粮中需供给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应占14%以上。钙、磷对公猪精液的品质关系极大,日粮中缺乏钙、磷时,精液中发育不全和活力不强的精子就会增多。在公猪日粮中应含较高的锌,以保证睾丸的正常发育。维生素A、D、E也是公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当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时,公猪睾丸易肿胀、萎缩,不能产生精子;缺乏维生素D、E时,则可引起精液品质下降。
  种公猪日粮应以精料为主,切忌喂稀汤料,青绿多汁饲料的给量不应过多,以免形成“草腹”而影响配种。配种旺季公猪日粮中应加喂鱼粉、血粉、鸡蛋、羊奶等动物性蛋白饲料和贝壳粉、骨粉以及青饲料。种公猪的饲粮应根据饲养标准多样化配合。
  3.饲喂技术
  种公猪的饲喂技术应根据种公猪的特点及配种利用等情况灵活掌握。采用季节产仔和配种的猪场,在配种前一个月到45天时要逐步提高营养水平,配种季节过后,逐渐降低营养水平,但应供给维持种用体况的营养物质。采用常年配种的猪场,应根据配种负担量,常年均衡地保持公猪所需要的营养水平,使其具有旺盛的配种能力。
  在生产中,应经常注意种公猪的体况不要过肥或过瘦,应根据配种负担量和体重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日粮。该公司饲喂的是正大567饲料,1次/天,2.5-3.0㎏/头/天。
  二、种公猪的科学管理
  適时运动,单圈饲养和夏天防暑降温是种公猪科学管理的三要素。运动具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锻炼四肢等功能。尤其是后肢较弱的公猪,由于无力支撑身体而缩短配种时间,影响配种能力,故更需要加强锻炼。运动的方式,可在大场地中让其自由活动,也可在较小场地上作驱赶运动。冬天需保持0.5~1小时行走。夏天炎热时,应在早上和傍晚凉爽时进行;冬天寒冷时应午后气温较高时进行。配种任务繁重时应酌减运动量或暂停运动。
  种公猪以单圈饲养为宜,每间猪舍面积6~7.5㎡,母猪的气味和声响会引起公猪的性冲动,经常性的产生性冲动而得不到交配,便会导致公猪产生异常性行为,因此公猪舍应远离母猪舍,不可与母猪饲养在一幢猪舍内。
  一般认为低温对公猪的繁殖力无不利影响。高温使种公猪精子活力降低,采精量减少,精子畸形率增加。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热应激对精液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降温措施有猪舍遮阴、通风、在运动场上设水塘淋水装置等。该公司的做法是:舍内温度控制在23-26℃,风速1.5-2.0米/秒钟,温度超过28℃就启动水帘。
  此外,对种公猪的管理,还应让其自由饮水,水质必须新鲜卫生,并且要及时添加维生素A、D、E;定期检查精液品质以便随时调整饲养管理;保持猪体清洁,蹄形不正或蹄甲过长应及时修剪;为防止公猪打架或伤人,应在选留公猪时就剪掉犬齿。
  三、种公猪的合理利用
  种公猪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延长种用年限,充分发挥其利用性能。
  1.后备公猪的初配年龄
  适宜的初配年龄视性成熟早、晚而定。一般规律是我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南方猪种又比北方猪种早;国外引进的培育品种和我国的培育品种性成熟较晚。地方猪种初配年龄为8~10月龄,培育品种则以10~12月龄为宜。后备公猪初配时的体重应达到该品种成年体重的65%~70%。过早配种会影响公猪的生长发育,缩短种用年限;过晚配种会降低性欲,影响正常配种。
  2.利用强度
  公猪配种利用过度或长期不配都会降低精液品质,影响受胎率。试验证明,一头公猪日配一次,射精量为160毫升,精子128亿;两日配一次,射精量232毫升,精子220亿。由此可见,采精时间间隔对精液量的影响较小,而对精子总数的影响较大。在生产中,12月龄以上的公猪最好一天配种一次,必要时日配2次(早晚各1次),每周不超过7次;8~12月龄的公猪一天最多配种一次,连续2~3天后要休息一天,每周不超过5次;成年公猪每天最多不超过2次,以一次为宜,连续4~5天应休息1天。在本交情况下,如实行季节性配种,1头公猪可负担10~20头母猪的配种;如常年配种,1头公猪可负担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人工授精时,1头公猪可负担500~1000头母猪的输精。该公司根据种公猪的年龄大小定期采精,具体做法是:8-10月龄的公猪,每隔7天采精一次;10-12月龄的公猪,每隔5天采精一次;12月龄以上的公猪,每隔3-4天采精一次。
  3.利用年限
  种公猪的繁殖年龄是有一定年限的,一般的繁殖场可饲养到4~5岁,此时公猪的性欲和精子质量显著下降。在实际生产中,绝大多数猪在此年龄已失去种用价值而被淘汰。种用年限3~4年。
其他文献
摘 要:猪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会通过相互接触进行传染,同时会有发热的症状出现,此病主要由猪瘟中的一种黄病毒科的病毒引起,在养殖过程中又被称作“烂肠瘟”。其传播的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致死性高,世界各地都会发生,这严重危害了养猪业的发展,猪瘟疫苗的研制使猪瘟得到了有效的防治,经济损失降低,在防治猪瘟方面功不可没。猪瘟疫苗对猪瘟的防治依然有不足的地方,因此人们应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  关键词:猪
