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新课程中实施科学探究学习的思考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mosh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在物理课程实施中有效开展科学探究学习,需要教师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的信心,走出科学探究学习的认识误区,发挥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关键词:科学探究;观念;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0-0048-03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进行的探究式学习简称为科学探究。我国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已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并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不断得到重视和推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但在物理课程实施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对科学探究的内涵认识及对它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误区,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科学探究学习呢?结合学习、自身实践,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教师应该做到:
  
  一、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为何把科学探究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呢?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1.从学习方式来看。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化,教师讲学生听的授受式、灌输式学习占统治地位。传统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当然,现在倡导探究式教学,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否定以占主导地位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学习,而是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最佳的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的优越之处。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因此,探究式学习应该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各取所长,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来看。
  首先,科学探究应当是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物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就其结果来说,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的知识体系,就其认识过程来说,其基本特征应当是科学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只有通过人们的不断探究活动,才能透过自然现象,进而揭示其本质,从而形成科学理论。其二,科学探究是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这是因为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环境,提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主动探究自然的环境、条件与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也就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其三,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以及交流与合作。可见,科学探究不但是一个逻辑的实证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发挥潜能、克服困难、艰辛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二、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的信心
  
  新课程虽然实施了几年,但是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一些教师的心中一直未能消除,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认为实施科学探究需要较长时间,怕影响教学进度,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信心不足,创造性和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无法行使其课程权力,也就不能大胆地去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勤于思考,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物理奥秘。
  
  三、走出科学探究学习的认识误区
  
  1.科学探究过程并非一定要要素齐备。
  《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这些要素是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但不是科学探究学习的必需环节。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一两个要素,就有了探究性。也就是说科学探究学习不一定是“完整”的。根据要素的多少可以把科学探究学习分为完全探究和部分探究。完全探究能让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这种形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只能在教学中少而精的设计这样的探究课题,通常一个学期安排一到两个课题为宜。部分探究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少,比较适合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空间,现实而具体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多角度地渗透科学探究学习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智能。
  2.科学探究不一定必须要动手。
  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动手做,但更强调动脑。毕竟,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只有学生的思维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才会产生真正的探究。
  例如,在引入强相互作用时,下面的思考与讨论就是一种科学探究。
  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根据你的推测,原因是什么?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对呀,同性排斥啊,……可能除了库仑力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力,使得质子相互吸引,不然怎么会,……”这段教学过程虽然没有让学生动手,但在猜想与假设、简单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思维着,体现出了探究的精神。
  3.科学探究不要仅仅为了寻求某一个科学结论。
  有的教师总习惯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取某一个科学结论。为了让学生尽快得出结论,教师想法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往教师的思路上引导,至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其它问题,教师们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同时,学生一旦得出了某一科学结论,教师也就宣告本次探究活动结束。这种单纯为追求结论的探究活动是不可取的。诚然,探究过程需要得出某些结论,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精神。
  
  四、发挥教师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但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科学探究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态度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所以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如果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片面追求自主探究,那是很难完成任务的。例如,在学习《科学探究:摩擦力》时,一位教师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发现滑动摩擦力在不同情况下大小不同之后,对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等,不做指导,就开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结果探究活动只能停留在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感性认识上,探究任务没有真正完成。因此,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指导十分重要。对于一些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探究过程复杂的探究活动,可以选择在探究之前进行指导,以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探究活动,教师适宜进行即时个别指导,如在巡视时发现一些能力较弱的小组加以指导,同时一定要掌握分寸,把握好学生的自主性。
  
  五、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在初学物理时由于缺乏一定的探究能力,应该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可进行具有个别或少量探究要素的活动,随着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可以逐步增加探究的要素。在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经历具有完整要素的探究活动,对科学探究形成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究的经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尝试探究的整个过程。
  
  六、为科学探究提供多种资源支持
  
  《物理课程标准》的很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科学探究成了物理教学的常规性活动,探究过程往往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报刊、书籍、音像、电视、电脑、调查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信息。如果只有传统的教学资源可用,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就会受到束缚。学校应该认识到,仪器、设备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投入充足的资金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并保障它们的使用,还要抓好校园网、图书馆、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改进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不仅是解决新课程实验设备不足的权宜之计,而且还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验到科学的真实性,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七、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科学探究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在强调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强调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生成性和过程性。因此,探究学习的评价应区别传统的一张试卷、几道习题来完成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给予同等重视,使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即评价不只关注学生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
  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学生对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表现进行评价,可以让他们更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从事计划、实践、监控和纠正等工作,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主要在于形成客观的、集体的标准,而且通过互评与自评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目的在于校正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评价可以采用谈话、笔试、实验操作、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档案等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大昌.从物理课程看科学探究[J].中学物理参考,2006,(1~2).
其他文献
PRRSV、PCV-2、霉菌毒素都能引起猪免疫抑制,PRRSV可干扰猪免疫因子合成、促进PAM及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凋亡,PCV-2可抑制淋巴细胞激活和增殖、降低PAM吞噬功能、引起猪淋巴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说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活动,调动了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摘 要:诗歌、俗语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很多诗歌、俗语与中学历史课本内容紧密相连,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和树立远大的志向。  关键词:诗歌;俗语;激发兴趣;思想教育;减轻负担;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
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方面,在朗读、赏析等多种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去顿悟,强调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在实际中内化语感并积累。
河北省武安市康城煤矿子弟学校创建于1957年,坐落在紫山脚下,沼河岸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校以“办特色,争一流,创武安名校”为办学宗旨,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发展蓝图。
摘 要:学校通过举行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团结的力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享受共同参与的乐趣。  关键词:体育活动;体育周活动;凝聚  中图分类号:G62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8-0052-02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全体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新课标引领
玉树州某山羊养殖场中的8只怀孕母山羊在妊娠后的4个月发生了流产、死胎,个别流产山羊表现为跛行,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的血清学诊断,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本实验表明玉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师要依据语文教材,广泛探究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依据教材;拓展资源;实践活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32-0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
在标准化养猪的众多环节中,母猪配种及孕期管理是最重要的。母猪的配种是猪场最重要的技术工作之一。如果母猪发情鉴定掌握不好,造成母猪空怀,会导致母猪白吃21 d(母猪的发情
针对当前一些学校存在学生作业总量多,又多是书本作业的问题,提出应有选择、能自主,让学生乐意完成作业的一些对策。