研究了Nb-Ti-Al高温合金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及晶粒长大行为,并通过实验得出了再结晶动力学和晶粒长大方程。结果表明:冷轧变形后,合金在880~1000℃进行退火处理,可获得均匀、细
期刊
猪场经济效益 80%取决于母猪阶段的饲养效果,基础母猪培育和初产母猪饲养的好坏对母猪一生的生产水平都有极大影响。  一、 产前护理  1.避免母猪病菌侵入  一般情况下,母猪上产床前对产床、保温箱等都已进行彻底清理消毒,此时对生产母猪猪体消毒显得更为重要。一些猪场采用 1 次冲洗 2 次消毒的办法,再结合随时清理母猪粪便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初生仔猪前期患病概率,即在种猪舍将母猪身上脏物冲洗干净,然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渐渐由传统的粗放式养猪转变为科学化的养猪模式。本文浅谈了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并分析了对于猪消化系统疾病、猪链球菌、猪丹毒、猪皮肤病等猪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养殖户的养猪工作提供一些科学性的建议,不断提升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以促进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  关键词:蛋白质;猪丹毒;链球菌  目前我国的养猪业已经逐渐开始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
摘 要:综述了规模猪场引起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等内容,并结合处置某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实践,介绍临床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体会。通过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配合药物预防、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和强化饲养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措施  2016年,隆阳区潞江镇牧保规模养殖
虽然从营养的角度上看,确实应该在饭后一个半小时后再吃水果,但研究人员发现,猕猴桃可以帮助缓解因吃太撑而引起的胃部不适。猕猴桃中含有一种独特的天然酶——猕猴桃酶,能使
苏海清是公交二公司四车队97路车长,线路支部书记,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在2014年度的工作中,他安全行驶4.7万公里,运送乘客15万人次,完成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养殖业的生产水平,同时为各大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养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疾病的感染,一旦处理不当很容引发大面积猪的死亡,从而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这两种疾病,更是为各大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文通过对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两种疾病病因的分析与了解,结合具体养
近年来,随着我县设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猪皮肤病成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一类重大疾病,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普遍重视,为了减少猪发生皮肤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增加养殖收入,笔者就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概括总结,供各位养殖户和同仁参考。  猪皮肤病,是各种因素引起的猪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在技术服务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进行现场猪病诊断时,总需要注意观察发病猪的皮肤变化及损伤。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期刊
摘 要:生态猪养殖技术不仅是我国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力。生态猪养殖过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此对养殖技术及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养殖户与养殖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共同促进生态猪养殖技术全面发展,推动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